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贾府败亡,小红真能置身事外吗?通过蛛丝马迹解读林红玉的结局

(2017-09-21 22:58:22)
标签:

林红玉

林黛玉

薛宝钗

林四娘

分类: 《红楼梦》新解
作者:慧读古典
贾府败亡,小红真能置身事外吗?通过蛛丝马迹解读林红玉的结局

《红楼梦》里的丫环小红,是一个很特别的人物,她是全书中为数不多的姓名中带“玉”的人物(林黛玉、贾宝玉、甄宝玉、妙玉、蒋玉菡等)之一。她原名叫林红玉,之所以改称小红,是因为她的“玉”和黛玉、宝玉犯冲了,正如书中所写的那样:

原来这小红本姓林,〖庚双夹:又是个林。〗小名红玉,〖庚双夹:“红”字切“绛珠”,“玉”字则直通矣。〗只因“玉”字犯了林黛玉、宝玉,〖庚双夹:妙文。〗便都把这个字隐起来,便都叫他“小红”。(第二十四回 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痴女儿遗帕惹相思)

在笔者看来,这绝对不是作者一时的兴致,而是有意为之,在后面的文本中,红玉必然会和黛玉、宝玉有所交集。

许多人认为红玉是贾府中难得的清醒者,对贾府的败亡早有感悟,因此她先攀上了凤姐,后又与贾芸私定终生,脱离了贾府。最后在贾府败落之时与贾芸还救了宝玉、凤姐。 其命运大致最后还是嫁给贾芸,落了一个好的结果。

但笔者认为红玉这样的命运是有违《红楼梦》全书主旨的,正如第五回中所说的那样“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红玉既然也是贾府中人,自然也就不可能逃脱得了悲剧的命运。

那么,红玉的命运究竟会怎样呢?在前八十回中她的命运并没有明确的交代,但从一些批语和伏笔可以知道一个大概。

贾府败亡,小红真能置身事外吗?通过蛛丝马迹解读林红玉的结局

首先,红玉的命运与黛玉息息相关。在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中,薛宝钗使出“金蝉脱壳”之计,嫁祸于林黛玉,红玉惊慌不已:

红玉道:“若是宝姑娘听见,还倒罢了。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他一听见了,倘或走露了风声,怎么样呢?”

这其实也在为后面红玉和黛玉的交集做伏笔,“这桩风流案”卷入金蝉之壳,逃脱的是宝钗,落壳的是黛玉。宝钗栽赃黛玉,制造红玉和黛玉之间矛盾,为红玉和黛玉之死伏线。

那么红玉的命运到底怎样呢?其实从林四娘的命运就可以看得出来。许多人认为林四娘只是为林黛玉的命运设伏,因为两人都姓林。在衡王府被贼寇围困之际,林四娘率领众女子抵御贼寇。后面在贾府败亡之际,林黛玉也会做类似的事情,更何况黛玉判词中的“堪怜咏絮才”的那个“咏絮才”的主角谢道蕴也是个勇于反抗的女汉子。这在前面的文章中,笔者已经详细论述了这点,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贾府败亡,小红真能置身事外吗?通过蛛丝马迹解读林红玉的结局


但请注意,红玉也同样姓林!另外,林红玉还和南宋有名的巾帼英雄梁红玉同名,而梁红玉同样是在抵御金人的战争中大放异彩,可能作者也有将其比作梁红玉的意思。

许多人认为这样的情节太过突兀了,他们认为《红楼梦》只是一部描写风花雪月、儿女情长的小说。殊不知《红楼梦》其实是一部隐写历史的小说,时代背景是“白骨如山”的“末世”。既然是在“末世”,那么林黛玉、林红玉超乎寻常的表现是再自然不过的了。

在“末世”之中,女子率众抵御贼寇的事迹在史籍中有许多。林四娘和谢道韫身处“末世”之中,面对贼寇毫无畏惧、奋起反抗,这样的故事并非是小说家言,而是历史史实。而且这样的故事在历史上也是层出不穷的,明末清初的名妓葛嫩娘也是其中一位十分突出的代表。
贾府败亡,小红真能置身事外吗?通过蛛丝马迹解读林红玉的结局



葛嫩娘字蕊芳,金陵人。早年为将门之后,其父因抗清殉国,家破人亡,葛嫩娘沦落秦淮,堕入风尘。安徽桐城名士孙临(字克咸)为其赎身,娶为侧室。

两人成为知音后,志同道合,密谋联络爱国志士,共襄抗清义举。明亡后,孙临移家云间(松江),与朋友商议举兵起事。后又与家人避居太湖、台州。

当时,唐王朱聿键于福州自立为王,任命杨龙友为兵部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杨龙友素与孙临友善,便上书举荐他为监军副使。

