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红学削足适履何时休

标签:
胡适俞平伯 |
分类: 《红楼梦》新解 |
作者:逄冠卿
红学界中人都心知肚明:《红楼梦》作者问题始终存在争议,胡适考证出来的那个作者曹雪芹,与《红楼梦》作品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当作品与作者之间出现矛盾时,我们的红学家们,究竟是要削足适履,还是要量体裁衣?换句话说,是让曹雪芹服从《红楼梦》,还是要《红楼梦》服从曹雪芹呢?
顾名思义,红学就是研究《红楼梦》的学问。《红楼梦》是红学之根,红学之本,红学之源,红学之基,一切关于作者和版本的研究,都要服从于作品研究,而不是相反。这本来是个不成问题的问题,可是事情一到红学界,就成了一个聚讼不休久拖不决的老大难问题。
大家都明白“削足适履”这个典故,《红楼梦》如果是一个人的“足”,那么胡适考证出来的那个作者曹雪芹,只能是为《红楼梦》定制的“履”。当你感到这双鞋子不合脚时,你是换双合脚的鞋子穿,还是把脚丫子砍去一段,以适应鞋子的大小呢?
(削足适履)
红学家们大概没有谁承认自己是削足适履的蠢人,但好多人却都在干着削足适履的蠢事。近年来红学界出现的“曹雪芹创作无原型”论,曹雪芹借“刘姥姥眼睛”观察生活论,曹雪芹与父亲曹頫共创《红楼梦》论等等,哪一论敢说不是削足适履的产物呢?现在又有人提出了“家族累积说”。总之,曹学家们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弃曹家著作权。
2013年,著名红学家蔡义江,炮制了一篇《〈红楼梦〉作者问题答客问》,砍《红楼梦》的“脚”,适曹雪芹之“足”。他说,曹雪芹“虽没有亲自经历过”红楼生活,但他的“奶奶、家人、老婢仆”都经历过。是他们给《红楼梦》创作“提供了极丰富的素材”,“没有这些素材”,曹雪芹的《红楼梦》“就写不成”。
看到没有?蔡义江说了,曹雪芹没有生活体验,是靠他奶奶的唠叨写出来的《红楼梦》,这就是不折不扣的削足适履!凡是有点文化素养和生活常识的人,都难以相信,书中宝黛之间刻骨铭心的爱情,大观园诗社花团锦簇般的文学生活,老太太的那张干瘪的嘴怎么能唠叨得出来?更何况“奶奶的唠叨”也是蔡义江先生的凭空相像,有什么证据支持?
红学家们为什么集体犯昏,要干这种削足适履的蠢事呢?这是因为,乾隆年间北京西山的那个曹雪芹,当初是靠胡适考证的江宁织造家族生活,被附会为《红楼梦》作者的。现在已证实,北京西山的曹雪芹没有这些生活体验,曹学家们又不肯否定早已被他们供上神坛的曹雪芹,也只能削足适履,改称“奶奶的唠叨”也能替代作者的生活体验了。
削足适履,只会起到“红学家说的愈多,《红楼梦》愈显其坏”的反作用。这句话是新红学创始人之一俞平伯先生说的。俞平伯先生也不是晚年幡然悔悟才意识到这一点的,他其实早已意识到《红楼梦》与胡适考证的作者曹雪芹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早在新红学创立之初,在《与顾颉刚讨论〈红楼梦〉的通信》中,他就提出来了这个问题。
(俞平伯)
俞平伯说:“我有个偏见,就是《红楼梦》底作者和宝玉决是一而非二,但我又以为我们不必定说作者是曹雪芹。我不晓得除本书之外,还有别书可以确证《红楼梦》是曹雪芹的没有?如果没有,但依本书看,我想我们不必全然肯定真作者除了曹雪芹没有别人。”
他接着说,“假使陆续发现曹雪芹底生活人品大不类乎宝玉,我们与其假定《红楼梦》作者非自寓身世,不如说《红楼梦》底作者非曹雪芹。因为从本书看,作者与宝玉即是一人,实最明确的事实。若并此点而不承认,请问《红楼梦》如何读法?”
俞平伯的这段话,就载于陈维昭编撰的《红学通史》中。从这些言论可以看出,俞平伯治红学以《红楼梦》作品为本,在作品与作者的关系问题上,反对削足适履,主张量体裁衣。如果作者问题存在争议,作者必须服从作品,从对作品的鉴赏品读中考察这个作者是否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当今红学界那些无故为曹雪芹“长年龄、增阅历”的人,那些编造“刘姥姥的眼睛”代替作者观察生活的人,读了新红学创始人之一俞平伯的这段话能不汗颜?
我们只有以《红楼梦》作品为本,毅然抛弃乾隆时期北京西山曹雪芹这只不合脚的“敝屐”,才能以绵密的针线为《红楼梦》编织出一套合体的“新衣”。曹学家们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吗?我表示怀疑。
———————————————————
校对:王华东 至真斋主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 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观点、新视角,同一部红楼梦,不一样的文章。欢迎关注“吴氏红学”头条号,欣赏更多吴氏红学精品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