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互联网的赢家与输家

(2008-01-07 15:07:41)
标签:

互联网

机会

赢家

输家

it

 

  2007年互联网的赢家与输家           

 

    互联网可以说是产生财富效应最大的行业,也被公认为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最有市场和投资机会的行业。显然,机会越大,就越有希望成为赢家,但错过机会或失去机会就会成为输家。

 

    2007年信息科技行业最热最亮的要属互联网了。最近我几次和业内人士交流中,话题都没离开互联网。

   一位IT圈资深记者最近不再跑传统IT领域了,原因是传统IT领域已经走向成熟,新闻太少了,而互联网领域却一直是热度不减,新闻不断。他最终觉得“逃”向互联网。果真,投身互联网使他很充实,变成了“大忙人”。

   互联网带来的财富故事也是大家的谈资。也经常听到,有人身边的朋友或曾经的同事因为较早“触网”,加入了百度或阿里巴巴等受到资本市场热捧的互联网企业而一夜暴富“身家”爆增,让人羡慕不已。

    2007年的中国互联网行业可以说是精彩纷呈、亮点频现,比如,大量企业排队上市和由此带来的"网络造富"故事、各家网游公司扎堆出新品、老牌互联网企业高层震荡,视频网站、社交网络兴起等等引人关注,让人回味。互联网可以说是产生财富效应最大的行业,也被公认为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最有市场和投资机会的行业。显然,机会越大,就越有希望成为赢家,但错过机会或失去机会就会成为输家。由此,我想到对2007年与互联网相关的赢家和输家做出个人的分析和判断,也会留出悬念。

    赢家 那些制造了财富效应的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百度、盛大、巨人网络等都是赢家。阿里巴巴B2B于2007年11月6日在香港挂牌上市,创下国内互联网公司融资之最(17亿美元),成批量员工成为富翁。巨人网络11月1日成功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融资额达到8.87亿美元, "传奇式人物"史玉柱也因此身价暴涨到500亿元。百度公司因为2007年股价表现较好而且交易量极其活跃,12月4日,美国纳斯达克股市宣布,百度已成为纳斯达克100指数和纳斯达克100平均加权指数的一部分,百度成为第一家入选纳斯达克100指数的中国公司,百度由此成为中国互联网概念股的“标杆”。盛大因为转型成功,重返中国网络游戏市场龙头地位,再度受到资本市场的欢迎。

   输家 没有实现盈利或没有找到盈利模式的互联网企业。尽管当前博客、视频网站、社交网络等在中国开始受到欢迎,但目前独自都难以实现盈利。

    2007年,曾经历了“暴利”时期的SP(信息服务提供商)企业集体遭遇了“滑铁卢”,SP行业生存低迷,因为大部分SP企业业务没有大的创新,业绩大滑坡或亏损。首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SP企业灵通网2007年前三个财季连续亏损。

   赢家 互联网运营商和基础设施提供者,也就是互联网“淘金者”送水和提供工具的企业。互联网行业的高速增长带动了相关企业的成长。显然,电信运营商一直是互联网的最大赢家。中国移动副总裁刘爱力在2007年9月24日举办的2007中国互联网大会上表示,中国移动预计电信运营商来自互联网的收入将从2006年的2%增长到2012年的20%。

    YouTube等视频网站兴起而大红,也使得思科的网络视频产品“网真”大有市场。因为抢占了WEB2。0市场先机,思科业绩大幅飙升。据我了解,去年浪潮等国内服务器厂商的销量增长主要是靠WEB2.0市场的带动。

    输家 对互联网市场机会反映“迟钝者”。机会从来都是青睐有准备的人,2007年,市场销售状况很差的企业,基本都在互联网市场领域没有突破。很多传统IT巨头如微软、IBM、惠普也开始热烈拥抱Web2.0,业务积极向互联网转型,但成效如何,现在还难以下结论。

    赢家 “水泥+鼠标”式的商业模式创新者,如PPG。2007年年中批批吉服饰上海有限公司(PPG)宣布获得国际VC共5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这标志着PPG"用戴尔模式卖男装"的B2C商业模式获得巨大成功。 PPG和如家、携程公司有相似之处,他们的共同特征——既不是单纯的互联网公司,也是单纯的传统业务公司。

   输家 没有“触网”和不会“用网”的企业。在互联网时代,没人可以抗拒互联网,不能利用互联网提升企业和业务竞争力的企业,肯定难以成为赢家。受PPG的示范效应,众多传统服装企业开始进军B2C。如2007年7月,浙江报喜鸟集团也宣布斥资成立了BONO电子商务公司,推出全新的直销男装品牌"BONO",同时雅虎中国的前总裁田健也宣布加盟出任总经理。但最终互联网能否给报喜鸟这样的服装企业也带来同样的财富效应,还不好下结论。

   赢家 纳斯达克证交所和香港联交所、外资VC(风险投资)和投行。 2007年,国内互联网企业掀起第三波上市热潮,仍集中在纳斯达克和香港。7月27日,完美时空登陆纳斯达克;10月9日,金山在香港联交所挂牌;11月1日,巨人网络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11月2日,网龙在香港上市;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联交所挂牌。据有关统计,中国互联网公司的股价总市值膨胀到近700亿美元。而这波互联网企业上市不仅造就了批量互联网富豪,也富了相关的投行和VC。因为互联网的财富效应,IDG、红杉、软银等风险投资商重新燃起了对中国互联网的兴趣,有人戏言:在从旧金山飞往北京的飞机上,头等舱都被要进军网络的VC风云人物霸占了。

    输家 国内A股市场、国内投行和VC。 2007年国内A股市场异常火爆,企业IPO也是此起彼伏,但遗憾的是很少有互联网企业。主要原因,一是目前我国风险投资发育严重不足,缺乏完善的退出机制。国内众多的互联网企业都是海外VC投资的,他们要顺利实现退出,显然要选择在海外上市。二是,目前国内A股市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标准较为“苛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