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耶路撒冷:上帝之城

标签:
以色列·迦南美地耶路撒冷·上帝之城耶路撒冷·和平之城摄影旅游 |
分类: 边走边摄 |

1、橄榄山,对犹太民族来说,是值得纪念的神圣之地
耶路撒冷曾被视为世界的中心,是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圣地,是文明冲突的战略要冲,是让世人魂牵梦绕的所在,是惑人的阴谋和与虚伪的网络传说和二十四小时新闻发生的地方。全城由旧城(东城)和新城(西城)两部分组成。面积给176平方公里。旧城是巴勒斯坦人主要居住区,新城主要是犹太人居住区。
《塔木德》曾高度赞誉耶路撒冷:“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世界若有十分哀愁,九分在耶路撒冷。”
它美丽而又哀愁,有着如史诗般的画卷,有着浓烈的悲痛之感。犹太人为它哀哭千年,基督教十字军为它沥血征战,全世界穆斯林为它魂牵梦绕。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邦国的兴亡、民族的攻战、宗教的纷争,在这里深深地纠结在一起,直到今天还没有平息。
这座悲情的城市,是上帝的应许之地,只有这里才能成为独一无二的圣城。
1967年六日战争,以色列重新统一耶路撒冷。在此之后,耶路撒冷老城的历史和宗教景点等到重建,并成为以色列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
而我们的以色列之行也终于来到耶路撒冷。
早晨离开杰里科,车子行驶了二个多小时后来到耶路撒冷,进入城市之前先参观位于郊外的大屠杀纪念馆,参观的时间是提前预约好的。
纪念馆原名Yad
Vashem,取名出自《圣经·旧约》——“我必使他们在我殿中、在我墙中、有纪念、有名号、比有儿女的更美,我必赐他们永远的名、不能剪除。”(《以赛亚书》56章第5节)“有纪念、有名号”的希伯来语原文发音为yad
va-shem。
50多年前,当欧洲的犹太人历经纳粹屠杀,回到以色列建国之后,那些不可抹来的民族沧桑,至今仍为以色列人心中永远的痛,耶路撒冷大屠杀纪念馆正是为了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于德军集中营的六百万犹太人而建的,是一处令人观之心悸动容的地方。

2、走进历史馆,两边水泥墙组成的三角形棱状通道一直延伸到远方,给人以无尽的压抑感(网图)

3、那天早晨,离开杰里科古城,车子行驶了二个多小时后来到这里,车子尚未停稳,见许多以色列中学生已列队步入纪念馆

4、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遭受的一场浩劫,对犹太人来说,更是一场灭顶之灾。二战期间,纳粹对犹太人实施了惨绝人寰的种族大屠杀。

5、为了记住历史,不让悲剧重演,同时也为了悼念罹难者,缅怀曾经援救过犹太人的国际友人,以色列在耶路撒冷的赫茨尔山上修建了犹太大屠杀纪念馆。

6、纪念馆包含一间纪念堂、一个历史博物馆、一个画廊、一间“名字堂”(Hall of Names)、一座档案馆、“毁灭社区的山谷”(Valley of Destroyed Communities)、一座犹太教堂、及一个教育中心。此外,纪念馆专设一处以纪念那些在大屠杀期间承担巨大的个人风险,援救犹太人的非犹太人——尊称为“国际义人”(Righteous Among the Nations)

7、走在通往儿童馆的路上,路边的每一棵树,每一块石柱上都刻有遇难者的名字

8、大屠杀纪念馆儿童馆入口处有犹太儿童乌泽阿的塑像,这座儿童馆是由乌泽阿的母亲,一位富有的美国犹太人为纪念他们的儿子捐资建成

9、走出儿童馆不远,看见一组关于老师与学生们的雕像,讲述着一个感人的故事。二战期间,一个孤儿院的犹太孩子被送进了集中营,他们的老师,由于身份和社会地位有可能逃生,但他选择了去集中营陪伴孩子,每天和孩子们一起祈祷、唱歌,最后,和孩子们一起走进了毒气室……

