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瀹月
瀹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263
  • 关注人气:1,17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孩子如何在童年设计人生(新浪读书书评首页)

(2009-05-20 13:08:16)
标签:

职业

留学

教育

金宝贝

四驱车

唐诗

美国

人生设计在童年

高燕定

分类: 瀹爸胡言

美国孩子如何在童年设计人生

美国孩子如何在童年设计人生(新浪读书书评首页) 

《人生设计在童年》这本书是孩妈妈“逼迫”我看的,一个5岁时移民美国的小女孩,在爸爸的指导下,取得的一系列成绩,最后进入哈佛大学读历史,哥伦比亚法学院读法律。作者就是小女孩的爸爸高燕定。

这篇文章实际上是今年2月份《从金宝贝课程看美国教育》博文的第二部分,觉得不太理想,就搁下了。这几天又翻了翻书,并结合瀹月上金宝贝以及教育孩子中对一些问题的困惑,进行了修改,还是和大家分享这样几个观点吧。

一是职业设计很重要。在美国国家层面有一个国家职业信息协调委员会,制定颁布《美国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分为小学、初中、高中、成人篇,主要是培养职业意识,接受职业发展指导,开始职业规划。让学生进行与就业有关的12项能力及六七十项指标的训练,为职业设计所需要的能力很明确,也具有可操作性。其次在孩子从小到大的教育中一以贯之,逐渐深化。

金宝贝就是美国的教育品牌,教育理念很美国化,它的教材与家长指南都是与国际性的非营利美国官方儿童发展组织“零到三岁”共同编写的,虽然《美国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这个政策性文件没有幼儿篇,但政策精神实际上在金宝贝也有较好的贯彻。比如指导方针里把职业教育分为三个环节,自我认识、教育与职业关系的探索、职业规划。

金宝贝里强调这些职业教育的环节,比如对自我认识的肯定,从学阶1就开始大家一起唱宝宝的名字;对职业的认识,比如在学阶5安排邮递员、消防员等等课程,让孩子尽早接触这些职业,了解学习这些职业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

在美国,一个孩子有什么潜力、素质,将来想干什么,有什么目标,这是你自己的事情;但达到目标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素质,以及可以采取的路径,社会都给梳理总结得比较清楚。而我们国家呢,一个高中毕业生,对于未来的职业有什么概念呢?不要说我们自己那会儿没有,即使现在的孩子也没有多少改进。我的外甥从小动手能力就很强,5岁左右拆装四驱车的水平已经一流,还会改装马达,让四驱车跑得更快。去年考大学,除了工科是个方向,再具体就完全没有了,没考虑过将来自己要去从事什么职业。

二是在美国上一般大学可能很容易,但上好大学很难。上好的大学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高中各门功课成绩必须一流,而且还要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色。要达到这样的水平,必须在高中阶段拼命,作者的女儿,高中阶段平均每天晚上只能睡5个小时。

附录里的作文,一篇写莎士比亚原著里的复仇;一篇写美国20年代的社会状况,结论是1929年美国的股灾因社会、文化等原因似无可避免。思想的深刻、语言的流畅根本让人无法相信出自高中生的手笔,明显也不是一般的阅读量所沉淀下来的,连我这个MBA也自愧不如;她学西班牙语、法语,高中阶段的暑假就到非常优秀的大学选修课程;她参加各种活动,比如,美少女选美比赛(各个年龄段),辩论赛,模拟法庭充当辩护律师。在美国各种活动也已经体系化、制度化,年年都有,也会有真正的律师来义务充当教练,即使是练习、模拟,也要有实战的感觉。作文、外语、各种活动等等,都会换算成你申请大学的砝码,完全不是一考定终身,这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好大学的难度实际上在这里。

另外还要上“对的”大学。即使上了好学校,如果超过你的能力,大学成绩不好,前程就不那么光明了,要与你的能力相匹配。不一定要追求大学的名气,而更要看该校的专业在全国里的排名。

三是教育是有针对性,强调实用性。化学作业必须作试验,作文作业必须读原著,要求必须去实践,美国的孩子是这样在学习的。显然我们国内还不具备这样的软硬件设备。

中国人重视知识的掌握,从小我们就要求孩子背唐诗,三字经,而且愿意拿出来显摆。我们也一样,不能免俗,最近我就发现有时瀹月在玩的时候,我说我们来学学唐诗吧,她会不高兴,有时还会挠我一把;但如果说我们拿小熊笔,洪恩幼儿英语,她会同意。学习应该要有吸引她的载体。相比较而言,唐诗对她来说,太具象了,这也是为什么瀹月先会“咏鹅”这首诗,毕竟还有一个鹅的形象比较熟悉。

一般意义上讲,美国的教育在小学、初中、高中都没有中国“好”,那也是指基础教育,甚至很多孩子到初中还没搞清楚加减乘除(我自己在出国时也见过,你如果买两件商品,收银员收了两张钱,她不会加在一起算,她一件商品对应一张钱,最后找了你一堆零钱),实际上那是从事低端职业的人群,他的职业需要那些基本技能足以应付。但是美国发展很好,出了最多的诺贝尔奖的得主,这就很难讲基础教育不如中国了。我认为根本就在美国教育体制,做到了因人制宜,鼓励创新。而不是象国内一样一考定终身,导致孩子们一窝蜂地去学奥数,弹钢琴考级。即使有人论证学奥数可以培养出我们要的人才,难道我们就需要这样同质化的人才,而不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吗?况且还没有人论证的了。

美国这种教育体制下,允许自由发展,允许各有特长,优秀人才可以经年设计人生的目标,社会已然提供达成目标的路径和要求,只要你肯努力,深度挖掘你自己的潜力,总是可以实现你的目标的。

这是一个自我奋斗和社会发展的完美结合。

美国孩子如何在童年设计人生(新浪读书书评首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