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CQF中国培训中心:《三步吃透股指期货》提高篇 1 下

(2008-03-26 11:01:37)
标签:

基金

财经

股指期货

凯恩斯

杂谈

 

2.股指期货所提供的便利

    尽管存在着巨大的风险,但正像世界的万物总是有两面性,对于投资者来说,股指期货的推出将为投资者带来几方面的便利。 
     

    提供方便的卖空机制
  在现货市场上,要进行卖空交易就必须先从他人手中借到一定数量的股票。这很难,同时
在中国这样的市场上卖空还是不是允许的。而通过进行股指期货交易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说,如果当你看空将来股票大盘,你手里的股票就面临亏损风险。这时,你可以先卖出股指期货合约,即先卖出开仓,这个合约价格的行情趋势,本身就代表了指数成份股的涨跌趋势。

    如果将来股票大盘总体跌了,股指期货合约价格也将趋跌,这样你就有机会以较低的价格把期货合约买回来,抵消掉先前卖出的期货合约,即平仓。这样你就赚得了大盘下跌的差价,同时不用把现货股票卖掉。
  
    交易成本低廉
  相对于股票现货交易,股指期货交易的费用是相当低的。股指期货交易的费用是交易手续
费,其金额大约是万分之几。股指期货交易成本大约是股票交易成本的1/10。
  
    资金利用率高
  上面我们已经介绍过了股指期货的“杠杆效应”,它可以放大了投资者可以用于交易的资
金,一般在数倍以上。这种高杠杆比率使投资者的资金效率大大提高,只需投入一定量的资金做股指期货,就可以动员数倍的资金,这相当于做了比现货更多金额的股票。

  

    市场的流动性较高
   随着股指期货的不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参与到股指期货的交易中去,因此股指期
货市场的流动性大大提高。有研究表明,股指期货市场的流动性明显高于现货股票市场。如在1991年,FTSE-100指数期货交易量就高达850亿英镑是现货股票的15倍左右。日经指数开市以来是现货股票交易量的十倍。
  同时由于股指期货双向交易的功能,使投资者可以有更多的交易机会,投资者在市场上的
选择投资机会也更多。

   价格发现

   期货市场都具有对现货的价格发现的作用,比如伦敦金属交易所、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都开有金属铜合约,现货买卖铜都以某市场的期货价格加上一个升贴水来交易。在股指期货市场中,其价格发现的作用同样存在。我国台湾投资者就常常看指数交易股指期货。不过,由于股票市场其实已经是一个集中市场,股指期货作为集中的现货市场的再集中市场其价格发现作用会小于商品期货,其影响因素也会有所不同。股指期货的推出会吸引全球资金的关注,它具有国际化的特点,同时也使价格发现的功能更加国际化。

   

中鼎小博士  

   

    凯恩斯的期货市场沉浮录
   
    凯恩斯是世界上著名的经济学家,他是宏观经济学的开山鼻祖,我们大多知道他喜欢在
股票市场大显身手,但是鲜为人知的是凯恩斯也喜欢在期货市场“玩几把”,并一度在期货市场上大赚特赚。那让我们领略一下大师在期货市场上的风采吧。
  
    年轻时的凯恩斯曾在剑桥大学等三所大学里任教,在三十几岁时不幸身染病症,又为教学
而周旋于三所大学之间,导致心力交瘁、身心疲惫。
  
    尽管忙碌于三所大学,但是凯恩斯既无丰厚遗产,也无足够的收入,无法实现与其所期望
相一致的富足生活。在床养病的时候,凯恩斯认真地思考了这个问题后,决意通过期货市场实现自己的发财梦。下定决心之后,尽管仍然受病痛折磨,但凯恩斯仍然马上找到在商社的朋友,开始了“投入一定保证金究可开展的外汇期货交易”。
  
    与其他人刚入门时才去少量交易这种比较稳妥的方式不同,凯恩斯选择了四面出击的方式
,几天内就作了多笔生意,最初是做外汇,涉足的有卢比、马克、美元、法国法郎等不同的货币。第二年,他又开始了搞起了商品期货交易,棉花、铝、锡、铜、锌、橡胶、小麦、糖等,一年下来他几乎做遍了伦敦市场上的上市全部商品。当然,股票最后也进入了他的交易范围。

这样,在1919-1937年间,处于对抗疾病期间的凯恩斯以期货交易,最终赚取了506450英镑的利润。
  
    在这其中,凯恩斯曾经一度在外汇期货市场上由于惨重的损失濒临破产,但他马上又在期
货上重新振作,继续投入交易,继而东山再起。他曾很后悔,但“不是为了投机,而是为了自己推理的失败”。他认为,“期货市场的成功来自以失败告终的投机家的牺牲。以失败告终的人们,本来应该是冒着这种风险走过来的,因而他们的痛苦不是真正值得同情的痛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