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照片 |
华藏恒春殿位于“西天梵境”内,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位于北京北海公园北岸,是明代西天禅林喇嘛庙,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扩建后,改名西天梵境,西与大圆境智宝殿相依,南与琼华岛贯成一线,是北海景区之一,是一组文物价值很高的古建筑群。3座单独券门组成山门,中间门额为“西天梵境”。山门前有1座4柱7楼琉璃牌楼,山门内主要建筑由钟鼓楼、天王殿、东西配殿和大慈真如宝殿等组成,其中大慈真如宝殿是该皇家寺庙的主体建筑,其木结构全部采用金丝楠木制作,是中国现存明代建筑中的精品。 走进“西天梵境”3座独立拱券式、顶部用黄和绿两色琉璃瓦覆盖的山门,东西为钟鼓楼,楼南旗杆高耸,楼北东西各有石幢,左幢刻有《金刚经》,右幢刻有《药师经》。正中为“天王殿”,穿过天王殿往北,中院正中为气势雄伟的大慈真如宝殿,大殿整体建筑的木结够全部是金丝楠木,不见一丝朱漆,庄严素朴。
在佛教中,华藏世界是一切世界的总称,包括娑婆世界、极乐世界、袈裟幢世界、胜莲花世界,虚空有多大,华藏世界(又称华严世界)就有多大。从相上讲是华藏世界(一切),从性上讲是一真法界(一)。讲的既有外部客观的世界,又有内心世界,华藏恒春,应该有这两重含义。
http://s14/mw690/4f02afc7gcebf1e797f4d&690
1.
http://s1/mw690/4f02afc7gcebf24406c20&690
2.
http://s6/mw690/4f02afc7gcebf2ca562a5&690
3.
http://s4/mw690/4f02afc7gcebf376dcdfc&690
4.
http://s15/mw690/4f02afc7gcebf3a04f9de&690
5.
http://s3/mw690/4f02afc7gcebf3d34e7e2&690
6.
http://s9/mw690/4f02afc7gcebf4af68438&690
7.天王殿位于花藏恒春殿后。
标签:
杂谈 |
昨日下午,途经鼓楼外中轴线总政大院施工工地门前,见工地大门被许多的花圈所拥堵。还有许多围观的人在交头接耳的不停的议论。走进一看,方知就在前些日子,一辆给总政建楼工地运送混凝土的卡车,将途经此地的一对母子撞到,导致小男孩死亡,其母受重伤的惨剧。
如今的北京,建筑工地依然很多。给工地运送各种建筑物资的大货车极多。这些卡车基本上是由一些外来或是郊区司机在驾驶。其中的有些司机的素质非常的差。(大可怀疑这些司机的驾驶本是怎么来的,哪位师傅教的)这些司机仗着车高马大,横行霸道。加之安全意识又差,常常至行人于不顾,超速超载,在拥挤路段不伦不顾,胡乱开车。以往致人死亡的交通事故中,这些大货车的司机占了其中的很大比重。而肇事后逃逸的,也是屡屡发生。这些人的法制意识极为的淡薄,出事后往往是逃之夭夭。自以为法网管他不着。
还有,总政大院建筑工地的施工者,在工地的南北两侧各开了一个进出的大门。其中南面的门(也将就是致人死亡的现场)这个门的设立完全是违章的。从现场来看,这个门不但占用了人行走道,还将横穿中轴线的地下人行通道完全堵死了。使众多的行人要绕很远的路才能过街。人们有意见,上报了多次,都不管用。看来,这个施工单位真的很牛
http://s1/bmiddle/4f02afc7gb118901fddc0&690
事故发生后,门上贴出了“出入慢行”的提示。
http://s6/bmiddle/4f02afc7gb1189c7806c5&690
一个花季少年转瞬间便消失了。
http://s10/bmiddle/4f02afc7gb118a8ddd4f8&690
死者亲属发出了悲愤的呼喊。
标签:
钢的琴金鸡百花电影票 |
周六上午八点五十分,持女儿送的电影票至金鸡百花影城看《钢的琴》。
准时入座,若大的标准厅内竟然只有我一个人。第一个想法就是:我没搞错吧?再看一眼电影票,没错,就是九点开演。莫非这《钢的琴》是部很烂很无人喝彩的破片儿?少人问津或是现代的人看惯了高成本耗巨资的那种“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奢华场景,还有星儿与腕儿锦上添花的所谓大片,而不喜爱这样底成本,不是名导演指挥,缺少大腕儿参与的所谓大片儿呢?
