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中公开课《范进中举》个人点评

(2009-10-19 10:34:23)
标签:

杂谈

    学校公开课月正式开始,第一节是语文组的,初中的课,课题为《范进中举》

    整个教学过程如下:(边说过程边点评)

    环节一、导入:作者、作品简介。

    主要内容是:1、用幻灯的形式介绍吴敬梓及《儒林外史》,特别讲了一下“外史”,与正史相对,主要是轶事。2、科举知识的补充。教学的形式是,老师:“对于科举的称呼,你们还知道哪些?”(这个问题的指向性不明,导致学生乱说一气,老师后来才不得不纠正)

    生1:探花、榜眼、贡士。

    生2:进士、大学士、乡试。(可见学生的说法比较乱,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接着老师打出幻灯:古代科举制度

      童生(一段解释)

      生员(一段解释)

      秀才(一段解释)

      举人(一段解释)

      贡士(一段解释)

      进士(一段解释)

[点评:此环节老师让大家看幻灯,并没有过多地讲解。愚以为:这个地方有两个问题:1、幻灯片上的内容本身不全,应有古代的一般四级考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再派生出这些名称。2、此知识点学生容易混淆,老师应联系生活讲清楚。(如院试相当于升高中,考上的叫秀才。乡试相当于考大学,考上的叫贡士,可以工作为国家作贡献了,会试相当于才公务员,殿试是皇帝亲自考,)当然说法不一定完全正确,但有参照性,学生容易理解。]

    3、读字正音(此环节对初高中生很有必要,学语文说白了就是多认几个字,会造几个句,会读会写几篇文章)

    环节二、概述故事情况

    1、师:请一个同学生来概述一下整个故事。(学生的概述听不清,而且好象概述的不完整。对于小说情节,用这种方式也是可行的,但要注意情节发展的曲折性。)

    师:只好再概述一遍。

    2、以“中举”为界线,分层次。(此问题设计的好,有时确的指向性)

    生答,老师出示幻灯。中举前:穷  地位低  不放弃考试

                        中举后:喜极而悲   地位变化

    师:让学生欣赏中举前后的图片(以图片照应文本内容,形式不错,但这个时候如能引导学生品味人物描写的句子,进行人物形象分析,揭示人物的性格最好。可惜没有,而是进入下面的小环节)

    3、欣赏完图片,请学生表演范进中举前胡屠夫与范进的对话(打了一巴掌那场)

    4、出示思考题:作者从哪些主面将范进中举前后的状况进对比?(我想终于进行文本分析了,可惜,老师没有让学生思考两分钟就叫人回答,学生一边回答一边出幻灯)

    从生活境况、社会地位、处事态度三方面进行前后对比。(老师只让学生找了一些,大部分相关的句子是老师说出来的,并没有详细的带领学生品读分格)

     环节三:感知范进艺术形象

     1、范进形象分析。

     (让学生思考了不超过两分钟,我看着手机)

     没有学生回答,场面比较冷清。老师只好自己说。

     (建议:还是那句话,没有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本,导致学生不知所措,不知从哪里回答)

     2、思考:范进中举喜极而悲在当时类似的状况并非仅有,课文哪有透露?

     一个学生说:报录人说出解救之法,可见他见得多。

     环节四:其它人物形象分析

    胡屠户 张乡绅乡邻(学生反映冷淡,其原因还是上面所说,另外,老师不应过多地用阶级的观点来分析,如能从联系生活则更好)

     环节五:刻画人物的手法 

     师:谁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生:语言  对比  侧面烘托  夸张  外貌

     师总结:语言 细节  夸张  对比

(这个环节有两个问题:1、在问之前最好与学生一起复习一下有哪些描写人物的手法(分直接描写:语言、外貌、动作、心理等  还有侧面烘托)让学生形成一个整体认识,这对考试答题时规范答题有好处。2、人物描写手法与表现手法不能混一起,让学生产生认识不清的感觉。人物描写手法主要是语言、外貌、动作、心理等,但表现手法如对比、夸张、联想、象征等都属写作构民艺术手法,不能混为一谈,这一点可能很多老师自己都理不清楚。)

 

    总的说来:1、语文课应深入浅出:深入细致的解读味文本,最后形成简单明了认识。

              2、导致课堂沉闷的因素有很多,其问题的设计应有浅而深,甚至一开始时为的调起学生的兴趣,设计一些感觉有点“弱智”的问题都没有关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扯扯评课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