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致良知线上课堂诚意班学习第11天

(2024-01-27 12:19:24)
分类: 随笔散文散文诗(原创作品)

致良知线上课堂诚意班学习第11

时间:2024125

姓名:高云晨

地区:济南

志愿:我立志,成为一名感恩,担当,勤思苦学,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印证者。做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当|下|即|未|来|

【自省 利他 致良知】

【金山文档53期诚意班一班功课打卡表

https://kdocs.cn/l/ctZiJPDBzeOO

今日功课

1、读原文一遍:2

2、准时上交功课:2

3、日行一善: 2

4、每日自省:2

1)不抱怨,不说谎;

2)时刻保持恩悲敬

5、写读书践行心得:30个字以上 。2

今天再一次学习阳明先生的《示弟立志之说》。阳明先生说:“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濬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是以君子之学,无时无处而不以立志为事”。

大凡有志之人,无不立志。

柳宗元乃我极崇拜之人,因为他提出:“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

1962年的一个下雨天,郭沫若先生冒雨走进柳州柳侯祠。

   作为作家、诗人、历史学家的郭沫若他对字子厚,名宗元的柳侯自不陌生且非常崇拜。他虔诚的吟诗一首,诗的首联便是脍炙人口的“柳州旧有柳侯祠,有德于民民祀之”。雨中的郭沫若尽情地抒发着他对柳侯的崇敬。

   “有德于民民祀之”,这话说的太好了。

   我千里迢迢来柳州,就为拜谒柳侯祠。  

   作为哲学家、政治理论家、文学家、高官的柳宗元对政治极为关心。而唐顺宗李诵对他也特别器重,任用他与翰林学士王叔文、刘禹锡等人进行史称“永贞革新”的改革。而唐顺宗的永贞年间,正是柳宗元年富力强的时期,正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正要得君行道时,唐顺宗病倒,传位给唐宪宗李纯。唐宪宗是我很欣赏的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君王,他开创了元和中兴,也是历史上唐朝最受好评的三大天子之一(唐太宗,唐玄宗,唐宪宗)。但是唐宪宗却是柳宗元的克星与冤家对头。

   宪宗一即位,旧官僚及宦官就进行反攻,八个月的“永贞革新”宣告失败。参加改革的十个人死的死,贬的贬,柳宗元被贬为永州(今零陵市)司马。司马为编外闲职,实为流放之别名。唐宪宗还恨恨的说:此十人“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这表明这十个人的“过”不是一般的“过”。

   有自知之明的柳宗元自称“于众党人中罪状最甚”,何也?原来他曾在《六逆论》中公开反对几千年的传统立嫡以长的正统观点,因而刺痛了后来立为太子的广陵王的心窝,使之耿耿于怀。

   弹指一挥间,柳宗元客居永州已是十年,唐宪宗突发怜悯,怜惜其才而召其回长安。柳宗元接旨后乐颠颠往京城赶,不料,皇帝老儿的脸说变就变,将其改派比永州更为荒凉更为偏僻的岭南柳州。正所谓,“远州刺史,官虽进而地益远”。二月抵京,三月南行,柳宗元其愿难遂,惟有悲情相伴:“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公元815年,柳宗元抵达柳州,开始了四年的刺史任。

   唐朝时的岭南之地远离中原,语言不一,习俗相异,唐代获罪被贬官员把柳州一带视为畏途。柳宗元初到柳州期间,他的情感是悲观的,抑郁,茫然,凄楚,悲愤,像四座大山压迫着他,“过洞庭,上湘江,非有罪左迁者罕至。”恰巧又患上了“奇疮钉骨状如箭”和“支心搅腹戟与刀”的疾病,身心俱疲的痛苦使他终日“垂泪千行便濯缨”。

   当柳宗元登上柳州城楼眺望时,他深深的怀念起几位与他一同因贬谪而“共来百越文身地”的同志,写出了那首千古不朽的名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他开始产生归隐山林,不再做官,向往恬静淡泊的田园生活的愿望。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者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这真是一种极为优秀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柳宗元无疑就是这种优秀人物的代表。

   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后,虽愁肠百结,虽身心俱疲,当他一旦擦干泪眼,一旦面对苦难的民生,被贬的满腹牢骚便被他彻底抛开。

   在吏治方面,儒家反对官吏欺压凌辱百姓,主张“父母官”要“爱民如子”,提倡父子式的官民关系。这已非常难得了,而柳宗元却并不满足于这种官吏依然高高在上的官民关系。

   柳宗元提出:“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 主张“吏者民役”,提倡“吏是民仆”的官民关系。认为对不履行自己应尽的职责,“怠之”、“盗之”的仆役(官吏),主人“必甚怒而黜罚之矣”!

    好家伙,在一个千年前的封建官吏身上,竟闪耀着如此耀眼的民本思想的光辉。这比儒家提倡“爱民如子”的观念更进了一大步。更为可贵的是,柳宗元这“以中正信义为志,以兴尧、舜、孔之道”的话,并不是说说就算了,更不是逗你玩的。他开始不遗余力地施展才华,凭借有一份权就兴一份利的决心,在逆境中扶病为民造福,大刀阔斧地为民众兴利,脚踏实地治理柳州,以 “泽加于民”的实际行动,实践其“吏者民役”的吏治主张。

 

   适时的柳州,蓄奴、劫掠贩卖人口之风盛行,社会很不安定。而缺少文化的土著的观念和意识又相当落后。怎么办?实干加巧干。

   柳宗元在柳州一共度过四年,便客死于此。短短四年却为百姓做了很多实事,如改革弊政,解救奴婢,兴办文教,移风易俗等。

   柳宗元是柳州人民的“大救星”,政绩显著。古《县志》称“柳候以身示教,柳人知学自此始。”

   柳州百姓说:“今天幸惠仁候,若不化服,则我非人。” 柳州这南蛮之地一跃升为教化之邦。

   “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 “好作思人树,惭无惠话传。” 面对 “丰功伟绩”,柳宗元并未居功自傲,反而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

   柳宗元为官清廉,且不屑“荆州利木奴”,病逝后家中竟无力支付丧葬费用,逝世后第二年其灵柩才在朋友的资助下归葬长安。

   “生有高名,没为众悲”。柳州百姓在他病逝三年后,按照他生前“馆我于罗池”的遗愿,捐资修建了庙宇纪念他。因庙宇邻近罗池,旧称“罗池庙”,后改称柳侯祠。

    柳州百姓又觉一座祠堂尚不能渲泄他们对柳候的缅怀之情,又在罗池旁修建了柑香亭、思柳亭、柳宗元衣冠墓等附属建筑,作千秋凭吊。

柳州城北的一泓野水由此名声大噪,流传至今。

驻足柳候祠,思绪却在时空的隧道间往复奔驰。柳宗元将生命的最后四年泽惠于柳州百姓,受惠于他的人民却用了千年的时光在感念他的恩德!

柳宗元的“千秋惠爱”感动的何止是柳州百姓,也不知感动过多少前来拜谒的文人政客。那位写下“有德于民民祀之”的郭沫若先生,只是其中的一位。

   怀着对柳侯的无限崇敬,绕过罗池花径,我走进古雅的柳侯祠。

今日总得分10

理上明、事上磨、境上炼

去私欲、存天理、致良知

明理、立志、践行、印证

为社会 做出 实质性贡献

http://wxa6a22f1739fca20e.suishenxue.com.cn/appdaili/todaili_personal_intros.do

我邀请的学员

http://wxa6a22f1739fca20e.suishenxue.com.cn/appurl/appurl_placard.do?RANDOMCODE=yqdaili&sa_name=boren

我的二维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