标签:
杂谈 |
分类: 京城摄影 |
天宁塔
网络告诉我最便捷的路线,拿上相机按线路图去寻访《天宁塔》。在线路图告知的站点下车,可我没看到塔,塔在哪里?路的一边都是小区有楼房、有平房,另一面是街心公园,塔到底在哪里?我以前曾路过此地,远远地看见过此塔,那时正值唐山大地震塔尖被震塌了一半。现在由于城市的改建我已找不到具体方位了?!没办法只好向一位老人打听塔在哪里?老人笑道:“你离塔太近了,小区的楼房挡住你的视线所以你看不到塔。你从前面的小路往里走到底就看见了。”别过老者按指示而行,将近小路的终点一个副食店旁我看到一座寺庙的山门,立刻抬头,山门上露出一座塔的顶部。哇!这是隐藏在居民区的塔呀!
好奇心让我立刻穿过山门进入寺院,啊!这是一个小小的寺院,进了山门就是正殿,正殿的后面就是《天宁塔》。别看寺庙小可有正式的僧人喏!好像是尼姑。此时是早上八九点钟已有不少朝拜的信徒。这个寺庙小到何种程度呢?我想拍塔的全貌辗转腾挪了半天也没找到好地方(另:我的相机、技术都差些。)。当我仔细观察此塔时总的感觉是:姐姐比妹妹还漂亮!妹妹确实按姐姐的风格造的,但是姐姐在人物的雕刻方面比妹妹精细的多。比如:金刚力士的肌肉清晰、准确的展现出来,就好像现代的健美表演。菩萨的面部表情温柔、慈祥、宁静,看到她你那烦乱的心也会平静下来。通过照片大家可以发表自己的观感。只不过那一天天气不好,有霾。远距离拍摄效果不好。尤其是当我远距离观望它时出现了历史与现代的定格,我立刻拍摄下来。但由于有雾霾清晰度不好。
简单介绍一下天宁塔:随文帝将供奉的佛舍利分别在中原三十州各建一塔密藏。法门寺、天宁寺均为其中之一。随仁寿二年(公元602年)佛舍利入塔。
初建为木塔,有台阶可上。寺院毁于兵乱,只余孤塔,辽代改建成八角十三层密檐实心塔,他身高57.8米。塔建于方形砖砌的大平台上。他的最下部是须弥座,有壶门浮雕一道,须弥座上面具有斗拱勾栏的平座和三层仰莲瓣承以塔身。莲瓣初建是铁制,可注油燃灯,清代重修后改成砖塔。塔身四面设半圆形卷门,门旁高浮雕金刚力士、菩萨、天部,砖柱上浮雕升降龙。所有雕饰优美生动,只因年久失修残损严重。全塔共悬风铃三千四百个,风作时铃鸣,仿佛编钟悠远流长。有古诗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