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羊肉泡膜与《白鹿原》

(2008-11-30 00:32:21)
标签:

羊肉泡膜

西安

陈忠实

贾平凹

旅游

分类: 走遍中国

平生两大愿望:走遍天下,吃遍天下。因此,到了西安,第一顿饭便去尝了一下久负盛名的羊肉泡膜。

 

西安的一位朋友作东,请我去了朱雀门附近的一家餐馆,说是能吃到最地道的羊肉泡膜。坐定之后便直奔主题,服务员问我膜是自己掰还是交由店里机器切好,朋友见我初来乍到不懂其中缘由,而且估计我也掰不好,便嘱咐伙计帮我们把膜切好。

 

在等待的时间里,我环顾四周,来吃泡膜的人真不少。“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一碗羊肉泡喜气洋洋。”贾平凹的这句话看来不假。本地人吃泡膜自然是很在行,拿着一块面饼不急不慢地一点点掰碎,碗里逐渐堆起一堆碎末。朋友告诉我,要把一个面饼掰得很碎,手生的人少说也得半小时,当然那效果是机器切不出来的,送进厨房后估计也得半小时才泡出来。我算了一下,加上吃膜的时间,前后将近两小时了。

 

我们点的泡膜终于上来了,朋友开始指导我怎么个吃法:先从周边吃起,最后再吃中间部分,要选定方位,讲究蚕食,切忌搅动,以保持鲜味。总之,吃到最后,剩下的泡膜还要是鲜的、热的。我的天,吃个膜不仅花这么多时间,还有这么多讲究。我没管那么多了,还是按照吃长沙米粉的吃法,一顿乱掀。说实话,泡膜不怎么好吃,最终还剩一小半留在碗里,或许是我吃法不对。朋友再告诉我,这羊肉泡膜得吃过三次以后才能喜欢上它的味道。我点头附和,但已没有吃第二次的愿望了。

                        

       羊肉泡膜与《白鹿原》

 

吃完休息时,我再次环顾四周,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旁边那位兄台跟我同时进店的,我点菜时他正手掰膜,但直到我吃完,他才掰完并交给服务员,然后在那里悠然自得地闲坐。我算了一下时间,他吃完泡膜估计得整整两小时。令我惊讶的是,能花两小时吃泡膜的并不是退休后无所事事的老人,而是好几个中年人。早就听说过陕西人喜欢慢慢吃泡膜,今日算是见到真家伙了。

 

对于我这个习惯了快节奏生活的人来说,这份悠闲早已与我绝缘了。现代都市人早已如钟表般生活,时间就是金钱,我们几乎是掐着手表在过活,到什么时候就该做什么事,最终人也成了一块走时准确的表。于是,我又十分羡慕起身边这些不急不慢地将手中的面饼掰成碎片的吃客来。他们绝不会催促服务员,在等待之中仍悠然自得地观望四周。

 

有句话说得好,许多财富都是忙出来的,唯有文化艺术是闲出来的。夏天躲在树下闲聊,冬天在户外晒晒太阳,晚上与几位好友围炉夜话,这都是极易写出好东西的地方。在文学艺术领域,陕西名家辈出,最近贾平凹的《秦腔》获茅盾文学奖,这本小说我没看过,但我看过《白鹿原》,陈忠实的这本小说也是获过茅盾文学奖的。当年我读《白鹿原》时,就有过想来西安的想法,想了解一下究竟是什么样深厚的文化底蕴才产生了这本“可以带进棺材的书”。今日在这家泡膜馆,我算是找到了部分答案。

 

我在打量这家餐厅时,还发现墙壁上挂了许多相框,都是该店老板与名人的合影。真凑巧,其中就有贾平凹与陈忠实两位本土作家。想必贾与陈二人经常来此吃泡膜,也想必他们小说中那些精妙的构思都来自于他们掰泡膜与等泡膜时的闲思之中吧。

                                                  2008年11月30日记西安之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