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门前花满株,苏公堤上女当垆。
标签:
孤山杭州钱塘阮郁苏小小 |
分类: 情感 |
苏小小,何许人也?
钱塘名倡
南朝徐陵编纂的《玉台新咏》里,收录了一首《钱塘苏小歌》:
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
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西陵者,即今杭州北山路与孤山相连的西泠桥畔,后人改“陵”为“泠”,有西泠桥勾连北山路与孤山,后又有西泠印社横空出世。而所有这一切,都始于这首《钱塘苏小歌》。
但对于苏小小的身世,却莫衷一是。
唐人所编的《吴地记》说“嘉兴县前有晋妓苏小小墓”,则苏小小当为东晋时人,而到了北宋初年的《乐府广题》里,苏小小却成了“钱唐名倡(娼)也。盖南齐时人”。
嘉兴境内并没有什么苏小小墓,反倒是西湖边,有钱塘名妓长眠。因此,大家都愿意相信,苏小小乃是南齐时的钱塘名妓。当然,对于一介女流(还是青楼女子),后人不会太过在意她生活的年代。
不过,《钱塘苏小歌》虽只二十字,却曲折婉转,郎情妾意,跃然纸上。在西陵的松柏之下,富家公子与青楼才女结百年之好,真是一番诗情画意。
然而,既是富家公子,须守礼教之大防,与青楼女子相恋,实为世家大忌。后世文人细玩至此,敷衍出几段锦衣薄幸、始乱终弃的故事来。
对于孤山侧近的那个衣冠冢,白太守自然知道,在他心目中,苏小小追求爱情、追求自由的人格魅力,早就超越了娼妓的身份,甚至可以与忠义之士伍子胥相提并论。
白居易游春之际,写下一首《钱塘春望》: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白居易《钱塘春望》
苏小小的西陵,藏着杭州最好的春天。在白居易眼里,江南最美不过苏杭,而苏杭的美人,无过西施与苏小。在《杨柳枝》里,白太守就把苏小小比作西施,足见欣慕之情:
苏州杨柳任君夸,更有钱塘胜馆娃。
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
——白居易《杨柳枝》
在白太守的想象中,苏小小有情有义,比之西施,恐怕还要更胜一筹。
到了唐代,坊间开始流传苏小小的故事:当朝宰相的公子阮郁,游玩至钱塘,偶遇西陵下的苏小小。两人一见钟情,小小还专门写下“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的句子,以明心志。可当朝宰相怎可不顾礼教之大防,遂严令阮郁回京。阮郁不得已,抛下苏小小,回到了宰相府邸。
对于阮郁,苏小小是动了真情的,她日夜盼望阮郎归来,以至于茶饭不思,日渐憔悴。阮郁在京城,自有他的锦绣前程,钱塘是不会再回来的了。苏小小望眼欲穿,始终等不来阮郁的回心转意,一下子病倒了。弥留之际,小小向身边人道别,“惟愿埋骨西泠”。小小去后,曾受其资助的书生鲍仁,为官赴任,出资将苏小小葬于西泠桥畔。
可怜一代名妓,香消玉殒,而她心中的那位阮郎,始终没有再回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