一个人享受着空调的凉爽,随意挑选了一个自认为最佳的座位。清静,宽松,无人打扰,大红色沙发座位上的我,甚至可以躺下来去看,不必担心有碍其它人的观瞻。甚至于我还可以抽支烟,边吸边看,因为无人阻挠。真的是随心所欲。一个人看电影,真的很好。起码是件百年不遇的巧事。
《钢的琴》所叙述的,其实是一个有些荒诞,甚至于是有些简单俗套的故事。内容似乎禁不起生活的推敲。男主角陈桂林(王千源饰)下岗离婚后,为了和老婆挣得女儿的抚养权,为了留住喜爱弹钢琴的孩子,而又没钱买钢琴的他,联合了一帮好友准备制作一架钢琴。这帮好友里唯一的一位女性(秦海璐饰)深爱着男主人公。围绕着这架后来真的用钢铁制成了的钢琴,里面的故事细腻而曲折,人物伤感而命运多舛。
影片里到处充斥着灰色,肮脏,破旧,甚至是穷困潦倒的场面。好像没见到过一丝的阳光,蓝天,鲜花,绿草。所有的人物全都活动在低矮的旧房中,肮脏的街道,简陋的小理发店,灯光昏暗的小酒馆,因变革而关闭了的厂房车间等等场景里。没有一丝的奢华和艳丽。一反目前众多的电影场景所追求的多彩,豪华,宏大,壮观,秀丽,奢侈等过分追求养人眼球的东西。这到使人感觉到这个导演张猛,还是很有创意和风格的。
电影里的故事虽然有些荒诞和离奇。但是通过影片里那几个为数不多的人物,它所想表达的主题却是非常的善意和鲜明。那就是:小人物的生活,虽然充满着酸甜苦辣,目光短浅。但他们也有着自己的人生观。也有着自己的风格,爱憎及理念,也要在苦难的人生历程中,留下一个个性鲜明的脚印。这些人物都是下岗后的工人自己为求得生存而组织起来的一个小小的音乐团体。整日的忙于为老百姓的婚丧嫁娶吹吹打打。可是他们个个都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都是那些为普通老百姓所熟知的那种活生生的小人物。他们也抽焖烟喝苦酒,也有七情六欲,甚至于去偷东西,去打架伤人。但是这些细腻而又鲜明的细节,被编导组织的非常的到位,被演员演绎的栩栩如生。人物鲜明,内容细腻,细节逼真,到处体现着真善美的情节。这是这部影片的最大特色之一。
另外,电影里的插曲和配乐也很好。音乐和歌曲恰到好处的烘托了当时故事的背景和气氛。为这部即便是有些灰暗窘迫生活色彩的影片,增加了许多的光彩。
标签:
杂谈 |
国人在进入小康生活水平的历史进程中,在吃穿住行中,仅仅在一个吃字上,就完成了化学知识的扫盲。
人们从大米中认识了石蜡,在火腿中认识了敌敌畏,在咸鸭蛋辣酱中认识了苏丹红,在面粉里认识了增百剂,在火锅的涮物里认识了福尔马林,在牛奶里认识了三聚氰氨。。。。。。
日本人喝牛奶壮实了,不再“倭”囊,振兴的不只是国力。国人呢,喝牛奶喝出了不少肾结石,喝出了三鹿牛奶的恶毒。伤的不只是肾,而是国人的心。那往牛奶里添加三氯氰胺的人,不只是赚钱心切,而是一颗歹毒的心。
我们泱泱大国十几亿人,那么多的行政管理的人才,那么多的进口检测设备,怎么就制止不了那些注了水的肉,吃了激素的鸡,沾满了杀虫剂的水果,一百年都不坏的月饼的防腐剂呢?
