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故宫的墙

(2008-11-19 21:23:21)
标签:

故宫

北京

分类: 古都寻梦

     在北京,景山是我最喜欢去的地方。因为站在山顶万春亭下可以俯瞰整个故宫。在这个角度,故宫可带给人更多的遐思。

 

     走在故宫旁边,十多米高的城墙让人高不可攀,长长的城墙让整个紫禁城固若金汤。而在城墙之内,也有着各种各样红墙。站在景山顶上,故宫内的高墙一览无余。正是这一道道的红墙将故宫又划分出若干相对独立的小块。前朝内廷界限分明,东西两宫也似不可逾越。一切都统一在严格的秩序之中,安排得那样井然有序。

故宫的墙

 

     是的,井然有序,这或许是故宫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我们这个帝国最讲究秩序。朝廷政事千头万绪,而其要点则不外礼仪与人事两项。就礼仪而言,它体现了尊卑等级并维护着国家体制。礼仪其实就是“序”,具体来说就是君臣、父子、男女、老幼、尊卑之序。你看那一道道的红墙划分出了各自的范围,红墙内外便成了两个不同的世界,虽近在咫尺却又难以逾越,墙不仅只是空间上的阻隔,更是人身份之间的鸿沟。这墙便成了“序”的载体。

 

     墙是什么?是区分,是界限,是差别。墙能带给人一种奇妙的心理作用,它的存在意味着“不可逾越”,也就是告诉世人: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这便是秩序,或说是游戏规则。在故宫之中,你可以穿过哪道墙,而必须止步于哪道墙,都与你的身份直接相关。越接近权力核心,你可以逾越的墙便越多,你可修改的规则便越多。至于权力核心中的帝王,自然是随心所欲可穿越任何障碍了,因为他就是代表着秩序,是游戏规则的最终裁定者。

 

    在京城,这种墙随处可见,而且形式各异。有皇家气派的红墙,有寻常百姓的灰墙;有杀气腾腾、高不可攀的城墙,也有机关大院的中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高墙。对帝王而言,那就是壁垒森严的紫禁城,对官僚而言,便是衙门深似海的机关大院,对百姓而言,那自然是各式各样的四合院了。墙的形式各有不同,但本质都是一样:都是界限,都是障碍,都是秩序。实际上,一个小小的庭院都可以看到紫禁城的影子。

 

故宫的墙

 

     在这个王朝的边疆不也是有一道墙么?万里长城的本质不也就是四合院的围墙么?黄仁宇曾说,“中国这个庞大的帝国,在本质上无非就是数不清的农村合并成的一个集体体。”社会结构确实简单。而如果反映在建筑上,是不是可以说中国是由数不清的四合院合并而成的一个大四合院呢?

 

      时代在变迁,但身边的高墙却没有减少。从故宫回来,坐在公交车上细数着路边的机关大院、学校,各个单位之间在行业上也许风牛马不相及,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便是气派的大门与高高的围墙。把墙一围,便自成体系。每一个人踏进围墙的那一步起,就会明白自己到了谁的地盘。秩序等级不变,高墙亦不会变。

 

      因为墙代表着秩序、规则,也就不难明白各个权力部门为何如此热衷于修大门、建高墙了。对当权者而言,壁垒森严的高墙只不过是他的后花园,而对寻常百姓而言,自然是“衙门深似海”了。建国后,曾拆掉了北京城的老城墙,实际上,拆地上的墙易,拆心中墙难。

 

故宫的墙

 

      不仅皇公贵族,普通民众也是如此热衷于筑墙。因为墙构成了一个封闭的世界,外人进不来,这里是属于他自己的王国。“墙外的事我管不着,但到了这里面,就都得听我的。”墙实际上就是势力范围的标记线。在这围墙之内,主人想必都能享受到一份安宁、满足。当然也必然伴随着固步自封、安于现状。墙的存在,不仅仅只是空间上的界限,同时也是一道心理上的防线。有了这道墙,人才心安。“意敢欺负到我家门口来了”,从这句常话中也可看出人对这道防线是多么敏感。

 

     庭院深深深几许。许多中国人都追求这种家居环境。推开大门,再走过一道道短墙,仍找不到主人身居何处。重重围墙将那颗脆弱的心包裹得严严实实,于是变得踏实、安全。在一个人身权利缺乏体制保障的环境中,人心必然是如此脆弱。

 

     突然联想到一个故事,一位中国人在美国问路,询问离哈佛大学还有多远。那位美国人笑着说:“你现在就是在哈佛大学啊。”国人谔然,“咋没看到标志啊?”我想,这位国人若在国内绝不会去问这样的问题,呵呵,中国校园的界限分明着呢。

                                                 2008年11月18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