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教育女儿我们一直采用的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鼓励”的方法。用美国人的说法是“you
are the
best”。也曾看过“知心姐姐”卢勤写的一本书《孩子,你真棒》。也曾去听过她的讲课,其中对我影响最深的一句话是“不仅关心孩子是否成功,更要关心她是否快乐。”总之,大部分时间我们是以孩子快乐、健康成长为主线。
如今的孩子真的是很累,学习压力又大,不仅孩子难以承受,作为家长也时时刻刻感到来自各方的压力,考学、就业等等。今年女儿已经十一年级了,在美国高中的这一年最累,要报考大学,要参加毕业考试,这一年可以说是孩子人生中较为关键的一年。女儿转学来到美国才刚满一年,英语口语关基本算是过了,但写作还有很大差距,要知道美国的孩子从小阅读大量书籍,在学校天天写评论、写感想,这种语言功力可不是一、两个月时间能够培养出来的。今年女儿要考SAT,5月份考过一次,成绩并不理想,10月将进行第二次考试。SAT成绩在美国大学录取时虽然不象国内的高考成绩那么绝对地重要,但在SAT考试中取得高分数对进入美国名校还是相当重要的。也许是习惯了孩子在国内的学习节奏,到了美国女儿突然放松下来,我感觉有些不习惯,心理真是着急。美国的孩子在学校也真是很舒服,这一周是放假前的最后一周了,老师也觉得累了,这不今天早上的物理课,老师提议周一的物理课我们带些吃的、喝的开个早餐PARTY庆祝本学期最后一周的到来。一早女儿带着大包的吃的去上学了。女儿放学回来说,很开心,老师还带去一个小炉子,在教室现做些吃的。
这几天国内高考的日子,昨晚吃晚饭时又提起了女儿考试的事,LG有点沉不住气了,说了大套的鼓励孩子努力复习的话,孩子大多是没听进去。LG又讲起了当年他们高考时怎么努力考大学的事,半天不说话的女儿忽然闷声一名:“那你怎么没考上清华?”LG当时一愣,一时语塞。今天我上网查了一些资料,有些专家说教育孩子勿用“比较法”,也许是我们昨天犯了此忌。有时就觉得教育孩子是很头疼的事,轻了不行,重了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用惯了“鼓励法”,孩子永远都觉得她是最好的、最棒的。看来教育孩子是门很深的学问,做家长的要不断学习才行呀。
今天在《世界周刊》上看了一篇文章,一名上了美国名校的家长写的,看后颇受启发。题目是《孩子,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文章的中心词语是,孩子,选择权在你自己的手上,你必须用你的智慧和胸怀决定上哪一门课,完成哪个学术专业,从事什么样的服务,结交什么样的朋友,走什么样的道路,最后成为什么样的人。也许孩子到了大学,就是我们松开手掌的时候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