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修活死人墓之风可以休矣

(2008-09-22 22:11:17)
标签:

鬼今

话儿村笔记

文化

分类: 话儿村笔记

·话儿村笔记·

 

大修活死人墓之风可以休矣

 

鬼今

 

 

    说书人讲《隋唐》,一般都有秦琼救唐公一段,说的是秦琼路过临潼山,刚好遇到晋王杨广带人化妆成强盗,截杀唐公李渊。秦琼拔刀相助杀退杨广,然后策马离去,李渊尾随在后苦问恩公之名,秦琼无奈,只得留下姓名,可唐公却误听为他叫“琼五”,还为这个“琼五”塑身立庙,以谢恩德。对秦琼匆忙离去的原因,一般有两说,一是秦琼义薄云天,不欲受人答谢;二是秦琼知道了被自己打伤的是皇帝的儿子,怕惹来杀身之祸,所以早早离开这是非之地。也有版本说李渊事后思来想去,觉得这位从天而降的救命恩人肯定是天神帝君,因为李渊不知截杀自己的人来头多大,只想着似秦琼这般救了朝廷高官的,可能就此一步登天,升官发财都不愁,可人家却扬长而去,名利统统不要,境界也忒高了,非神仙而何?

    李渊给秦琼立庙的动机当然不错,效果却不怎么好。多年后秦琼又经过临潼山,发现了自己这座生祠,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从那次行侠仗义之后,秦琼一路频交华盖运,不是当锏卖马,就是生病吃官司,饱受潦倒颠沛之苦,都是因为布衣生人,受不起焚香作念。接下来的故事很容易想像了,秦爷赶紧出头澄清真相,唐公知道自己这位恩公乃是个大活人,马上拆掉假庙,赠以重金,秦琼的华盖运也从此烟消云散,皆大欢喜。

    秦琼活人受香火,乃是被动,最近却有个活人主动要当一把“琼五大帝”,而且还敢嘴硬说,“琼五”即“秦琼”是也,哪有搞错的道理?这现代版“琼五”故事已经传得沸沸扬扬,却失去了原始故事中的义气与侠气,只是一派酸腐气阿谀气,总之是乌烟瘴气。当年的秦琼也算名人,光绰号就成双成串,什么“马踏黄河两岸,锏打山东六府,交朋友似孟尝,孝母赛专诸,神拳太保”云云,是个万人迷般的人物,这点和今天的余秋雨先生有点像,这位“沪版秦琼”在现代媒体的暴炒下,名声绝不比秦琼小,名片上的头衔比秦琼当年的绰号怕是只多不少,可让人诧异的是,一帮沪上闲人仍觉得秋雨先生名头还不够大,受的作念还不够多,终于想出个给余先生造活死人墓的绝招。“余秋雨故居”和“余秋雨大师工作室”近日即将挂牌喜迎香火,这也有些象当年唐公李渊所为。只不过,秋雨和秦琼对待活死人墓的态度区别还是蛮大的,据说,面对修庙的事,秋雨先生曾做推三阻四状,一看别扭不过,才自嘲似的找了个台阶,大意是说自己当过“教师”,这回盛情难却,也无妨当一回“大师”吧。

    要说“琼五”和“秦琼”表面上虽差一字,所指还是一人;但照秋雨所言,这“大师”似乎就是“大教师”的简称,可以通用,如此神态自若轻描淡写地糊弄人,岂不真如网友所说,是侮辱了全中国人民的智商?区别还在于,那秦琼被改了姓名会惶恐不安,秋雨先生却在故意混淆两个不同概念之后仍然安之若素,脸皮不可谓不厚,大概他是不怕交上华盖运的,这也许是新中国多年破除迷信的辉煌成果吧。

    或许在古人心中,生有定死有份,有些事情是只能在死后才消受得起的。评书故事为了增加戏剧性,有时会有诈死埋名的桥段,比如《杨家将》中的杨六郎。活人假死避祸,有一天会突然撞见给自己修的庙宇和与自己一摸一样的神像,大吃一惊之余,心中暗想:怪不得这些日子这么倒霉……破除迷信之后,今人就没这么避讳了,更没了基本的敬畏之心。人生苦短,恨不得把来世的东西都统统拿到今生享用才好,更不用说死后才能动用的名份了。

    都说中国人缺乏宗教感,拜菩萨求神多抱着功利目的,西方宗教也许没有那么多廉价的许诺,却建立起一种约束人类行为的基本道德底线,至少他们的潜意识里一些规则是不可以被破坏的,所以一般不会出现往牛奶里掺毒这样下三赖的事情。其实在我们的文化中,也还是有一些古老的规则可寻,忌造活死人墓大概可算其中的一条。古人也有所谓“谀墓”之举,就是人死后,找几个写手撰墓志铭,他们收了红包,拿了润笔费,自然是好话连篇,常人也可吹成大师。当年连乾隆皇帝都看不惯了,说地方志里怎么充斥的都是这些阿谀之辞,要求修志时一定要限制。“谀墓”之词虽然盛行却仍有规矩,比如大活人就很难听到说给死人的吹捧之言,为活人立传的事也甚少发生。不象现在为活人立传反倒成了时髦的事情。

    可如今这些禁忌却被“余大师”们破坏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破坏规矩的不是“愚民”们,而正是这些领时代之风骚的所谓“知识分子”,这可以说是“活死人墓事件”最恐怖的地方。可以预料,沪上的活死人墓一旦开张,不管有没有香火供奉,都将宣告一种道德底线的消失,其流毒有甚于毒奶粉。因为这分明宣示的是各类寡廉鲜耻的行径已经不分阶层、不分教养程度弥漫成一种全民性的病态。不管是真的“大教师”还是由此胎生出的冒牌“大师”们从此可以彻底闭嘴了,因为他们自己的精神领地比谁都肮脏下作。

     其实如果为那些打算提前享受活死人待遇的名人们着想,要消受一番“大师”称号,本可以做得更聪明些,不妨就学学杨六郎诈死一下,中国人厚道,对死人总是好话连篇,到那时,面对无数缅怀哀思,趁机可以躲在某个角落窃笑一番,看看活人们真真假假哀痛欲绝千姿百态的表演,把万千宠爱在一身的“大师瘾”过足,再猛然活将过来,未尝不是一次“大师级”的行为艺术,比那种真把自己的上吊过程自拍下来,反误了卿卿性命的老派行为艺术要时髦得多。不过我们还是不建议秋雨先生采此下策,且不说咱们国家冰冻活人的技术也许还不过关,万一操作失误,到时无法唤醒,活死人墓变真死人墓,岂不是我国文化界的一大损失,而且还不知要哭死多少“鱼粉”,万一再酿成全国性的“鱼粉”暴动等突发性事件,对我们国家的安全也十分不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