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人民日报》错用“给力”?
(2010-11-12 17:12:34)
标签:
转载 |
《人民日报》错用“给力”?
网络热词开始总是在民间流行,然后逐渐流向纸介传媒,一部分有生命力的词最终可能约定俗成,成为公众的通用语,这是符合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的。 11月10日,网络热词“给力”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作为标题使用(见11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作为中国第一大报和中央机关报,真的让人颇为意外。
这篇文章约3200多字,从“改革攻坚迸发动力、政策创新激发活力、厚积薄发释放能力”三个方面为经验介绍了江苏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华丽转身。在很“潮”的标题之下,文章正文却没有一处提到“给力”一词。
据说,“给力”,读为gěi
如果按照这种意义去理解“给力”一词,《人民日报》的标题就讲不通。《江苏给力“文化强省”》该怎样讲?理解为“江苏的文化强省很牛,很棒?”的确让人费解。“给力”用作形容词或感叹词,“给力文化强省”是不符合语法规范的。
网民在使用这个词时,是当形容词用的。但是,《人民日报》却把“给力”当动词或动宾词组用了,因为只有这样才符合语法结构。如果按照动词或动宾词组使用,从字面上看,“给力”是很合适的。那就有“注入能量”,“强力支持”,“致力于”之类的意思。
不管怎么说,此次《人民日报》开了一个先例,是有益于语言发展的。而语言恰恰是在反复使用中发生语义变化的。如“来龙去脉”由风水用语变为“事物的前因后果”之义;“精卫填海”由中性词变为不畏艰难险阻,艰苦奋斗之意的褒义词;“飞扬跋扈”由行为举止超出常规而变成骄横放肆之意的贬义词。《人民日报》“给力”的使用,也许从此让该词由形容词转化为动词或动宾词组。它就是“注入能量”,“强力支持”“致力于”的意思了,权且把它视作为一种网络语言的官方认可,只是意义发生了突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