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阴兴国园

(2023-04-12 07:05:34)
标签:

江阴兴国塔

兴国园

旅游

历史

图片

分类: 无锡古迹
       上次去江阴时不知道这个园子,这次特意为它和适园而去,导航后发现,它俩都在南街上,离着不远,到那一下子就找到了。
        这个公园是专门为兴国寺塔而建,园子的隔壁是西横街,有个地下停车场,它的大门在中山南路上,站在马路上你要是注意的话就能见到这座青砖古塔,塔尖如钢笔尖直指蓝天,让人一眼就感觉到它的气势。
        整个公园不大,但景布景的十分紧凑和巧妙,人走在各处都能见到这座精美有气势的古塔。园内植物茂盛,山水亭阁一样不少,蓝天下古塔倒映在水中,让我不得不留下一张照片。
       沿着池塘走一圈,前后左右,一步一景,觉得哪个角度都好看,春天园内一派春光,处处是绿,还有几棵红色的枫叶点缀其间,跳得很。
       那冬青树上开满了球状的白色小花球,将绿叶都遮蔽了,远远望着就是一棵顶着白发的树;石头曲桥上老人坐着晒日头,亭子前多人大合唱练曲,古塔前老者在打拳,小娃娃在爬阶梯。
      游览完这个公园,我妹说它是她认为现代建的最好的江南小园林。
江阴兴国园

江阴兴国园

江阴兴国园

江阴兴国园

江阴兴国园

江阴兴国园

江阴兴国园
江阴兴国园

江阴兴国园

江阴兴国园

江阴兴国园

江阴兴国园

江阴兴国园

江阴兴国园

江阴兴国园
江阴兴国园

江阴兴国园

江阴兴国园
以下是百度提供的兴国园的介绍文字:

       兴国园原本无园,因保护古塔而萌生建园。兴国塔位于市区南街,建于北宋太平兴国976—983)年间,原为太平兴国教寺之7级浮屠,楼阁式砖木结构。元至正年间遭战火毁坏。明正统年间修复,塔身增为9级。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塔内架木及顶毁于火灾。

       民国14年(1925)1月26日,直奉军阀混战时,奉军发炮中残塔之巅,遂成钢笔尖形。解放后数次维修,现6层以下仍为宋时原物。

      2002年,市政府将兴国园建设工程列入十件实事项目,由江阴市园林旅游局组织实施。明确了以兴国塔为中心,以宋代园林风格特色的文化建园理念。苏州园林设计院设计,常熟古典园林建筑工程公司中标建设。于2002年7月8日动工,2003年1月28日竣工。兴国园建设,搬迁了江阴职业高中和拆除民宅共2.5万平方米的基础上建设的。新建成的兴国园,东至中山南路、南至南街、西至兴国巷、北至青龙巷,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共分为凭吊纪念区、怀古赏景区、诗文化景区三大功能区。开挖了水池,种植了绿化,新建了广场,制作了大型浮雕,再现了江阴已消失的善政桥”、“圣母桥”、“小虹桥”、“太平桥”、“暨阳桥”、“进贤桥”、“鸿渐桥”等7座古桥,建造了以历史文化传承为脉络的大雅堂、椒山亭、磬音亭、鱼声阁、悔余庵、颐春阁、上湖草堂等仿古建筑。成为现代都市的一座“城市绿洲”,怀古赏今的教育基地,市民休息、健身的极好场所。

以下是在网上找到的由江阴市档案史志馆提供的有关兴国塔的历史:

历史车轮下的寺和塔

江阴兴国寺古塔,坐落在市区南街和中山南路相交的西侧。它以古朴端庄的风姿,巍然屹立在兴国公园内,见证着江阴这座古老城市的沧桑变化,据《江苏名塔》记载:“由现存最早的两条有关兴国寺及塔的文献可知,太平兴国教寺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并由此得名;但关于兴国寺塔的始建年代,未见志书详载。清代邑人须天禄所撰《续修兴国寺浮图记》云:吾邑浮图,在天庆门(江阴县城西门)内,相传建自吴赤乌间,而寺则以宋太平兴国显。”

 

如今兴国寺古塔只剩下这残破的身躯,位于塔身的第七层内壁八角形,只存有西北、西南、西三个残面,第八层仅存高约2米孤立残壁一片?兴国古塔塔尖儿去哪了?

