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谈敦氏兄弟的好友“曹雪芹”

(2018-04-17 07:20:40)
标签:

曹雪芹

分类: 《红楼梦》新解
作者:姬健康

当今红学领域,确实存在两拨人群,一为主流红学,长期霸持话语权,俯视红坛;一为草根红学,当然没有门坎,网上、手机的某某群、某某圈都是他们发声的地方,偶而也有出书的,为主流不屑,影响极其有限。两拨人群,姿态不同,素质各异,却有一个共同的跳不开的主题人物:曹雪芹。曹雪芹被主流红学奉为神明、精神领袖、万能的主,没有任何史料证明、支撑下的天才;同样,草根红学也绕不开曹雪芹,每每有随波逐流者,山呼万岁。

红学专家告诉我们,曹雪芹是世界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大约在这个年数范围内吧),活了约五十岁。他是清朝江宁织造曹寅之孙,他爸有两个可能人选,一个叫曹顒,一个叫曹頫,可以根据需要取舍,哪个专家笔下合适就取哪个。

谈谈敦氏兄弟的好友“曹雪芹”


残酷的事实是,以上作者生平是没有任何正式史料记载的,全是红学专家的推测。当然专家们是不承认自己妄下断语的,他们会给你晒出多达二十多条文字证据。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这所有的文字记载中,记录者本人几乎都不认识曹雪芹,基本都是传说或听说。但有一对兄弟例外,他们就是敦氏兄弟,他们的《四松堂集》、《懋斋诗钞》等诗集记载确确实实有个叫“曹雪芹”的人,与他们有交往,有唱酬,这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主流红学最拿得出手的“铁证”,是支撑“曹学”百年不倒的中流砥柱。

所以,“曹雪芹”确有其人也是残酷的事实。但这个与敦氏兄弟有交往的“曹雪芹”是不是《红楼梦》的真正作者呢?是不是同名同姓的另外一个人呢?在敦氏兄弟的文字记载中又是怎样一种景象呢?主流红学的专家们从来不作对比、分析、研判,他们只取对他们的结论有用的部分,不利的或说不过去的东西他们是刺溜滑过,不作停留的。可是,曹雪芹,中国文化史上这么重要的一个人物,又是在所有文字记载中唯一与记录者有实际交往的文献史料,我们能随便放过,不作深入探究吗?

谈谈敦氏兄弟的好友“曹雪芹”


从敦氏兄弟的诗文记载中,可以知道曹雪芹是他们的好朋友,互知根底,难得见一面还很激动,时有诗词唱酬,《佩刀质酒歌》所记便是例证。曹雪芹善饮酒,为人豪爽,诗风又如何呢?“爱君诗笔有才气,直追昌谷破篱樊”,“牛鬼遗文悲李贺”。敦诚对曹雪芹的诗风都作了明明白白的评价,李贺诗风是什么?稍有一点古文常识的人都知道,我们能在《红楼梦》大量的诗词中读出一点李贺诗风吗?红学专家真是“砖家”吗?曹雪芹死于多少岁?敦诚的两首挽诗中明明白白大写着“四十萧然太瘦生”、“四十年华付杳冥”,可我们的专家们不信这个邪,偏偏要让曹雪芹多活八、九岁,你让我们信你专家的生拉硬扯还是信敦诚“故意”让好朋友短寿的文字记载呢?这些还不是最致命的,敦诚的《四松堂集》内有《寄大兄》一文,其中有如下一段文字:

每思及故人,如立翁、复斋、雪芹、寅圃、贻谋、汝猷、益庵、紫树,不数年间,皆荡为寒烟冷雾。

敦诚生于1734年,卒于1791年,从《寄大兄》文内所写“鬓发苍浪牙齿竦,不觉身年四十七”,可以推算出此文写于1781年。文中所写“不数年”,毫无疑问是指几年间,而不是十几年间。根据湖南红学家谢志明的考证 ,除了“雪芹”、“益庵”,其他六人确实在三至五年间相继去世,“曹雪芹”自然应该名列其中,不然敦诚应写“十数年”。再根据敦诚挽诗“四十萧然太瘦生”的记载,这个敦氏兄弟的好朋友“曹雪芹”应该生于1736年,卒于1776年,这才与“四十萧然太瘦生”及“不数年”(撰写《寄大兄》时的1781减去1776,差不多五年时间 )的记载完全吻合;况且,从敦氏兄弟题赠好友“曹雪芹”的诗词语气分析,他们之间年龄应相仿,如“劝君”如何如何,不像是晚辈对比自己大近二十岁的前辈的说话口气。敦诚生于1734年,曹雪芹生于1736年,相差两岁,这才符合他们的人物关系,这才是事实,这才是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态度!

基于以上文字记载的合理推论,敦氏兄弟的好友“曹雪芹”生于1736年,殁于1776年。按这个相对合理的年份计算,如果曹雪芹要写《红楼梦》,毫无疑问,他必须动笔于1766年左右(有十年左右的写作时间,这是公认常识,无争议)。那么《红楼梦》最早版本应该出现在什么时候呢?现存最早抄本是乾隆甲戌年(1754年)的“甲戌本”,同理,倒推十年,曹雪芹应于1744年左右开写《红楼梦》才合常理,1744年敦氏兄弟的好友“曹雪芹”是多少岁呢?八岁!这位八岁的曹雪芹是撰写《红楼梦》的原创者吗?在我们十三亿中国老百姓的常识里是难以想象的,不存在的!但在一小部分红学专家脑袋里是根深蒂固的,存在的,因为曹雪芹是天才啊,一切皆有可能!

谈谈敦氏兄弟的好友“曹雪芹”


结论是,敦氏兄弟笔下的好友“曹雪芹”实有其人,是真实存在的,但他除了在别人口中留下半阕诗“白傅诗灵应喜甚,定叫蛮素鬼排场”以外,没有任何文字存世。而他的好友敦氏兄弟都有《四松堂集》及《懋斋诗抄》刊刻传世,虽只有二、三流的水准。你《红楼梦》的创作技艺是达到世界巅峰的,作者却没有任何文字流传下来,以映照、佐证撰写《红楼梦》的可能性,这除了否决了这位“曹雪芹”的著作权以外,难道还有其他的解释吗?

否定了敦氏笔下的曹雪芹的著作权,余下的所有所谓史料证据都是草绳串豆腐——提不起来的。所以说,在红学界,你只要说曹雪芹如何如何,不管你是专家也好、草根也好,你首先最没资格来讨论红学问题,因为作者是《红楼梦》的根、是源、是命,搞不懂作者的生活背景,你就无法正确诠释红学面临的所有谜题,也就无法正确解答学界、学子提出的红学命题。那些自封的、或者乐于接受盲从者献媚的红学专家、学者,你们行行好吧,你们可以讲红楼、论红学,但你们要提到“曹雪芹”,请免开尊口,“曹雪芹”三字与“不懂装懂”四字已经划上等号。让敦氏兄弟的好友“曹雪芹”安息吧,你们不要把他从棺材里挖出来充当你自以为是的那种“红学”,那是你的“红学”,不是十三亿中国人的红学!

————————————————————

校对:王华东  安妮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 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观点、新视角,同一部红楼梦,不一样的文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