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曹雪芹 |
分类: 《红楼梦》新解 |
作者:九峰真人
1971年5月,北京香山健锐营某处住户,老屋墙壁泥灰脱落时,发现大量题壁诗,被四处寻找曹雪芹遗迹的红学家们,认定是曹雪芹的杰作。这样,子虚乌有的曹雪芹总算有了落脚的依据。主流红学一时故弄玄虚夸大其词,成为某纪念馆选址依据,自此津津乐道,愚忠信徒趋之若鹜,至今也是影响非凡。先不问几十年前老屋题壁诗是谁所为,这里先将诗抄大致情景公布于读者。
(注:本图片扫描自1980年第一辑《红楼梦研究集刊》,有拼接,但未改动诗文布局与内容。第六首为扇形书写,因当时排版技术欠缺,不能按扇面编辑,另有墙壁照片可供参考。)
其实一开始红学家们就是在故弄玄虚,这些字跟曹雪芹没有丝毫联系,只是少数人炒作罢了。诗的相关内容几乎都有出处,现在对比出处,摘录如下:
(一):
吴王在日百花开
画船载乐洲边来
吴王去后百花落
歌吹口口洲寂寞
花开花落年年春
前后看花应几人
但见枝枝映流水
不知片片堕行尘
年年风雨荒台畔
日暮黄鹂肠欲断
岂惟世少看花人
从来此地无花看
偶录锦帆泾
(二):
远富近贫以礼相交
天下少
疏亲慢友因财而散
世间多
真不错
(三):
有花无月恨茫茫
有月无花恨转长
口似美人临月境
口口口口照花香
口口口口口口步
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
(四):
鱼沼秋蓉
放生池畔摘湖船
夹岸芙蓉照眼鲜
旭曰烘开鸾绮幛
红云裹作风雏缠
低枝亚水翻秋月
丛昙含霜弄晚烟
更爱赤栏桥上望
文鳞花低织清涟
(五):
六桥烟柳
疏柳长烟远自迷
六桥南北带沙提
乱分雌霓连蜷卧
深蔽娇莺自在啼
红出夭桃销处藻
翠愁芳草望中低
赤栏杆外青阴满
曾见苏公过马蹄
(六):
蒙挑外差实可怕
惟有住班为难大
往返程途走奔驰
风吹雨洒自啧嗟
借的衣服难合体
人都穿单我还夹
赴宅画稿犹可叹
途劳受气向谁发
学题拙笔
(七):
富贵遼人骨肉亲
贫贱骨肉亦途人
试看季子貂裘敝
举目亲人尽不亲
岁在丙寅清和月下旬偶录
于抗风轩之南几拙笔学书
困龙也有上天时
甘罗发早子牙迟
(《水浒传》第六十一回)
(以上各诗文顺口溜之类出处参考赵迅《“曹雪芹故居”题壁诗的来源》)
这些题壁诗内容都是有出处的,跟曹雪芹没有任何关系,第六首据说也是有出处,相传这是子弟书《书班自叹》中一段文字,因未亲查,未做出处标注。
最令人注意的是最后一组菱形文字,晚清过来的人多有记忆。据吴世昌调查,60年代还有人能记得,是1806年写成的对联,因此吴世昌在第一波考察过后就坦言,这跟曹雪芹没有联系,房子拆不拆,文字保留不保留,都没有必要炒作。然而有些红学家依然不顾真相,哗众取宠,当做曹雪芹存在的依据来糊弄民众。
也许没有人相信红学的笑话,吴世昌曾是被点名表扬的红学家,有人就很不服,加上这种关键时候不能给力的调查,就被涮了一把。
坊间传闻,有人给吴世昌写了一封信,信中有一首诗,要吴世昌考证一下会不会是曹雪芹的遗稿,因最后一句查得出自清人敦诚敦敏兄弟的某书记载,吴世昌就如获至宝,长篇大论证明诗稿的发现和可信。不久国人质疑四起,写信人无奈,说是自己写的,只是要吴先生赏鉴罢了,并未说就是曹雪芹遗稿。吴世昌哪里信,坚定自己研究,认为诗稿非曹雪芹莫属,写信人只好公开内幕,当时自己还拟了三篇,寄去的只是其中之一,吴世昌如雷击顶一病倒下,临死都不能相信自己是被人开涮了。
一个能调研的人被玩死,编造谎言者却没有受到影响。如今,曹雪芹故居题壁,谁人还怀疑过呢?这里不是给吴世昌带高帽,只是提醒读者,曹雪芹老屋之事,我们当要有自己清醒的认识,不要为各种不明真相的媒体宣传迷惑了自己眼睛。老屋的题壁诗并不能证明曹雪芹任何事情,1806年的对联,跟曹雪芹没有任何联系。
(资料文字录入:凌松/临风
———————————————————
校对:王华东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观点、新视角,同一部红楼梦,不一样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