顺治三年(南明隆武元年,1646年)七月,清军进攻福建。因杨龙友与孙临只是纸上谈兵的书生,军事上并无实际的指挥才能和作战经验,只能一路退却。杨龙友率军先入浙闽间的关口仙霞关,孙临携家眷及嫩娘随行。当他们撤至福州时,被清军团团围困。

葛嫩娘不但组织娘子军,而且两度突出重围,到泉州郑芝龙(郑成功之父)处求援。只可惜郑芝龙铁心降清,非但不肯出兵救助,还对其冷嘲热讽。求援未果,葛嫩娘又返回必死之城,同孙克咸死守福州,最后城破被俘。

清军将领见葛嫩娘年轻貌美,欲私自占有,持刀胁迫她就范。嫩娘坚贞不屈,嚼碎自己的舌头和着满口鲜血向敌将脸上喷去(“主将欲犯之,嫩大骂,嚼舌碎,含血噀其面”)。嫩娘抗节被杀,鲜血染红了铁骑下的土地。

嫩娘的这一壮举使她年轻的生命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如乱世里一朵不败的刚烈之花,盛开在仙霞岭上,反衬出那些精神委琐、道德崩塌之软骨头(如郑芝龙之流)的丑陋无耻。

孙临随后也遇害。(“克咸见嫩抗节死,乃大笑曰:‘孙三今日登仙矣!’亦被杀”。)

葛嫩娘的故事感染了后人。1939年,著名剧作家钱杏邨为宣传抗战,以葛嫩娘的事迹为题材创作了一部话剧《明末遗恨》(原名《碧血花》,又名《葛嫩娘》),在沦为孤岛的上海演出。

当舞台上的孙克咸高吟“人生自古谁无死’”时,观众心里就和他共同吟出了“留取丹心照汗青”!葛嫩娘的事迹点燃了沦陷区上海人民的爱国热忱。

许多人认为,林黛玉和林红玉等人率众抵御贼寇这样的情节不合理,这是因为他们忽视了书中种种蛛丝马迹的伏线,错误定位了时代背景造成的。如果把《红楼梦》的时代背景定位明末清初,这样的情节反而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贾府败亡,小红真能置身事外吗?通过蛛丝马迹解读林红玉的结局


众所周知,林黛玉生性敏感、喜欢发小性子,一张嘴就像刀子一样,虽然没什么坏心,但确实得罪的人不少,给人刻薄的印象。而且从前八十回中的描写来看,她的才华主要表现在诗词创作方面,对理家、团结人心等方面是一窍不通的。很难想象,她能够在贼寇侵入贾府的时候挺身而出、指挥若定。但别忘记了还有一个林红玉。

红玉和黛玉不同,她虽然身处贾府的最底层,但确实是一个相当厉害的角色。

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得出来:

首先,红玉是一个喜欢攀附上层的丫环。她先是攀附贾宝玉,乘没有人的时候上来递茶倒水,遭到秋纹,碧痕等人的奚落。她俏丽恬静,口齿清楚,说话简短,又很齐全,不像其他丫头“扭扭捏捏蚊子似的”,很入了凤姐的眼。换一句话即是说,她有着极强的表现欲,不像别的丫环那样唯唯诺诺,而是想尽一切办法表现自己。

其次,她胆大心细、不甘接受命运的摆布。她敢于大胆寻找自己的爱情,蜂腰桥设言传心事,痴女儿遗帕惹相思,大胆地向贾芸表白爱情。小红第一次见到贾芸,先是“抽身躲了回去”,直到听茗烟说是“廊上的二爷”,才知他是本家爷们,这一次就“下死眼”“钉了两眼”。贾芸走凤姐门路,想谋一点工程上的差使,与小红碰面,虽不敢直言,但却敢眉来眼去,传递心事。在蜂腰桥和芸哥儿碰面,那贾芸拿眼把红玉一溜,那红玉也把眼去一溜贾芸。也正是因为小红大胆追求,使得她最终可以在贾府被抄家之前,和贾芸结为夫妻。她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自己的归宿,贾芸虽是贾府远门,但他也是主子。而不是像大观园里其他丫环那样听天由命,“大了胡乱配一个小子”。