如此说,国家的改善民生,产业生级,强化中央权力,三件事中,那个最重要呢?人们各有各的道理。就如盲人摸象。有人摸到了鼻子,感觉鼻子最重要。象进食,全靠它,有它就饿不死。有人摸到了象牙,感觉那玩意珍贵,能卖钱。有人摸到了大腿和尾巴,一粗一细,粗的抱住不放,以为是靠山,细的想摸不成,尾巴抽你。
于是,人们只好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在采买食品时,基本上都学会了一套辨别真伪的眼力,睁大了双眼,使劲的看,像狗鼻子一样使劲的闻,甚至于在感觉不对时,花钱去化验。真的很累很累。
至于那些尚在温饱水平上挣扎的国人,没辙,只能像我买的这三只猴一样:不看,不说,不听。凑合吃,饿不死就行。
标签:
杂谈 |
标签:
驴马龙马精神水桶牲口吕布武功 |
在京郊插队的日子里,每一天里干的农活虽说都很累,但俺总是醒得很早很早。
在黎明来临之前,雄鸡并未报晓。只有知青大院后身牲口棚里的公驴们,比鸡叫的还早,那“儿啊儿啊”的大叫,响彻寂静的夜空,吵得俺是再也睡不着。
牲口棚里有十几匹马。七八只驴。
马,作为人类第一种作为代步工具来使用,是用于军事作战。就如飞机的诞生,不是先用于民,而是先用于作战一样。马被驯服之后,成为了人们加快脚步的工具。我国古代的战将和头领,只有他们才会有专用的战马为之服务。那时作战,首先是敌我双方的将官骑马先打。(不像今天,士兵冲锋在前,官儿在后面指挥)几个回合下来,将官或被斩于马下或落荒而逃,将官胜了,挥手指挥士兵掩杀过去,双方士兵混战一场,乱作一团。往往是将先胜的一方军心大振,取得大胜。将的武功神勇功不可没。而将骑的战马也功不可没。要不就有了“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一说。武功高强的吕布,有了快似闪电的赤兔好马,如虎添翼,威震中原。无人敢与之较量。这就是那所谓的“三英”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战吕布故事。即便是三个人,也还是打不过他一人。按照古人作战的规则,将都是一对一的对打。三人打一个,便有失公平了。不能说明刘关张的英勇,只能说明他们和吕布比,差得太远。更加彰显了吕布的了得与勇武。后来诗人杜甫写下名扬天下的绝句:“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战术规律,都说明了当时陆战中,马有着多么大的作用。因此长期以来俺对马,极是敬重。
马,战时能作战,闲时也能帮人种田。作用大矣。到了后来,马在现代机械化战争进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小,飞机,大炮,坦克,装甲车的诞生,使马这种古老的战争工具,沦为了农村拉车种地的奴隶,那种剽悍骑兵举刀冲杀,昏天黑地卷起半边烟尘的壮观场面,如今只有在电影电视中能见到了。
