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起兮“云”飞扬 王者之战谁领风骚
(2010-01-15 12:49:46)
标签:
互联网ibm谷歌微软 |
莫道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云”,用这句话形容目前云计算的火热程度一点也不为过,“云计算”概念方兴未艾,国外的IT巨头就已经开始在“云计算”战场上攻城略地,据国外媒体报道,微软掌门人鲍尔默日前表示,明年微软将在研发方面投入95亿美元资金,其中相当一部分将用于云计算技术研发。此前,戴尔也宣布与云计算服务提供商Salesforce达成销售协议,目前双方已合作试水企业服务市场。由此看来,国际IT巨头纷纷加速云计算,云端运算带来的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拒绝OUT
Google豪赌云端
其中最广为人知是云计算的发起者谷歌,自从2006年Google首次提出云计算概念以来,一直在这块领域进行有计划的深耕细作,相继推出了Google
但仅有这些并不足以满足Google的雄心壮志,今年9月Google应用系统引擎从Tomcat切换到Jetty,对于Google来说是一种冒险的尝试,数据迁移的安全性,迁移后系统运行的稳定性都是要考虑的,但是Google却主动放弃了Tomcat而选择了Jetty。
有人说Google是在全球范围屠杀Tomcat,但是以笔者看来Google醉翁之意不酒,放弃Tomcat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由于云计算的应用和服务是通过互联网完成,对用户的宽带要求很高,同时也对计算中心的性能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Google的云端应用一直没有成为主流的原因,提高性能对WEB容器进行瘦身则势在必行。
同时云计算也承载Google统治客户端的野心,谁能统治客户端的桌面谁就有可能胜出,早年间微软提出操作系统统治桌面的战略构想,几年的时间过去流览器成为统治桌面的一匹黑马,从目前来看,重心正在向Google偏移,浏览器也渐渐成为用户端唯一的重要软件。
微软:绝地反击
在Windows
在云操作系统方面,微软也不是无所作为,微软计划在明年1月1日推出Windows
微软的首席软件架构师RayOzzie称:“有了云计算服务,IT部门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根据自身需求购买相应的服务。”
给予开发者一个编写在线应用的平台,并出租数据中心的空间,这种新的商业模式,对于微软来说,有点改头换面的意味。之前微软多数的业务增长均依靠向客户贩卖软件拷贝。
但Ozzie称这其中的关联在于对软件的专注,而非经销方式。他说:“软件,是微软的立足之本。”
但相比Google在云端的表现,微软还稍显逊色一些,软件还是微软件未来的主营业务,云计算只不过赶一把时髦而已,在技术上微软采取跟随跑的战略,但不会把所有的客户端应用都移到云端。
2007年11月,IBM推出“蓝云”(Blue
2008年2月,IBM开始在中国布道,在无锡成立了第一个云计算中心,蓝云开始落地生根推向市场。
2009年,IBM的云应用开始向全球展开,众所周知的是IBM与全球六所大学在云计算项目上的进行合作。
此后,IBM继续与多家厂商在宣传行业标准实践上进行合作,2009年3月IBM、EMS、思科、VMWare等200多家IT厂商共同签署“开放云计算宣言”,致力与业界同行通力合作,发展开放、统一云计算标准。
“标准不是哪个厂商随便说就可以形成为标准,它需要一个机构,需要充分实际的探讨,而最主要的标准,它的需求来自客户”,IBM大中华区Tivoli开发部总经理及IBM中国开发中心云计算总监谭瑞忠说。
IBM不仅在云标准和实践上一直保持着领导的姿态,在未来的发展蓝图上IBM也有自已的见解,王阳博士表示,IBM比较看好以下三种云应用,但这并不是说其他应用不重要,:第一个是我们认为国内政府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推动力量,政府云是一个非常好的一个发展方向。政府把公共所需要的应用集中起来然后发布给用户进行使用。这可以避免重复的投资,将资源共享,部署也更快,服务质量更高,这就是是政府云。第二个是商务云,政府和企业可以合作,以商务形式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第三个是医疗行业。比如说电子病例、协作诊断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