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孩子的官司

标签:
育儿家庭官司毛毛虫告状瀹月情感发育人际关系 |
分类: 经验分享 |
不断孩子的官司
2009年4月1日星期三 瀹月2岁14天
瀹月1岁半左右时,因为有点攻击行为,比如,不让小朋友进她的小房子,分享她的玩具,一起坐在跷跷板上。。。她语言上表达不出来,动作又快,就会打人家一下,挠人家一下,推人家一个趔趄。。。我们有点着急,虽然知道这是一个过程,但万一养成习惯,那就很麻烦,毕竟瀹月还是一个小女孩呢。。。
所以,她从幼儿园亲子班回来,我们都会问,今天表现怎么样啊?有时她会很快变得不高兴,再问,一般都是推人了、挠人了等等。。。在邻居家和差不多大的孩子玩,我们坐在屋子里,也有点如坐针毡,听到哭声,马上也会联想到瀹月又打人了。。。
前天晚上回来,爸爸问今天在幼儿园愉快吗?
ZZ打我了。。。
我们一愣,以前都是瀹月“闯祸”啊。。。再问姐姐,我们明白了,根本不是打她。当时在做游戏(练习),用大拇指和食指捏起豆子放进瓶子里,瀹月着急,就拿起碗直接倒豆子,自然倒得满地都是。。。老师过来,用手摸着瀹月的头说,瀹月这样不行啊,把豆子捡起来吧。。。ZZ觉得挺有意思,也跑过来把手放在瀹月头上。。。
我们第一感觉是,瀹月会告状了,但这并不是我们所鼓励和希望的。就从正面告诉她,ZZ那不是打你,他跟你闹着玩呢,他不是你的好朋友吗?瀹月点头表示同意。。。
昨天,妈妈回家,瀹月主动告状了:TT抢我毛毛虫了。经过调查,事情经过是这样的,毛毛虫是幼儿园的玩具,瀹月先拿着玩,放下干别的事情了,TT拿了,瀹月就不干了,还哭哭唧唧的,后来,TT把毛毛虫给了瀹月。。。
我们突然意识到,不应该去断孩子的“官司”,否则可能会引起一些你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第一,孩子可能会变成告状“小人精”。孩子是有炫耀心理的,以前表达不清楚,现在看到爸爸妈妈这么感兴趣,他会炫耀式地告诉你这告诉你那,不自觉地就养成了告状的习惯,可能还会发展到向老师告状等等。。。
第二,可能会刺激孩子有意识地记住“纠纷”。幼儿园或者与小朋友一起玩时发生的所谓“纠纷”,在2岁大的孩子中其实是最正常不过的,只要不涉及孩子的安全,基本上与孩子的成长无害。完全不用去刺激孩子有意识地记住“纠纷”,这与孩子的记忆力、表达能力无关,也无助于孩子解决什么问题,反而让不高兴占据孩子的心,。。。
第三,可能会增加孩子的怒气,强化不愉快的情绪。如果大人对事情的前因后果继续询问了解,重现当时的情景,很有可能增加孩子的怒气,尤其是对大一些的孩子。。。如果孩子的心里都是美好,浮现在脸上的就应该是笑容。。。
第四,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情感发育以及人际关系的建立。小朋友之间正常相处,小摩擦不会影响孩子之间建立友谊。爸妈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确实值得深深思考。不去断孩子的官司,不给孩子撑这个腰,会对孩子的情感发育以及人际关系的建立起到良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