生产队里的马,都是些极听话,极肯干,极吃苦耐劳的家伙。无论是拉车载物,还是牵铧犁地,马总是不辞劳苦,昂着个头,奋蹄向前,极听人话而卖力。直到太阳落山,马归牲口棚,卸下套来,一身臭汗的马儿,也只不过躺下身来,在土地上滚上几滚,然后爬起来,抖落一身的泥土,再去喝水吃草料。极是辛苦。农人给它的吃食,顶多是在切碎的草中添加些磨麦剩下的麸皮以示犒赏,别无其它。极好伺候。
插队时俺观马,甚为感动。因此对那个“龙马精神”一词,理解较深。过去有一部电影叫作《龙马精神》,主题说的就是人的一种旺盛非凡的精神意志,在和大自然做着殊死斗争的故事。
而对驴,同为牲畜,俺就有些不同看法了。驴比之马,虽说体型稍小,但耳长嘴刁,生性倔强。耳长,听觉就好。但你若喊它出牲口棚干活,它却装着听不见。死死地倚在犄角旮旯,就是不动。说它嘴刁,是指它嘴馋。草不爱吃,爱吃精料。如吃料时,它专捡麸皮吃,把草拱在一边。在田边,只要你看护稍松,它便会伸出长嘴,偷啃地里的庄稼。公驴们还会动辙便高声嘶鸣,丑态百出,以唤起异性的注意。驾车犁地都不行。给马拉个边套也是出工不出力,不用鞭子抽它,它拉车的僵绳总是松松垮垮,抽它几鞭子,僵绳便拉直了。真的是贱骨头一个。
于是,队里的驴,只是去干些如担两个水桶上山送水或担两个筐送粪的轻活。即便如此,驴的生性狡诈在干活中也是一览无余。我曾见一驴背上担两个水桶上山送水。这驴在山间小路上行走,专捡崎岖有树杈拦挡的地方走,为得就是让路旁的树杈刮掉背负的水桶。以偷懒减轻负担。这驴多贼滑!赶驴的老乡见水桶被树杈刮蹭翻在地上,大怒。拴好驴,捡一木棒便打。嘴里骂道:日你的祖宗!奸猾的王八蛋!那驴被揍的疼,便扬后蹄一通的乱踢乱踹,想要伤人。赶驴的更怒。下手更狠。驴被打得急了,挣脱缰绳跑入深山。赶驴人举着棒子是急追不舍。
驴的精神,奸猾狡诈,倔强无比。自已以为比马小,不是主力,便以为可以偷奸耍滑。巧施小计,便可以悠哉悠哉,不干活了。它还总以为人傻,其实,人怎么能与驴相比?驴脑与人脑,根本就不是在一个级别上的事。尽管驴很倔,但是人就利用驴的这种倔劲,造就出了一个“倔驴”的形容词,来骂那些生性干,艮,倔,对谁都犯混的混蛋来。
标签:
蚊子乌龟蜘蛛面包虫芝麻烧饼 |
A.
早上七点。当电视里的节目变成统一的画面时,我撇开遥控器,开始吃早餐。当目光游移到地面上时,就瞅见一只蜘蛛正叼着一只因吸血而胀大了许多的蚊子,在白色的地砖上进食。我很是惊愕。手中举着半拉烧饼,牙齿也停止了咀嚼,两眼直勾勾的盯着它,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我讨厌蜘蛛。没有原因的讨厌它。真的想踩死它。人,独到连一只蜘蛛都不能容忍同处一室的情况下,是不是太那个了?
我自以为窗纱关得严密,讨厌的蚊子飞不进来。但它还是进来了。不但进来了。还名正言顺的在夜里吸吮了我的血。我不疼,不痒,还没有包。蚊子不哼不哈,一点没有播放前奏曲就吸了血。更不会说声谢谢。我很正经的做了早餐,有粥,有芝麻烧饼,还有咸鸭蛋。蚊子却在半夜里开饭,一点都不客气。好在这只小小的蜘蛛,捉住了这只吸血的蚊子,抱定不放,连血带肉的,把它给吃了。其中还有我的血,也算是早餐一顿。
打今天起,我对蜘蛛,这个能织网,只是长像丑陋了些的小动物,有了新的认识。
B.
