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以色列·迦南美地耶路撒冷·哭墙犹太教第二圣殿摄影旅游 |
分类: 边走边摄 |

1、哭墙被犹太人视为信仰和团结的象征

2、教徒们或以手抚墙面、或背诵经文、或将写有祈祷字句纸条塞入墙壁的缝隙中,犹太人相信,它的上方就是上帝
“哭墙”也称“西墙”。位于耶路撒冷老城内,圣殿山山下西侧。这是环绕第二圣殿庭院的古城墙的残存部分。千百年来,流落在世界各个角落的犹太人都会回到这面石墙前低声祷告,哭诉流亡之苦,所以被称为“哭墙”。每逢安息日,犹太人都会到西墙前祷告读经。此外,犹太人重要的活动新兵入伍,少年人13岁的成年礼,也会在哭墙举行。
1967年六日战争,以色列重新统一耶路撒冷。在此之后,耶路撒冷老城的历史和宗教景点等到重建,并成为以色列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

3、行走在以色列,只有来到耶路撒冷才能看见持枪的军人

4、壁画,当年情景再现,地上的石板路还是当年的遗迹

5、公元初年,欧洲人认为耶路撒冷是欧洲的尽头,而这面墙是欧亚分界线

6、犹太教把该墙看作是第一圣地,教徒至墙必须哀哭,以表示对古神庙的哀悼并期待其恢复

7、千百年来,流落在世界各个角落的犹太人都会回到这面石墙前低声祷告,哭诉流亡之苦,所以被称为“哭墙”

8、“哭墙”分两部分,中间隔一栅栏,男女分开祈祷

9、那天下午来到这里,见到女界这边教徒明显比男界那边多

10、这位亲吻哭墙的犹太妇女,确也真是边祈祷边嚎啕大哭

11、女界中间有一群好似是来聚会的人们,主持人手持麦克风大声述说,表情慷慨激昂,

12、她们中间也有人360度转着圈,双手举过头顶,絮絮叨叨说个不停

13、在哭墙前,我愿意做个安静的女子,无论在阳光下,无论在荫凉处

14、在哭墙前,我愿做个安静的孩子,无论在阳光下,无论在荫凉处

15、 在哭墙前,我愿做个安静的老人,无论在阳光下,无论在荫凉处
在哭墙前,看见来做祷告的人们人手一本经书,就不能不提起犹太人对知识的尊重。犹太人热爱读书喜欢学习可谓历史悠久。在古代,不少犹太人的墓园里常常摆放着各种书籍,因为犹太人相信,在夜深人静时,死去的人们会出来读书。为了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在每一个犹太人的家庭中,当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小孩则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让孩子从小就知道书本是甜的,读书会对人生大有裨益。犹太人总是不厌其烦地向孩子灌输这样的道理:生命有结束的时刻,读书求知却永无止境。犹太人家庭还有一个世代相传的传统,那就是书橱一定要放在床头,要是放在床尾,会被认为是对书的不敬,会遭到人们的鄙视。犹太人爱书却从不焚书,即便是一本攻击犹太人的书,也不会遭到被焚毁的厄运。

16、离哭墙不远处有一张长长的桌子,上面堆放着众多经书。在以色列,95%的书都是希伯来文的

17、安静的美男子也在认真的阅读着,耳朵边的小卷发引起了我的注意

18、以色列有句老话:“人不能只靠面包活着。”即便是年幼的孩子,妈妈也会将她带到哭墙前祈祷,手捧经书认真的小模样,好可爱!

19、由于哭墙分男女区,想拍摄男士的祈祷场面,唯有通过铁栅栏的缝隙拍

20、又或者,在一位外国摄友的演示下,俺也站在铁栅栏边的长凳上,照着男士区一阵猛拍

21、男界,抓拍

22、大帅,在哭墙前自拍,爽不

23、小帅,认真点,偷偷看啥呢?

24、慵懒读经的坐姿,好性感

25、这里有刚做完礼拜,脱下祈祷衣就匆匆前来的白胡子大叔

26、也有犹太教极端正统派父子

27、犹太教极端正统派的标佩是,黑衣黑帽,大毛帽子,形色匆匆,与其他俗人,旅游者没啥交集

28、他们的妻子外出时,头上也必须包上头巾,因为她们的头发除了丈夫,别人不能看

29、看见围墙外面拥挤的游客了吗?为啥不入场看呢?搞不明白

30、这时,同伴们互相通知到点集合了,因为出场要倒着走,顺便再拍几张

31、边慢慢行走,边认真阅读的老妇,信仰的力量如此之大

32、学习要从娃娃抓起,读经也要从娃娃抓起

33、在这种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到哭墙前读经、祈祷,已深深的印入了他们的脑海中了

34、幼小的他们,已经由长辈的言传身教中得知

35、新闻中说,犹太人平均每年每人读书64本,见此情景,我信了
前一篇:【以色列】耶路撒冷:上帝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