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致广大极精微——华人德、赵华新师徒治砚清赏》

标签:
砚台华人德、赵华新师徒治图片文化收藏 |
分类: 无锡人文 |
以下的重要的展品:
蜀道难砚:此方砚石较大,正面砚堂宽阔,两道翡翠带似两片细叶垂于中间,还有大片的蕉叶白。砚堂四周是一幅波澜壮阔的蜀道天险图。上方空间较宽,意象丰富。山岭巍峨,云腾雾涌,两崖之间有木桥相连。右侧一人坐于车内,身体前倾,神情专注,双手驾驭着六条螭龙,龙首高昂,龙身矫健,向西而行,体现了“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的诗意。左侧上方山石间刻了一棵神树,翘立的枝干上停憩着神鸟。弥漫于高山之间的流云多刻成如意状。砚背题铭为小字行书《蜀道难》全诗。整方砚台将蜀道的峥嵘奇秀和神秘的传说故事融为一体,意境雄浑,意蕴隽永。


雨花砚:砚石色泽光润,红、黄、赭色相间,呈不规则形状,自然分布于全身,华缛却不浮艳。长方形砚石规整大气,上方雕刻着由垂棱纹、彩铃、飘带组成的垂幔。帷幔下方是两个飞天,依据的是巩县石窟第三窟中一对被称为“中国最美的飞天”的供养天的形象而刻制的。飞天下方以云纹状线条向下延伸刻成砚堂,接近边沿处自然下挖成砚池。飞天下方洒落着花朵、花叶。砚堂边线较宽,厚实饱满。砚身较厚,侧面四周雕刻着由灵芝、松果组成的纹样,寓意着长寿如意。这种纹样在六朝隋唐时的碑刻中较为常见。



雨花砚:砚石色泽光润,红、黄、赭色相间,呈不规则形状,自然分布于全身,华缛却不浮艳。长方形砚石规整大气,上方雕刻着由垂棱纹、彩铃、飘带组成的垂幔。帷幔下方是两个飞天,依据的是巩县石窟第三窟中一对被称为“中国最美的飞天”的供养天的形象而刻制的。飞天下方以云纹状线条向下延伸刻成砚堂,接近边沿处自然下挖成砚池。飞天下方洒落着花朵、花叶。砚堂边线较宽,厚实饱满。砚身较厚,侧面四周雕刻着由灵芝、松果组成的纹样,寓意着长寿如意。这种纹样在六朝隋唐时的碑刻中较为常见。

小须弥砚:此方砚台用汉代“长生无极”瓦当制成。砚面依形挖出圆形砚堂,呈灰黑色,其余部分保留瓦当本来所带的黄褐色的土质包浆。让人耳目一新的是,这方瓦当原来留有一部分残损的筒瓦的筒身,在设计时有意没有将这部分磨去,而是依据残损不齐的形态斫刻出四座起伏不一的山峰。山峰下端刻着一带如意状的云朵,云缠山腰,显出山之峻拔。山峰背面则用浅浮雕的手法刻着三龛伎乐图,12
位伎乐天造型不一,各执一种乐器,专注而陶醉地在演奏,观者耳边仿佛传来仙乐飘飘。砚台前端瓦当的侧面刻着带有隶意的六朝真书“小须弥”,是砚台的点睛之笔。
以下为其它展品:
前一篇:观《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
后一篇:友好园的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