八点。阳台上玻璃缸里的乌龟开始闹腾。这只乌龟六岁了。六年前,女儿连缸一块把它买来,它只有鸡蛋般大小。往阳台上一放,说声“您养着玩吧”,便撒手不管。此那时起,我又多了一个劳什子的玩意儿。
大凡养活物,便没有省心的东西。即便是貌似老实憨厚不事张扬的缩头乌龟,也是要吃要喝要拉撒要时常换水的家伙一个。好在这只乌龟性格怪癖,既不吃鱼,也不吃虾。龟粮更是看都不看。只吃面包虫。书上说,“面包虫又名黄粉虫,因为喜食面包,所以叫做面包虫。面包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多种维生素,可制作食品、饮料、调味品供人类食用,也可以作为观赏鱼及小龟的饲料”。哇!面包虫厉害呀。可我没听说过谁把面包虫当营养品吃过。都是喂鸟喂龟。看来书上也有胡说的时候,或许是我孤陋寡闻。别人家养龟,喂得是小鱼小虾,我这只龟,不吃鱼虾。也曾买过小鱼喂过,面对在水中乱窜的小鱼,这龟孙子被鱼吓得爬上二层的平台上不敢下来。更别提去吃了。后来我问了卖龟的店家,人家讲喂面包虫试试。甭说,这龟对面包虫是毫不客气。张嘴就咬,一天吃个二三十条不在话下。
于是,隔三差五的,就要买上两块钱的面包虫。先要找个瓶子存养起来,喂之以面包,使之不死,然后慢慢喂龟。我养面包虫,面包虫养龟。面包虫吃了面包,又白又胖。龟吃了面包虫,活泼好动,长势良好。如今,这厮已有饭碗般大小,一听见我的脚步声,便会在缸里乱游瞎撞,弄出点响动来,告知我,它要吃饭。
我见卖面包虫的店家,喂养面包虫的只是玉米面。面包虫也是不死。而我呢,却固执的认为“面包虫”嘛,就应该喂面包,傻呀。好在面包还不贵,还喂得起。
C.
啊,外面起凉风了。暑气尽消。有点秋的意思了。蓝天深邃,湿气全无。喜鹊们都高兴地嘎嘎在叫。关了电脑,不再敲字儿。上街去也。
吸足血的,可恶的蚊子。
标签:
天气池水水碱层云鱼干 |
2.
孩童时代,一群不谙世事的小孩喜好在一起谈论气候的优劣:若是春天,就说喜欢秋天,因为春天雨水多,不好玩.若是秋天,就说喜欢春天,因为秋天没有春天百花的艳丽与明媚.若是夏天,就说喜欢冬天,因为夏天酷热,冬天即使再冷也愿意.若是冬天,就说喜欢夏天,因为冬天太冷,夏天即使热死也愿意。作为小孩,思维不成熟,万事任凭想象和感觉出发,却也在情理之中.成年人的思维何尝不与小孩有惊人相似之处?对已拥有的东西往往视而不见,不知珍惜.对尚未拥有的东西,过于奢望,而一旦拥有,思维却又走向其反面。如此循环,周而复始。这样的思维模式,倘若在这热得发昏的日子里,辗转反侧,胡思乱想,倒不至于造成什么太多的反感...。
标签:
三垣紫微星角楼城墙紫禁城 |
老北京有四道城墙。圈套圈状把个故宫围了个严严实实。国人讲究"防御"的习惯,由来已久.
最外边的一道城墙叫做“土城”。如今早以荡然无存.只是京北三环外边还有“土城遗址".只不过没有了一点城墙的样子.一条长条状的土堆上,如今长满了树木与花草.成了元大都土城的遗址.到了春天,护城河边上的海棠,梨花便盛开得灿烂.引得无数的游人在那里赏花拍照.到也热闹.
