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有四道城墙。圈套圈状把个故宫围了个严严实实。国人讲究"防御"的习惯,由来已久.
最外边的一道城墙叫做“土城”。如今早以荡然无存.只是京北三环外边还有“土城遗址".只不过没有了一点城墙的样子.一条长条状的土堆上,如今长满了树木与花草.成了元大都土城的遗址.到了春天,护城河边上的海棠,梨花便盛开得灿烂.引得无数的游人在那里赏花拍照.到也热闹.
第二道城墙才是真正的老北京的城防.高大雄伟.做为京城的最主要的防卫线,高且厚的城墙上是箭楼密布,齿轮状的城垛是绵延不绝.就是这样一座全中国最高最厚的城墙,在文革初由毛老的"深挖洞,广积粮"的指令下,被拆掉了.巨沉巨大的城砖,在万众一心中被递来递去,人背车拉的被做了修防空洞的材料.千百年来屹立在地上的宏观伟绩,变做了默默无闻于地下的防御工事.如今的"二环路",一条首尾相接的路,便是由留下的城墙遗址铺就的.再下面是地铁.一样的没头没尾的地下长龙.
这第三道墙连我也没真正的见过.这就是所谓的"皇城根儿".在如今的地安门十字路口的东南侧,还可以看见一段.就这一小段,还是在奥运会前才修好的.涂抹了绛红色的外皮,厚度有二米的样子.下宽上窄,顶上不能站人,铺就了一层黄色的琉璃瓦.
这最后的一道城墙,就是故宫四周的保护的最好的城墙了.统称"紫禁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明成祖开始修建,历经明、清两代24个皇帝在此执政。紫禁城内为皇家宫殿,红墙黄瓦,金壁辉煌,为什么称皇家宫殿为紫禁城呢?大致有如下三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这与古时候“紫气东来”的这个典故有关。传说老子出函谷关,有紫气从东至,被守关人看见,未久,老子骑着青牛而来,守关人便知道这是圣人。守关人请老子写下了著名的《道德经》。因此紫气便被认为具有吉祥含义,预示着圣贤和宝物出现。一种说法认为紫禁城的来历与迷信和传说有关。皇帝自命为是天帝之子,即天子。天宫是天帝居住的地方,也自然是天子居住之地。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紫禁城的来历与古代“皇垣”学说有关。古时,天上星垣被天文学家分为三垣、二十八星宿及其他星座。三垣指太微垣、天市垣和紫微星垣。而紫微星垣是代称天子的,处于三垣的中央。紫微星即北斗星,四周由群星环绕拱卫。古时有“紫微正中”之说和“太平天子当中坐,清朝官员四海分”之说。
如今这最后的一道城墙,虽说已苍老不堪,伤痕累累.但是她那庄重与威严在苍松翠柏之间依旧的巍然屹立在金碧辉煌故宫的四周.那些风格不同,造型典雅的角楼风光依旧.如同亭亭玉立的少女,非常的秀美.防务用的工事,能做到如此的美妙,古人真的是很了不得.
http://s3/middle/4f02afc7g89d769789922&690
西华门南侧的角楼,造型之华丽,风度之高雅,令人仰望后叹为观止.
http://s8/middle/4f02afc7t89d3c82de5b7&690
东华门南侧的角楼.造型极为的复杂.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真材实料,造型独特.就是这种复杂的造型,才突显了她的美丽.
http://s3/middle/4f02afc7t89d3d54a7002&690
故宫午门东侧的大殿,用金碧辉煌形容在贴切不过了.
http://s12/middle/4f02afc7t89d3e2da99db&690
东华门的门楼.东华门是紫禁城东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东华门东向,与西华门遥相对应,门外设有下马碑石,门内金水河南北流向,上架石桥1座,桥北为三座门。东华门以西是文华殿,迤南为銮仪卫大库。东华门与西华门形制相同,平面矩形,红色城台,白玉须弥座,当中辟3座券门,券洞外方内圆。城台上建有城楼,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基座围以汉白玉栏杆。城楼面阔5间,进深3间,四周出廊,梁枋绘有墨线大点金旋子彩画。东面檐下“东华门”匾额原为满、蒙、汉三种文字,后减为满、汉两种,辛亥革命后只余铜质汉字。
http://s4/middle/4f02afc7g89d7775a58b3&690
午门西侧的配楼.午门正中门楼左右的两座阙亭,内设钟鼓。何时鸣钟,何时击鼓,都有规定。祭祀坛庙出午门鸣钟;皇帝祭祀太庙时击鼓;皇帝升殿举行大典时则钟鼓齐鸣。
http://s5/middle/4f02afc7g89d788a7d7b4&690
西华门的角楼.与雄伟华丽的故宫宫殿相比,角楼如静静躲在一角的沉默者。其实,故宫角楼的建筑构造为世所罕见:其外观层层叠叠,精巧细致,朱墙黄瓦,精雕细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