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锡洛社乡村游

(2023-05-02 07:06:21)
标签:

洛社乡村

李金镛故居

历史

旅游

图片

分类: 随意小摄
         从秦巷村出来,跟着导航就往半小时路程的李金故居去,一路上尽是乡村景色,田里油菜花已谢,菜籽正待成熟,麦子正在灌浆,田垠上一小片一小片的蚕豆结了荚,不时还有几株艾草在风中摇摆两下,两棵月季开着无数的花朵探出了围墙,人们种在家门口的铁线莲开出大大的花,引的我心痒痒,想起自己种的也在楼顶上开着花,只是花色没它艳,但也满足它的做贡献。
无锡洛社乡村游

无锡洛社乡村游

无锡洛社乡村游

         可到达那边真让人失望,这个村子整体处在拆迁状态,村子里已没有人住了,故居看上去已修好,但外部环境很是糟糕,故居大门紧闭,无法进去参观了,只能往回走。

       回来后在网上查找了故居的相关资料,以下内容摘自网络:

        李金故居位于惠山高新区(洛社镇)天授村戴李巷17号。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为清代江南民居建筑结构,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由李金镛父亲李延发始建于清咸丰初年。故居现有建筑三进二天井,房屋十二间,三进均为硬山顶平房,面阔四间,有大门、侧厢房、厨房,还保留着通道石狮,侧厢房连通园内走廊,天井内有红天竹花坛和冬腊梅花及水井等。

李金镛(1835-1890年),字秋亭,号丽卿无锡石塘湾陡门李巷村人。清末大臣。少时务农,膂力过人。家乡地势低洼,常有水患。他热心地方公益,于咸丰五年(1855年)发起集资整修杨家圩、界溪圩堤岸。不久赴沪经商,与人合资开设招商客栈,与-巨商交往,结识李鸿章之弟李鹤章。他将经商所得常用于救灾及家乡公益事业。咸丰十年带头出资在镇江、丹阳等地设粥厂,救济因战争而流离失所的难民。光绪十二年(1886年)竣工的无锡洛社大桥亦是他独资修复的。

同治三年(1864年),因捐纳得官同知衔。由李鹤章介绍投效淮军。同治九年,负责督办西征军需粮饷,因功以坐提赏加运同衔。光绪二年和五年,江苏徐淮一带及直隶、河南先后发生大旱灾,李金镛集巨资亲往灾区助赈,直隶景州灾民为他建造李公生祠。接着擢升为直隶知府。光绪六年,他承修西淀长堤,共1.26万余丈,百日竣工,被誉为“能吏”。光绪七年调吉林珲春办理屯垦事务。时珲春城东苏城沟被俄国侵占,当地民众饱受俄人欺凌。他与俄方严正交涉,使当地民众相继迁出苏城沟。后俄人烧杀八道河一带居民,他亲往调查后向俄方提出强烈 ,并要求严惩凶手。俄方迫于事实,只得交出凶手“抵于法”。光绪八年,李金镛奉命查勘图门江边界,强烈 俄方侵吞中国领土和在中国境内私设哨卡,迫使俄方退还占地。同年秋调任吉林知府。光绪九年冬任长春厅通判。在任3年,政声扬溢。他深感东北正待开发,亟需兴办教育,培养当地人才,便自捐俸饷创建养正书院,厚薪招聘师资,并购书数千卷,供教学之用。他还建立同善堂,安置孤老和救济无助之人。他平时亲询民间疾苦,裁革陋规,清理积讼,伸雪冤案,除暴安良,人称“李青天”。光绪十二年擢升道员。光绪十三年奉命查勘黑龙江精奇里河南岸四十八旗屯地界,据约向俄方力争,悉数收回补丁屯至老瓜林170余里被占之地,并挖壕定界。同年,又受北洋大臣李鸿章委派筹办漠河金矿。他裹粮携枪,深入无人之境1500余里踏勘矿区,采集金砂样品,调查周边环境,拟出开矿办厂章程。清廷正式决定开矿以后,他又忙于募集资金,延聘技师,购买机器,筹划建厂。光绪十四年,漠河矿务局成立,开中国官督商办金矿之先例,筹资本银15万两。他任总办。先后于漠河、奇乾河、观音山等处设立金厂,采取工人得六、厂局得四的分成制和计量工资制度。同时修建工人宿舍,建立药房病院。光绪十五年初,先开工投产的两个矿厂即产金1.8万余两。因功赏加二品衔。光绪十六年四月,李金镛因积劳咯血,病故于漠河。追封内阁学士。无锡、漠河均为其立祠。后人称他为“黄金之路辟路人”。

无锡洛社乡村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