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地震活动强震强烈地震地震灾害龙小霞滇地区杂谈 |
汶川地震龙小霞等2006曾成功预测并发表学术论文2008-05-18 10:1606年9月的时候由陕西师范大学的一硕士研究生龙小霞发表的《基于可公度方法的川滇地区地震趋势研究》
CNKI可以查到学位论文
第21卷第3 期灾 害 学Vo l121 No13
2006年9 月JOU RNAL O F CA TA STRO PHOLO GY Sep. 2006
基于可公度方法的川滇地区地震趋势研究
龙小霞,延军平, 孙虎, 王祖正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摘要:川滇地区为我国大陆最显著的强震活动区域, 地震活动频繁。在对川滇地区强震灾害数据分析的基础上, 应用三元、四元、五元可公度法分别预测了该地区下(几) 次可能发生强震的趋势, 以便能更好地配合防震减灾工作。
关键词:川滇地区; 地震; 可公度; 趋势预测
中图分类号:P3151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2811X (2006) 0320081204
川滇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区内主要发育
有北西向的鲜水河-安宁河- 小江断裂、金沙江- 红河断裂、怒江- 澜沧江断裂和北东向的龙门山- 锦屏山- 玉龙雪山断裂等大型断裂带[ 1 ]。该区新构造活动剧烈, 地震活动与活动断裂密切相关, 绝大多数属构造地震, 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 是中国大陆最显著的强震活动区域。川滇地区地震活动地域广、烈度高、破坏大,地震灾害的频频发生严重威胁了该地区人民的财产和人身安全, 也给该地区带来严重的生态、经济损失。本文采用“可公度法”对川滇地区的强烈地震的发生趋势进行推算与预测[ 2 ] , 以期该地区今后在防御重大地震灾害时, 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 尽可能的减少生态、经济等诸方面的损失。
1 已有地震的统计分析
川滇地区块体构造是联系在一起的,由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的碰撞, 川滇块体向东南运动, 滇缅断块向东北运动, 形成边界断裂走滑位错和块体内部断层错动。边界断裂成为强烈地震孕育发生的构造带, 而617 级以上地震大多发生在边界断裂带附近[ 3 ] , 反映出强烈地震与构造活动的密切关系。川滇地区地震活动频繁, 有悠久的历史记载。特别是20 世纪以来, 中强地震及强烈地震记录较全, 成为统计研究的基础。据中国地震局整编的《中国历史强震目录》、《中国近代强震目录》以及1991 年至2005 年《中国地震年鉴》, 20 世纪以来川滇地区617级以上地震发生的次数共37 次, 其中710 级以上地震发生了21 次, 占总数的57% , 617~ 710 级地震有16 次, 占总数的43% (表1) [ 4~ 6 ]。图1 为20 世纪以来川滇地区强震分布格局图。
图1 川滇地区20世纪以来强震分布格局图
X收稿日期: 2006203213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4JZD00010) ; 教育部人文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5jjd770013)
作者简介:龙小霞(19832) 女, 四川成都人,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研究. longxiaoxia@stu1snnu, edu. cn.
表1 川滇地区20 世纪以来≥617 级地震序列表
年份震级 年份 震级年份震级 年份 震级年份 震级
1913710 1941 710 1955 617 1976 714 1988 712
1917617 1941 710 1960 617 1976 712 1989 617
1923712 1942 617 1967 618 1976 617 1989 617
1925710 1948 713 1970 717 1976 712 1995 713
1925617 1950 710 1971 617 1976 617 1996 710
1933715 1950 716 1973 716 1979 618
1936617 1952 617 1974 711 1981 619
1936617 1955 715 1976 713 1988 716
从表1中可以看出, 20 世纪以来川滇地区发生
≥617级地震的年份为25 年, 分别为: 1913 年、1917年、1923 年、1925 年、1933 年、1936 年、1941 年、1942 年、1948 年、1950 年、1952 年、1955 年、1960年、1967 年、1970 年、1971 年、1973 年、1974 年、1976 年、1979 年、1981 年、1988 年、1989 年、1995年、1996 年。如果将这25 年的年份作为一组数列,那么在其中我们可以找出几组以19 年为公差的子数列, 如“1917、1936、1955、1974”、“1923、1941、1960、1979”、“1913、1933、1952、1971”以及“1950、1970、1989”等(部分年份的误差在正负一年以内) , 如图2 所示。
图2 20世纪以来川滇地区发生≥617 级
地震的部分年份关系图
由图2可知, 除1913、1923、1950 这三个年份有正负一年以内的误差外, 其余年份皆严格符合19年公差的规律, 由此我们可以依据上述计算得出的统计规律, 对今后可能发生地震的年份进行推测,1989+ 19= 2008, 因此可以看出, 2008 年有强烈的地震灾害信号。
2 地震趋势的可公度法预测
可公度性源于天文学,表示自然界事物之间的一种秩序, 是自然现象周期性的一种客观外在反映,所以是一种信息系。这种信息系不仅在天文学研究领域中有明显的表现, 而且在其他领域中也广泛的存在, 因此可以以它作为对自然现象进行预测研究的依据和方法。翁文波院士首先将可公度性预测方法应用到了预测科学中来, 并曾利用可公度信息系对1976 年唐山地震、1982 年华北干旱、1991 年长江流域洪水、1992 年美国加州地震等自然灾害现象作过成功的预测[ 7 ]。本文根据20 世纪以来川滇地区≥617 级地震的25 个发生年份, 依据可公度法的原理和方法, 对未来川滇地区≥617 级地震的发生年份进行预测。
CNKI可以查到学位论文
第21
2006
基于可公度方法的川滇地区地震趋势研究
龙小霞,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摘要: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川滇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
有北西向的鲜水河-
1 已有地震的统计分析
川滇地区块体构造是联系在一起的,
图1 川滇地区20
X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表1
年份
1913
1917
1923
1925
1925
1933
1936
1936
从表1
≥617
图2 20
地震的部分年份关系图
由图2
2 地震趋势的可公度法预测
可公度性源于天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