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组合数的二个性质

(2006-09-21 12:14:00)
标签:

性质

难点

课本

组合数公式

发表时间:2005-5-23 15:11:00

 [教学片段]:

    继组合及组合数定义及公式推导之后,今天学习组合数的二个性质。这节课的重点是二个性质,难点是性质的抽象证明。与以往教材处理不同的是,课本创设了性质的发现和探索过程,并力图将发现和证明的思路熔为一炉,降低学习难度,还原知识的真实形成过程。“实验、观察、归纳、猜想并证明”数学思想方法成为这节素材的亮点,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的“方法比知识更重要”的理念。

新课伊始,首先当然是复习环节,组合、组合数的定义,组合与排列的关系,组合数公式及推导方法,以及推导所体现的思想方法等等。之后是进入新课环节,首先创设发现问题情境,与课本类似,只是数字作了简化处理,以减少麻烦,适当降低难度。然后是由特殊到一般,“归纳、猜想及证明”依次展开。对于证明课本上介绍了两种方法,一种是从组合及组合数的定义入手,另外一种是用公式证明。对于第一种方法由于抽象推理,尤其对于“一一对应”理解困难,构成了今天课堂的教学难点。尽管我使出浑身解数,大多数学生仍然难以超越这个障碍,里面影响了后续内容的深入学习。

对于第二条性质的学习,完全以课本上配备的例题作为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归纳、猜想及证明”的全部过程,体验做数学的“酸甜苦辣”。证明的过程,是思维训练的场所,是能力培养和发展的聚焦地,是个性张扬和生命涌动的平台。因此,作为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要相信学生并呵护他们的心灵及宝贵的学习积极性。当然,教师要明察秋毫、火眼金睛,适时介入,“启而不发、引而不导”,提供方法及情感上的援助。

[教后反思]:

①对于第一条性质的证明,是今天课堂的难点,但是难点并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构成了我今天课堂的遗憾。其实,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一直在思索这个细节,但并没有找到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这让我苦恼不已。“深入浅出”是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可就目前自己的水平而言,恐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②今天的数学课堂上,二个性质的教学,显得时间明显不足,学生的思考时间有限,导致难点无法突破。对于性质的应用尤其是第二条性质的变式及应用根本无法完成,只能留待下节课再行处理。看来,这二个性质的教学宜安排二节课的时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