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人民日报》错用“给力”?

(2010-11-12 17:12:34)
标签:

转载

《人民日报》错用“给力”?

 

 

网络热词开始总是在民间流行,然后逐渐流向纸介传媒,一部分有生命力的词最终可能约定俗成,成为公众的通用语,这是符合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的。 1110,网络热词“给力”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作为标题使用(见1110《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作为中国第一大报和中央机关报,真的让人颇为意外。

这篇文章约3200多字,从“改革攻坚迸发动力、政策创新激发活力、厚积薄发释放能力”三个方面为经验介绍了江苏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华丽转身。在很“潮”的标题之下,文章正文却没有一处提到“给力”一词。

  据说,“给力”,读为gěi ,原本属于网络语言,最早出现于日本搞笑动漫《西游记:旅程的终点》的中文配音版,属于东北方言和日语的混合产物,意思类似于“牛”、“很棒”、“酷”,也有很受鼓舞的意思,常作感叹词用。在实际使用中也可加一个否定前缀,如“不给力”,表示某个事件或某个人带让人感觉很失望。另一种说法是,“给力”一词是从闽南话演变过来的,意思为很精彩、很棒。这与“很牛”,“很受鼓舞”是一个意思。

如果按照这种意义去理解“给力”一词,《人民日报》的标题就讲不通。《江苏给力“文化强省”》该怎样讲?理解为“江苏的文化强省很牛,很棒?”的确让人费解。“给力”用作形容词或感叹词,“给力文化强省”是不符合语法规范的。

网民在使用这个词时,是当形容词用的。但是,《人民日报》却把“给力”当动词或动宾词组用了,因为只有这样才符合语法结构。如果按照动词或动宾词组使用,从字面上看,“给力”是很合适的。那就有“注入能量”,“强力支持”,“致力于”之类的意思。

不管怎么说,此次《人民日报》开了一个先例,是有益于语言发展的。而语言恰恰是在反复使用中发生语义变化的。如“来龙去脉”由风水用语变为“事物的前因后果”之义;“精卫填海”由中性词变为不畏艰难险阻,艰苦奋斗之意的褒义词;“飞扬跋扈”由行为举止超出常规而变成骄横放肆之意的贬义词。《人民日报》“给力”的使用,也许从此让该词由形容词转化为动词或动宾词组。它就是“注入能量”,“强力支持”“致力于”的意思了,权且把它视作为一种网络语言的官方认可,只是意义发生了突变而已。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