10、做为历史教育的一部分,大屠杀历史教育深深根植在以色列的教育体系中。10岁以上的孩子会由学校组织前来大屠杀纪念馆参观

11、希望他们不忘过去的苦难,珍惜现在拥有的和平与幸福

12、只有正视历史,才能赢得尊重

13、离开大屠杀纪念馆来到橄榄山,站在山上极目远眺,耶路撒冷的城市风貌尽收眼底

14、半山腰有古老的犹太人墓地

15、棕树主日路,当年耶酥就是由橄榄山后的伯法其出发,沿一条往旧城走的路,骑驴进城。对于一名基督徒而言,能追随着耶酥当年的脚步行走在棕树主日路上,他们感觉非常幸福。对于一名非基督徒的俺而言,走在这条路上的感觉是,太晒了!

16、主哭耶京堂,又译为主泣教堂。根据《路加福音》第19章,耶酥走向耶路撒冷的时候,震惊于第二圣殿的美丽,并预测其将来的毁灭和犹太人的离散,当众哀哭

17、此时,教堂里放着令人哀伤的音乐,几个犹太青年静静的坐在那儿,满脸流泪,默默无语。置身在教堂中,也被那股哀伤感染着

18、古老的犹太人墓地,前来拜祭先人的他们准备离开,没想到,他们的车子也能开到墓地旁边

19、万国教堂阶梯前,静坐、聆听老师讲述以色列历史的学生们

20、万国教堂,是罗马时期所建,拜占庭风格,后来毁于战乱。20世纪由16个国家捐献重建,奉献给上帝做“万国祷告的殿”,故得此名。以色列的交通也是非常拥挤、堵塞,骑车出行是最佳选择

21、安息日的早晨来到锡安门,此门建于1540年,第一次中东战争被打成这样,墙壁上的弹孔清晰可见

22、锡安山上到马可楼朝拜的信徒

23、楼顶风光,那天我们到的及时,来到楼顶还没有游客上来,稍后不超过十分钟,楼顶已挤满人

24、安息日的交流

25、可爱的以色列小朋友

26、庭院中,听导游讲述历史的游人

27、弹竖琴的大卫王(最近几年建成)

28、圣母安息堂

29、两侧的壁画

30、两侧的壁画

31、修女,相携而行

32、阳光下,静静阅读的女子(以色列教育:书是甜的)

33、阳光下,静静阅读的老人(这种爱读书的风气从成年人身上传到下一代)

34、当然也有百无聊赖的孩子(吃喝玩乐也是人生一大享受)

35、此路前往鸡鸣堂

36、鸡鸣堂内,豪华依旧

37、在血田的原址上修建了一座修道院

38、安息日,犹太会堂前,我们来到此地的时候,他们做祷告的时间已过,可惜

39、神态安详的犹太老人,祈祷披巾还在身上

40、以色列男人极其有范儿

41、安息日,几乎所有商店都关门,但是,阿拉伯人开的商店除外

42、闯红灯的小伙子(用以色列人的说法,这两个闯红灯折是阿拉伯人)

43、街拍,行人稀少

44、街拍,行人稀少

45、特别优雅有绅士风度的以色列老人
从前的流离失所,到70年前归回本家;从一个孤独的小国,转眼间已成为奇迹;曾亡国2500多年的以色列,竟在没有土地、人民四散的情况下,短短的70年内再次建立国家,应验了圣经旧约的预言,并成为世界最顶尖的科技强国。
《所有这一切》
经过水火、翻过漫长的归途
所有这一切
亲爱主求赐下祢的祝福
甘甜有时,痛苦有时
不论苦与乐,求祢不要拨除所裁种的
不要忘记我们的盼望与梦想
求主引导我,使我得以归回
回到这美好的应许之地
70的前,当以色列首位总理David宣布:“……基于民族及历史上权利,以及联合国的决议,特此宣布犹太人的国家在巴勒斯坦地区正式成立,国名为以色列。”全球各地数十万听到这段话的犹太人不禁掉下眼泪、激动鼓掌。
以色列,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