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认为,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包括意识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即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与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巩固与发展。而很多理论都属于意识上层建筑,比如经济理论、政治理论、法制理论、史学理论等。这样,理论界就需要搞清楚一个基础问题,就是我们讲的理论是服务于什么样的经济基础的,而我们的经济基础又是什么样的。
从现实看,无论在经济理论领域,还是在其它一些领域,有些理论工作者就是单纯讲理论,而没有关注经济基础是什么,甚至恰恰相反,其追求目标是用理论改造经济基础,最典型的就是以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否定公有制经济存在的合理性。看看高校里的经济学专业,有多少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或者说主干课程有几门属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到处都在讲西方经济理论。即使不讲经济基础,单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看,西方经济学实质上为大资本服务的,无论是指导西方国家自身经济发展、还是国际经济,莫不如此,这就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根本相悖。
因此,理论工作者
不能就理论讲理论,必须首先搞清楚我们国家的经济基础是什么,应该是什么,什么样的理论是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的,然后再讲理论,要审视理论是否服务于经济基础的,而且理论是否有利于经济基础的巩固与发展。一些国外留学人员学习的是西方国家的理论,这些理论是服务于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而这些人回国工作后仍然原汁原味地讲授他们所学习到的理论,显然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的巩固与发展是存在问题的。同样,在建立我们自己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时候更应该首先搞清楚我们的经济基础是什么,什么样的理论是有利于我们的经济基础巩固与发展的,在此基础上再确立我们的理论体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