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几次望月各不同

(2022-09-10 17:44:23)

人生能望几次月

 几次望月各不同 (2015-02-15 16:42:41)
标签: 

海南

 

旅游

 

月亮

 

情感

人生能望几次月
月亮,这个自宇宙洪荒诞生以来就与太阳分别在白昼和黑夜交替照耀着红尘凡世的魔镜,也许人们对它太熟悉的缘故,以至于好像对它熟视无睹,竟常常忽略了它的存在。然而我们可以想象,假如天空中没有了月亮,夜晚将会变得地狱一般恐怖和黑暗?假如没有月亮,音乐家就怎会创作出曼妙的小夜曲、温婉的摇篮曲,诗人也吟诵不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千古佳句。少男少女无法相依相偎漫步在花前月下,远在天涯的游子也不能翘首长空望月思乡。


为什么老牛忽然说起了月亮呢?是因为这次来到海南,看到了海南的月亮,竟与大陆看到的不同。于是勾起我数十年来几次望月的回忆。其实,人的一生恐怕要有无数次的望月,但是,真正深情地望月并留下深刻印象的能有几回呢?我仔细回忆一下,可能也只有四、五回吧。


先说童年时代的望月。我的童年时代是在华北平原的乡村度过的。解放初期中国农村都没有电,农村孩子不像城里孩子在夜晚有电灯照明,可以在明亮的电灯下看书学习。庄稼人祖祖辈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了省油,晚上连油灯都舍不得点。孩子们不愿呆在黑咕隆咚的屋子里,就在有月光的晚上跑到村头的树下或村外的打麦场里去疯闹。每当月亮快圆的那几天,孩子们经常是天一黑就站在村口,向东眺望,眼睁睁看着锅盖大微微泛黄的月亮从庄稼地里冒出来。就觉得月亮似乎离自己是那么近,似乎跑过去就能抱住它。月亮渐渐升高,也越来越小却越来越亮,于是孩子们便对着月亮拉着长调喊唱起奶奶教的歌谣:月姥娘,明晃晃,开开门,洗衣裳。洗得白,浆得光......


后来到了城里,十来年中好像没有望月的记忆。这是因为在城里晚上外面有路灯,屋里有电灯,于是就忽略了月亮的存在。直到我十七岁那年,才有一次有机会仔细观察月亮,体验那月光下美妙的感觉。这一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学校停课闹革命。深秋时节,我们一群学生到一个林场去义务劳动,每天爬到樟子松树上采松树子。一个月后严冬来临,一场大雪铺天盖地,整个山林银装素裹。就在一个寒冷的晚上,我走出帐篷,竟觉得如同走进一个童话世界。瓦蓝的天空镶嵌着的那轮圆月是那么的明亮,在这寒冷的冬夜里似乎瑟瑟抖动着,向大地挥洒着皎洁的光芒。再看看地面,皑皑白雪反射出刺眼的白光。我为了验证古人说的囊萤映雪是否真实,就回帐篷里拿出来一本书,在月光下翻开一看,嚯!书本上的字迹清清楚楚!现在回想起来,大约那晚看到的月亮是我一生看到的最明亮的了。


还有一次印象很深的望月是在威海。那是七年前的八月十五,也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客居他乡过中秋节。唐诗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是的,在威海的这个夜晚我几乎彻夜未眠。我思念着远在北疆的老母亲和北京的孩子们。睡不着觉,就听得窗外蟋蟀的鸣叫声在宁静的夜晚格外响亮,我趁着如水的月光到院子里的草丛里去寻找。但是当我顺着声音走过去时,那蟋蟀的叫声戛然而止。我抬头仰望天空的明月,那月亮笑盈盈的,似乎在说:这也是个痴人呢。半夜的时候,月亮升到最高度。我回到屋子里,仍然没有一丝睡意,于是打开电脑,写了一篇《蛐蛐声声中秋夜》,登在博客上。第二天又投稿到《威海晚报》,过了几天还给发表了。

前几年去了两次莫斯科,每次都是夏天去初冬回。也就在那里见到了外国的月亮。人们常说: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吗?当然不会。但在莫斯科看到的月亮却跟国内看到的有不一样的地方。莫斯科的纬度比中国最北端的漠河还高,所以在那里看太阳和月亮都是低低的。即使在夏季它们升到南天最高的位置时,也不需要仰起脖子去观望。尤其是到了冬天,这种现象更加明显。也许因为月亮离地平线很近,所以看到它时总是很大。三年前的八月十五,我是在莫斯科度过的。那天晚上的月亮又大又圆,到半夜时分,正好运行到莫斯科大学主楼高高的塔尖上。远远看去,塔尖上就像顶着一颗巨大的珍珠,十分壮观。可惜那时我还不懂得如何拍月亮。只用小卡片机拍了几张,没有拍出那难得一见景象的神韵。说难得一见,因为每年只有这一天月亮才会不高不低位于尖塔的顶端,等第二天同一时间再看,那月亮已高于昨天的位置,离塔尖有一段距离了。


最后再说海南的月亮了。农历十一月十五那天黄昏时刻,太阳的余晖还没消散,我站在四层楼的窗前向东方望去,只见莽莽苍苍的树林里涌出一轮巨大的月亮。因为天还没全黑下来,所以月亮与天空的反差不大,那月亮就像蒙着一层轻纱,给人朦胧迷茫的感觉。我试着用相机拍照,效果不佳。天很快黑下来,那月亮似乎升腾得很快,不一会就离地平线几层楼高了。而且似乎有瘦身法似的,眼看着一圈圈小下去,然而却越来越明亮起来。到了9点多钟,月亮已经高得需要使劲扬起脖子才能看见。这时我才明白过来,在北方看月亮升起,它是从你的右手以小于60度的角度斜着慢慢升高(越往北角度越小,在莫斯科看到的似乎不超过30度)。而海南的月亮却是以几乎90度的直角爬升。所以给人的印象它爬升的很快。等月亮到了正南方时,与地面的角度几乎就是垂直的。这时人站在月光下,就找不到自己的影子了。这个时候的月亮小得只有碗口大,却十分的明亮,就连那阴影部分都变得很淡薄。‎可是由于显得十分的高远,就不由得想起苏轼“高处不胜寒”的词句。咦!能在海南看到这样的月亮,也算是不虚此行呢。


我不是天文学家,不很清楚月亮的运行规律。但是在不同的地区看月亮的确不一样。诸位若不信,不妨在月圆之时仔细观察一下,也许能对你的生活增添几分乐趣呢。再说人生能望几次月?正如诗人张若虚所说: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人生是短促的,时空相对来说是永恒的,月亮作为茫茫宇宙中的一个天体也可能是永恒的。让我们在短暂的人生旅程中多多抬头望明月吧,月亮也许会把你的影子映入它的怀抱,让你跟它一起永恒呢!




人生能望几次月

人生能望几次月

分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