兴国塔的泪痕

【战火】据江阴地方史志记载,兴国古塔一千多年来曾经遭受多次火灾和数次战争破坏。兴国古塔原为砖木结构楼阁式,外呈八角形,飞檐曲栏,内壁呈四方形,隔层相闪。塔的每一层都有回廊,塔内有转角木质楼梯,层层登高,极目四顾,可将江阴全城尽收眼底。

元代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与张士诚的主力在江阴展开决战,兴国塔在战火中损坏严重,直到明代正统年间(1436—1449)才得以修复,并由原来的七级增至九级,古塔新貌,成为一邑之最,人们可以循塔内木梯拾级而上,步步登高,从壸门进迥廊,凭栏远眺,俯瞰江阴城全景。

顺治二年(1645年)闰六月初一至八月二十一日,江阴百姓为抵制“剃发令”,在阎应元等人的领导下困守孤城八十一天,城破后清军屠城,全城仅53人藏于兴国塔内得以幸存。

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兴国寺塔遭遇大火,塔的木构件以及塔刹宝顶全部损毁,仅剩砖砌塔体依然傲立,如同一根巨大的毛笔直指天穹,文人墨客便将其称为“文笔塔”。咸丰十年,太平兴国寺大殿及東西僧房毁于战火。

【炮击】民国14年(1925)1月26日,直奉军阀混战时,占据黃山炮台的奉军白俄炮手,向固守在江阴城内的直军开炮射击,于下午2时许,一炮击中兴国古塔顶部,塔的最高三层被削去大半,仅剩西南半侧,塔身第七层存有西北、西南、西三个残面,第八层仅存高约2米孤立残壁一片,遂成钢笔尖形。

据传当时还有一段感人故事。当时直军陈孝思占领江阴城,奉军毕庶澄占领黄山炮台,此时正值新年,人们张灯结彩,喜度佳节,年初一的一声炮响,让人们由喜悦变成恐惧。炮火一直延续到年初七,居民们断了粮,江阴的士绅纷纷向城内的陈军劝降,并向毕军疏通,要求开放通道,让陈军向苏北撤退。毕军允许让陈军撤出,但前提是要向城内射50发炮,当时负责发炮的指挥官是孟牧之,孟牧之清楚地知道如果50发炮弹射向城内,满城倾毁,民众遭殃。

于是孟指挥向毕庶澄请命;由他来发炮,毕同意的前提条件是要击中城内的最高建筑兴国塔的塔尖、孟牧之凝神瞄准,果然命中无误,发炮任务便交给了孟牧之。接下来,炮弹如流星般飞向城内,奇怪的是却无一人伤亡。原来是心善的指挥官不愿过多戕杀百姓,早已派人将弹中炸药偷偷取出。兴国塔以其被毁的普世之心换取了江阴城的安全。

如今,兴国古塔历经千年依然屹立,成为江阴的古城历史标志。它以其残缺的美,向后人讲述岁月的沧桑和江阴人民不屈不挠精神。

 

 

因塔建园

兴国园本无园,因保护千年古塔而建,于2002年7月重修。现占地2.6万平方米,分休闲场凭吊纪念区、怀古赏景区、诗文化景区三个部分。

兴国园以宋代建筑风格为主,十分重视意境和人文色彩的设计,在园中主要景点上,配以古诗文,并用大量的匾额、楹联点缀。这些匾额、楹联立意深远含蓄,格调高雅,既记述了兴国古塔的历史,又再现了地方文化的精华。

祗园宝树参天秀,智慧花从五夜来,

历历光牵星纬动,微微风度鹤笙来。

老僧说法金为界,游女遗香月满台,

 

多少戴盆迷望眼,愿移华烛照尘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江阴适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