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李隆基注*邢昺疏)(十六)
(2016-05-24 10:05:12)
标签:
李隆基邢昺孝经 |
分类: 儒家经典 |
卷七《广扬名章第十四》
【原文】
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邢昺疏】正义曰:首章略言扬名之义而未审,而於此广之。故以名章,次《广至德》之后。
【李隆基注】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於君”;以孝事君则忠,事兄悌,故顺可移於长;以敬事长则顺。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君子所居则化,故可移於官也。是以行成於内,而名立於后世矣。”脩上三德於内,名自传於后代。
【邢昺疏】“子曰”至“世矣”。○正义曰:此夫子述《广扬名》之义。言君子之事亲能孝者,故资孝为忠,可移孝行以事君也。事兄能悌者,故资悌为顺,可移悌行以事长也。居家能理者,故资治为政,可移治绩以施於官也。是以君子居能以此善行成之於内,则令名立於身没之后也。先儒以为“居家理”下阙一“故”字,御注加之。○注“以孝事君则忠”。○正义曰:此《士章》之文,义已见於上。○注“以敬事长则顺”。○正义曰:此依郑注也,亦《士章》之孝顺义同,已具上释。然人之行敬,则有轻有重,敬父敬君,则重也;敬兄敬长,则轻也。○注“君子”至“官也”。○正义曰:此依郑注也。《论语》云:“君子不器。”言无所不施。○注“修上”至“后代”。○正义曰:此依郑注也。三德,则上章云移孝以事於君,移悌以事於长,移理以施於官也。言此三德不失,则其令名常自传於后世。经云“立”而注为“传”者,立谓常有之名,传谓不绝之称。但能不绝,即是常有之行,故以传释立也。
【译文】
孔子说:“君子侍奉父母能尽孝道,因此能够将对父母的孝心,移作侍奉君王的忠心;侍奉兄长知道服从,因此能够将对兄长的服从,移作侍奉官长的顺从;管理家政有条有理,因此能够把理家的经验移于做官治理国家。所以,在家中养成了美好的品行道德,在外也必然会有美好的名声,美好的名声将流传后世。”
后一篇:至真斋主重评《渊海子平》(三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