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人生是一场超级马拉松,拼的不是开始时谁更快,而是看谁的耐力更持久,能拼到最后

标签:
村上北海道马拉松身体价值 |
分类: 健康生活 |
1982
年的时候,人过而立之年的村上,开始有规律的跑步。五年后,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五本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这本书日后成了他最畅销的一本。四年后,他用
在北海道,村上跑过 100 公里的超级马拉松。2004 年村上总共已跑了 6 次波士顿马拉松和 3 次纽约马拉松。从 1983 年到 2013 年,村上跑了 33 次马拉松,不过晚期的成绩越来越差,第 6
次参加波士顿马拉松的时候,要整整 4 个小时才跑完全程。
01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都把钱或地位排在人生第一位,身体排在最后,甚至愿意牺牲健康去换取想要的一切。身体可以不是第一,但它却是唯一。
人生上半场,支撑你加班奋斗的,是身体;支撑你照顾家人的,是身体;支撑你不停学习、实现梦想的,还是你的身。
02 健康,是一种责任
钱,花完了还有可能再赚;职场失意,还有可能东山再起,若身体垮了,就只能悔不当初了。健康的身体是一笔隐形财富,它可以让病床上的人羡慕不已,更是几千万的治疗费用都难以换回。
健康的身体是一笔隐形财富,它可以让病床上的人羡慕不已,更是几千万的治疗费用都难以换回。
尤其是人到中年,一个人失去了健康,不仅自己要承受病痛的折磨,还会给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
已故的复旦大学的青年教师于娟曾在网上发表过一部非常著名的《生命日记》,这就是她三十岁之前的生活,同样这也是现在很多年轻人的日常:
“回想10年来,基本没有12点之前睡过,学习、考GT之类现在看来毫无价值的证书,考研是堂而皇之的理由。
与此同时,聊天、BBS灌水、蹦迪、K歌、保龄球、吃饭、一个人发呆填充了没有堂而皇之理由的每个夜晚,厉害的时候通宵熬夜。”
直到有一天她发现自己只能躺在病床上,望着不到两岁的儿子,以及一脸绝望的丈夫和母亲,无能为力时,才恍然大悟:曾经所有的“拼命”,到最后都成了镜花水月。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
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最后,于娟还是因为乳腺癌辞世,这是她离开前,留给这个世界最真诚的祝愿。
可惜,到现在很多人还是一边看着于娟写在网上的“故事”,一边日复一日地走在于娟曾经栽过跟头的道路上。
一个人即使再有才华,但是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没有充沛的体力去让你“流汗”,最终也无法支持你实现自己的理想。
村上春树是业内出名的高产作家,长篇、短篇等作品加起来足足有 40
多部,也是诺贝尔奖呼声最高的亚裔作家。
世上时时有人嘲笑每日坚持跑步的人:难道就那么盼望长命百岁?
我却以为,因为希冀长命百岁而跑步的人,大概不太多。
怀着“不能长命百岁不打紧,至少想在有生之年过得完美”这种心情跑步的人,只怕多得多。
同样是十年,与其稀里糊涂地活过,目的明确、生气勃勃地活当然令人远为满意。
也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事。在东京每天早晨健身跑时,常常与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交臂而过。一连几年如此,自然而然地就熟识了,相遇时便互相微笑致意,然而因为腼腆,始终不曾交谈过,连对方的名字也一无所知。
不过每天早上和她相遇,却是当时的我小小的喜悦之一。要是连这么一点小小的喜悦都没有,要每天坚持跑下来,可不容易。
如果说,人的平均寿命按照80岁计算,这是一场超级马拉松,拼的不是开始时谁更快,而是看谁的耐力更持久,能拼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