第二道城墙才是真正的老北京的城防.高大雄伟.做为京城的最主要的防卫线,高且厚的城墙上是箭楼密布,齿轮状的城垛是绵延不绝.就是这样一座全中国最高最厚的城墙,在文革初由毛老的"深挖洞,广积粮"的指令下,被拆掉了.巨沉巨大的城砖,在万众一心中被递来递去,人背车拉的被做了修防空洞的材料.千百年来屹立在地上的宏观伟绩,变做了默默无闻于地下的防御工事.如今的"二环路",一条首尾相接的路,便是由留下的城墙遗址铺就的.再下面是地铁.一样的没头没尾的地下长龙.
这第三道墙连我也没真正的见过.这就是所谓的"皇城根儿".在如今的地安门十字路口的东南侧,还可以看见一段.就这一小段,还是在奥运会前才修好的.涂抹了绛红色的外皮,厚度有二米的样子.下宽上窄,顶上不能站人,铺就了一层黄色的琉璃瓦.
这最后的一道城墙,就是故宫四周的保护的最好的城墙了.统称"紫禁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明成祖开始修建,历经明、清两代24个皇帝在此执政。紫禁城内为皇家宫殿,红墙黄瓦,金壁辉煌,为什么称皇家宫殿为紫禁城呢?大致有如下三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这与古时候“紫气东来”的这个典故有关。传说老子出函谷关,有紫气从东至,被守关人看见,未久,老子骑着青牛而来,守关人便知道这是圣人。守关人请老子写下了著名的《道德经》。因此紫气便被认为具有吉祥含义,预示着圣贤和宝物出现。一种说法认为紫禁城的来历与迷信和传说有关。皇帝自命为是天帝之子,即天子。天宫是天帝居住的地方,也自然是天子居住之地。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紫禁城的来历与古代“皇垣”学说有关。古时,天上星垣被天文学家分为三垣、二十八星宿及其他星座。三垣指太微垣、天市垣和紫微星垣。而紫微星垣是代称天子的,处于三垣的中央。紫微星即北斗星,四周由群星环绕拱卫。古时有“紫微正中”之说和“太平天子当中坐,清朝官员四海分”之说。
如今这最后的一道城墙,虽说已苍老不堪,伤痕累累.但是她那庄重与威严在苍松翠柏之间依旧的巍然屹立在金碧辉煌故宫的四周.那些风格不同,造型典雅的角楼风光依旧.如同亭亭玉立的少女,非常的秀美.防务用的工事,能做到如此的美妙,古人真的是很了不得.
西华门南侧的角楼,造型之华丽,风度之高雅,令人仰望后叹为观止.
东华门南侧的角楼.造型极为的复杂.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真材实料,造型独特.就是这种复杂的造型,才突显了她的美丽.
故宫午门东侧的大殿,用金碧辉煌形容在贴切不过了.
东华门的门楼.东华门是紫禁城东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东华门东向,与西华门遥相对应,门外设有下马碑石,门内金水河南北流向,上架石桥1座,桥北为三座门。东华门以西是文华殿,迤南为銮仪卫大库。东华门与西华门形制相同,平面矩形,红色城台,白玉须弥座,当中辟3座券门,券洞外方内圆。城台上建有城楼,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基座围以汉白玉栏杆。城楼面阔5间,进深3间,四周出廊,梁枋绘有墨线大点金旋子彩画。东面檐下“东华门”匾额原为满、蒙、汉三种文字,后减为满、汉两种,辛亥革命后只余铜质汉字。
午门西侧的配楼.午门正中门楼左右的两座阙亭,内设钟鼓。何时鸣钟,何时击鼓,都有规定。祭祀坛庙出午门鸣钟;皇帝祭祀太庙时击鼓;皇帝升殿举行大典时则钟鼓齐鸣。
西华门的角楼.与雄伟华丽的故宫宫殿相比,角楼如静静躲在一角的沉默者。其实,故宫角楼的建筑构造为世所罕见:其外观层层叠叠,精巧细致,朱墙黄瓦,精雕细琢。
标签:
牛人手气果盘服务员瓢儿意大利杂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