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江苏省文旅厅策划组织的“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无锡站将于2月22——3月5日在无锡博物院展出。我是最后一天去看的,人多排队进入,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盖炉的文创产品都卖断了货,许多参观者都要买。
南博、中运博、苏博口口相传的“镇院之宝”级别珍贵文物,在无锡博物院齐聚。包括“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盖炉”“东汉初错银铜牛灯”“清中期掐丝珐琅鎏金太平有象熏炉”“清白玉渔家乐船形摆件”“明饕餮纹玉杯”等多件国家等级文物。
“五代杨凝式韭花帖”“南宋龙泉窑梅子青鬲式炉”“元邓万四郎款连生贵子纹高足金杯”“元陈铺造款貘纹海棠形金带扣”“唐人鹿图青玉佩”5件国家等级文物是由广大网友投票选择出来的。
其中最惹眼的,当属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盖炉,也就是乾隆最爱的“小粉炉”,用无锡人的话说,那可真是让人“弹眼落睛”的宝贝啊!
其中“五代杨凝式韭花帖”展出最为难得,自2018年院庆展后,时隔7年再次与观众见面。
《韭花帖》是唐末五代书法家杨凝式创作的墨迹本行书作品 ,有“天下第五行书”之称
,现存3个藏本,分别藏于无锡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罗振玉藏本不知去向。现收藏于无锡博物馆的为清宫藏本,曾被列入《三希堂法帖》。
《韭花帖》是杨凝式醒后饥饿无比,得韭花珍馐而食,心中惬意故灵感大发写下。字体点画生动,结构端稳,风神简静,全帖表现出入规入矩的端庄与温雅,结体妍丽,并以精严的技巧表达出含蓄内在的文人之气。用笔一丝不苟,却不显得古板呆滞,巧妙地将内擫和外拓的笔法融为一体
。
《韭花帖》,是杨凝式为了答谢友人赠与他美食所写的一封手札,麻纸迹本,高26厘米,宽28厘米,共7行,63字,字体在楷书和行书之间。
“昼寝乍兴,輖饥正甚,忽蒙简翰,猥赐盘飧,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羜,实谓珍羞,充腹之馀,铭肌载切,谨修状陈谢!伏惟鉴察,谨状!七月十一日,状。”
以下是其他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