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峰对话:BI未来已来
(2010-07-13 14:31:35)
标签:
bi商业智能cioerp谭立新中国it |
如今《三国》的热播,似乎又把我们带到了金戈铁马,气吞万里。浪淘千古,英雄三国的恢弘场面,然而有网友却对历史试问,如果刘备没有诸葛亮的帮忙,是否还会有史上的三国鼎立。如果明太祖没有刘伯温的出谋划策,还能否建立北向中原,一统天下的朱氏政权。
从古代的兵马争天下,到现今企业的全球化营运挑战,虽然历史不会重演,但历史却惊人的相似,纵横古今我们不难发现拥有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能力,将可成就不朽霸业。而今,互联网消弭国界阻隔,全球一体化市场使企业置身于严苛的竞争环境,如何应付复杂多变的格局提升企业决策质量和反应速度,获取有效而即时的信息,使其拥有更加敏税的商业嗅觉来掌握商机,将是现在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拥抱BI
作为分析工具的商业智能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曾几何时,BI王据企业信息化之颠,是贵族行业的“堂前燕”、“座上宾”,OLAP、Data
据赛迪2009-2010中国商业智能市场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BI的市场规模在2009年已经达到27.28亿元,同比2008年增长19.8%。2010年预计将达到32.4亿元未来三年中国商业软件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0.3%。
而国外Aberdeen(阿伯丁)的调查报告显示,企业高层认为(连续两年)BI是在未来2~5年最有影响力的科技。2010年一月,Kognitio与Baseline
IBM商业价值研究院2009年对全球超过2500名CIO的调查显示,CIO在选择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愿景规划时,商务智能和分析成为第一选择,有超过80%的CIO把商业智能和分析排在愿景规划的首位。
BI是否真的像1995年的财务软件,2000的ERP开始全面进入BI时代?在2010用友技术大会商业智能专场,来自研究机构的专家、厂商、媒体、企业高管也从多维度、多视角对拥抱BI时代的到来展开了更深层次的讨论。
用友华表总经理苗峰认为:多数的CIO和企业决策者把商业智能纳入IT规划中,是与他的核心价值密不可分的,那就是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百年方略咨询有限公司总裁吴镝认为:从
湘钢钢丝绳厂CIO蒋湘国从自身职业的角度认为:ERP的核心是把一些流程固化,当企业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你会发现数据的无限扩容将给企业带来僵化,如何让我的业务驱动我的ERP,驱动我的信息化建设,仅靠简单的报表系统,或者简单的分析系统都将于事无补,确切的说BI是对ERP应用的一个推动,推动它的持续发展,推动信息化的持续发展。
中建五局副总经理谭立新认为:与其叫BI不如叫管理未来的工具,从高层领导来讲,他所关注是战略、市场、客户、项目以及风险预警,而BI恰恰与战略有关能够引起领导的注意和支持,这也是BI被企业广泛接受的主要因素。
BI抉择
接受并不代表成功,BI的价值在于把企业信息价值最大化,但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死亡地带很多,稍有不甚就会面临全盘皆败的场面。那么对于企业而言,如何选择才是正确的呢?
蒋湘国表示:虽然成功可以复制,但能复制多少要看企业的需求而定,湘钢钢丝绳厂选型BI立足于自身实施,在合作伙伴的选择上要从以下几个因素考虑。
首先,评估产品随需应变的能力,产品后台支撑是否可以顺应企业逐步发展的变化,从开发成本计算,企业不具备复杂的代码实现,简单易行才是王道。
其次,在软件成本上,蒋总用了一个恰当的比愉,如果一个年盈利八百万的企业,不可能花几百万买个软件,企业要尽量做到量体裁衣。
另外,尽量选择一家成熟的软件提供商。
与大多数企业不同的是,中建五局却反其道而行,在信息化建设中首先采用BI系统,谭立新说,至上而下去部署的好处是从领导需求入手可以避免信息化系统无畏的失误,防止跑偏,其次,领导要看的结果,全员可以很好的执行,不会遇到什么阻力。
吴镝从三个层次让我们了解了商业智能整个过程,第一层次叫Business
企业要对自身的模式很清楚,然后再跟软件结合起来,就可以分析出来哪类客户群是企业未来有价值的客户。
第二层次叫Business
第三层次才是现在我们意义上的BI,叫Business
云中BI
从专家和企业CIO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全面拥入BI的时代已经来临,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云计算的存在,有人说过当BI遭遇云计算将带来新的启示。
苗峰表示,BI的发展趋势必定在整个信息化发展趋势之下,如果说信息化未来的云一定要来的话,BI的云也一定会到来,从DOS到Winodws到网络,未来会改变我们整个商业行为,信息化领域也同样如此。什么时候云上的业务系统有了,云中的BI就会出现,并且华表也会一直跟踪最前沿的技术动态。
吴镝认为:要用通俗的语言来理解云,云分为大云、中云、小云。小云就是智慧的个人,通过行为习惯分析什么东西会吸引你的眼球,让你产生冲动。
中云是智慧的企业,就是今天我们讲的商业智能,企业要将销售、采购、生产等等一系列的信息真实准确的布置在云端,然后通过分析工具,把数据整合成为知识和智慧叫中云。
大云就是智慧的政府,政府把工商、税务等企业信息收集后进行加工,可以观察到经济的运行情况和发展走势,这叫智慧的政府。无论是智慧的个人,智慧的企业,智慧的政府,以及现在所提倡的智慧地球都来源于云,不管是小云、中云、大云这些早晚都要实现的。
随着云计算普及和应用的不断深入,各种各样的云服务应运而生,各大IT巨头纷纷布道自已的蓝“云”计划,与厂商们的热火朝天相比企业面对云云众生又会持何种态度呢?
蒋湘国表示,作为企业永远考虑两条线,第一条线是技术成不成熟。第二线,是实不实用,要把企业的东西放在云端,在中国还没有一家企业敢轻易下这个决心,所以我觉得现在企业谈云的问题还为时尚早,什么时候中国的企业管理能够再上一个台阶,这时候再去追求这种高技术,可能还现实一点。
谭立新表示:云给企业的感觉还有点雾里看花,虽然企业不回避新技术的引入,但是云离企业的距离还有一段过程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