再次,她很有远见。她能说出“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第二十六回)这样了不起的话来。在贾府,秦可卿托梦给凤姐说过一段让人惊心动魄的话,其中就有“盛筵必散”四个字,与这句俗话的意思是一样的。贾府三小姐探春在抄检大观园时也说过一句话:“可知这样的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这句话也是警世醒人的。但是不管怎样,秦可卿和贾探春,她们都是贾府的主子,都是有身份的人物。而小红不过是一个位卑的不起眼的小小丫环,竟能说出这样的话来,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最后一点是最重要的,她有才华。她的才华和林黛玉在诗文上的才华不同,主要体现在语言能力和行动能力上。

在二十七回中,红玉回答王熙凤,那一连串“奶奶”丝毫不乱:

红玉道:“平姐姐说:我们奶奶问这里奶奶好。原是我们二爷不在家,虽然迟了两天,只管请奶奶放心。等五奶奶〖甲戌侧批:又一门。〗好些,我们奶奶还会了五奶奶来瞧奶奶呢。五奶奶前儿打发了人来说,舅奶奶〖甲戌侧批:又一门。〗带了信来了,问奶奶好,还要和这里的姑奶奶寻两丸延年神验万全丹。若有了,奶奶〖甲戌侧批:又一门。〗打发人来,只管送在我们奶奶这里。明儿有人去,就顺路给那边舅奶奶带去的。”

贾府败亡,小红真能置身事外吗?通过蛛丝马迹解读林红玉的结局


由此可以看出红玉的心思之细,对各家人物都分得清,不会说混。正如她自己所说的:“愿意不愿意我不敢说,只是跟着奶奶我们也学些眉眼高低,出入上下,大小的事也得见识见识。”而这样的才华也使得凤姐大为欣赏,王熙凤夸她:“林子孝两口子,都是锥子扎不出一声儿来的。我成日家说,他们倒是配就了的一对儿:一个‘天聋’,一个‘地哑’。那里承望养出这么个伶俐丫头来!”凤姐特意将红玉从宝玉那里给要了过去。而王熙凤的持家才华想必不需要笔者多说了吧!红玉经过她这一调教,必然是如虎添翼。正如凤姐得意洋洋地说:“你明儿伏侍我去罢。我认你作女儿,我一调理你就出息了。”而庚辰本在这里给出的侧批是:“不假”。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有凤姐这样的厉害角色做师父,再加上红玉本来就具有的聪慧,她以后有那样的组织才能就一点也不会感到奇怪了。黛玉有她的辅佐,必然是可以组织起家丁和丫环抵御贼寇的。

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虽然作者对红玉着墨不多,但还是成功地塑造了这样的一位喜欢表现自己、有远见、能言善辩、潇洒干练的一个贾府底层丫环的形象。她本就聪慧万分,又被王熙凤一眼看中,成了她的贴身秘书,经过凤姐的一番调理,必然在以后的故事中大放异彩。她在最后贾府被抄,凤姐、宝玉获罪狱神庙时,还有一番作为。据《红楼梦》书中的批语提示,红玉将在后文的狱神庙一回中再度出场,且是十分重要的角色。当时到狱神庙去探望的,有茜雪、有红玉,还有她的情郎贾芸。

当然,红玉一生中最为光彩夺目的事情,还要数辅佐林黛玉抵御贼寇。这从林四娘的故事来看,这是必然要发生的事情。而红玉和黛玉的交集,就在此处。正因为小红有着以上笔者所说的那些特点,所以她是可以在短期内聚集起人心,能够保全贾府的。

只可惜在乱局中,人心险恶,虽然在红玉的努力之下贾府得以一时保全,但薛家必然会从中插上一脚,拆散黛玉和红玉的主仆合作关系。而做这样事情的人只能是宝钗,这在第二十七回中也有伏笔,宝钗“无意”中诅咒黛玉:“一定是又钻在山子洞里去了。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所以,黛玉必然会被蛇(宝钗自况)咬上一口,陷入“离间计”,屈死红玉。正如书中所写的那样,红玉“犯”了黛玉,必然遭此横祸。

在红玉被害身亡之后,以黛玉的才能自然是不足以抵抗贼人的,而这也正是造成黛玉惨死的最后一个因素。红玉死了,贾府败亡,黛玉也就只能上吊自尽了。

———————————————————

校对:王华东 至真斋主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 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观点、新视角,同一部红楼梦,不一样的文章。欢迎关注“吴氏红学”头条号,欣赏更多吴氏红学精品文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