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怡园(中)

标签:
苏州怡园旅游图片杂谈 |
分类: 行走四方 |
以下文字介绍摘自百度:
玉延亭
此处原有一片竹林,取“万竿戛玉、一笠延秋,洒然清风”诗意而名。“万竿戛玉”即风吹竹林摇摆而发出玉石响声。亭中镶有董其昌草书石刻:“静坐参众妙,法谭适我情”。



亭南临绿波涟漪的荷花池,取《楚辞》“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句意得名。亭为六角形,仅在朝北的一面设壁,上开六角形漏窗。立于亭中可纵览全园景色。亭东北立有三块造型独特的太湖石,为怡园镇园之宝。


拜石轩(又名:岁寒草庐)——为怡园东园主要建筑,宋米芾爱石成癖,见怪石即拜,故称为“米颠拜石”,此轩北面庭院多奇石,故名“拜石轩”。轩南面天井遍植松柏、冬青、方竹、山茶,皆经冬不凋,凌寒独茂,故又称“岁寒草庐”。方竹为怡园特色之一,今在拜石轩内可听苏州评弹及古曲演奏,也是怡园特色之一。



画舫斋(又称松籁阁),此斋作画舫形,为旱船,船头部分深入水池,斋前水面虽小,却有画舫泊于船坞的意趣,
故名。旧时斋北为一片松林,绿溪种樱桃、紫薇、石榴、梅杏之树,花开四时不绝,落英
缤纷,松荫满径,为园中最幽处,曲园先生摘司空表圣句作匾额:“碧涧之曲,古松之阴”。楼阁上听松涛声最宜,故又称“松籁阁”。




书条石
怡园廊壁上嵌有历代书法家王羲之、怀素、米芾等书法的刻石101块,称为“怡园法帖”。集中分布处为西部“画舫斋”南侧长廊上。单单“玉枕”兰亭、东林五君子书册两件,就是罕见的珍藏。其中的《兰亭集序》刻石是“玉枕”兰亭。相传王羲之《兰亭集序》墨迹已在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为唐太宗李世民殉葬。宋时贾似道得到与真迹无二的用纸蒙在墨迹上的摹本,由工匠花一年半时间精心镌刻在玉枕上,保存了王羲之真迹。此刻石就是据宋拓本钩摹复刻,十分珍贵。






面壁亭
传说达摩折苇渡江,止嵩山少林寺,面壁悟道。此亭面对石壁,壁置明镜,使人面壁对镜,故名 。

怡园分东、西两部分,复廊位于东西两部分之间。复廊上有十二方漏窗,图案各不相同,两面可相互借景,设计奇巧。


拍摄时间:2024年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