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在办公室,有个朋友问我:“你教添添认字了吗?”当时我感到特别惊讶:“她才满周岁呢,话还说不全,怎么可能认字啊?”“错!”我的这位朋友突然很严肃:“你为什么不相信孩子的能力呢?我一个学生的妈妈就是这方面的专家,她女儿现在一年级,自己看书、读报,而且一坐就是半天,很认真、很安静、很自觉。”于是她向我介绍了如何选择玩具,如何教婴幼儿认字的方法,尝试了之后,我发现女儿的进步的确很大。我真的很感谢这位朋友。现在我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添添的进步!但不管怎样,都请一定要坚持!!
1、选择比孩子实际年龄大1岁左右的玩具。
当时添添15个月,我按朋友的建议买了“穿珠子”玩具。当我看到说明书上写“建议37个月儿童玩耍”时,心里的确有些咯噔,觉得会不会太难了。当我把玩具给添添的时候,她很高兴,可是让她开始学习穿时却并不顺利,因为她只懂得戳进去,却不知道从另一头将木针连线拔出来。在我们耐心的指导下,我示范做了几遍,当晚她学会了把珠子一个个串到绳子上了。此后几天,一直让她练习串的过程,等她这个技巧娴熟的时候已经过去快一个星期了。接下来,就开始在她串的时候由家长说出动物的名称,如此反复,大约又一个星期以后,她就能抓起你说的“动物”来穿了。最后就请她将所有相同的图案串在一起,并从配套的卡片中找出相应的图卡。现在添添18个月,这个玩具对她来说已经是“小儿科”了。所以在下面的学习中我要开始教她“穿珠子”玩具中的“数学游戏”了。
2、玩一个玩具时请收起其它所有的玩具。
开始给添添玩“穿珠子”时没有收起其它的玩具,所以她每次穿一两个、三四个就玩其它的了,然后又回来穿两个,和《小猫钓鱼》中的那个调皮猫一样“三心二意”。好在爸爸及时看了说明书,上面明确写着玩游戏时请收掉所有的东西,只有珠子和线。果然,效果显著,添添现在都是要把一根线串完才休息,而且把相同的穿在一起也成了她的习惯。
3、在游戏中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
在她的玩具中还有一个就是“切切看”,这玩具是让孩子用刀(这玩具全是用木头做的)平分实物(里面配套的是苹果、香蕉、面包、柠檬),再将切好的实物拼到原来的样子,还要将平分的实物分给大家“享用”。添添每天上午“穿珠子”,下午就在家锻炼“切切看”,在姑奶奶的教导下,添添让我们真的很感动,每次下班,她都在家门口等我们(我们平常住学校公寓,所以家门前是个大走廊),当她看到我或她爸爸时,她就快乐地边喊“爸爸、妈妈”边小跑着迎接我们。签着她的小手回到屋子时,姑奶奶说:“爸爸妈妈上班累了,添添切香蕉、苹果给爸爸妈妈吃。”这时她就像模像样地去切“水果”了,当我们接过她拿来的“水果”时,给她的一声“谢谢”让她高兴得马上转过身去咯咯笑(可能是女孩子,还是有些害羞)。现在时间久了,这似乎也成了她的习惯,每次我们回家只要说“爸爸妈妈回来了,添添要干吗呢?”她就马上忙开了。此时,我真的觉得好幸福。
4、用图片和实物结合教孩子认字。
添添现在认识了“门”字,“橱”和“床”字尚在认识中。虽然她不会写字,可是你如果说“门”,她会在几个字中找到“门”,拿“门”字问她在哪,她可以指出门的位置。在生活中听到“门”她就跑到那里指着“门”字。我按朋友的方法将“门”字贴在门上,时常带她一起读,并告诉她“门”就是这么写的。开始以为她无法接受,可是有一天,《天线宝宝》里说“这是什么?”、“这是门。”时,她居然站起来走到“门”字前,指着说:“门!”所以,我更坚定了朋友的建议,于是现在又做了“橱”、“床”的卡片贴到家具上了,现在真有点后悔当初应该早点给她接触这样的学习。其实也许孩子不一定真的认识这个字,但在他的印象中他逐渐意识到这样东西就是用这个形状(字)来代替的,久而久之,他无意间认识的字就越来越多了。还有象形字对孩子的启发也很有帮助。坚持做,你一定会发现孩子的变化。
5、坚持给孩子听音乐。
听音乐对孩子的智力发育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特别是婴幼儿。多给孩子听一些莫扎特、贝多芬、舒曼等的乐曲,孩子的性格、习惯也会有很大的变化。添添从出生开始基本每天都会有固定的时间听音乐,久而久之,她对音乐的感觉的确比较敏感,而且性格比较安静,晚上睡眠也不错。教了7年的音乐了,发现音乐真的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但一定要选择好音乐,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6、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一定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0—3岁是孩子最重要的时期,也是模仿力最强的时候,不要以为孩子不懂,其实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在孩子的眼中。“诚信、原则、礼貌”是我家教育孩子的统一口吻,而且我们自己也以身作则。在孩子的教育中,严格不等于严厉、关爱不等于溺爱,多给孩子鼓励,多欣赏孩子,孩子能感受到你对他的期待与关爱。正是平常对她的严格,添添目前的各个习惯都很好:吃饭不挑食、学习、生活有规律,所以各方面发展都很顺利。
在我们的信任、坚持下,添添在各方面的适应能力都很强,从小到大,摔跤了都是自己坚强爬起来的、吃饭从不要我们操心、特别是如果离开爸爸妈妈去另一新环境也很快能适应(有一次,因为姑姑家中有点事,我们又要上班,所以添添只好和姑奶奶回老家一趟,我们担心她会哭闹,结果每次都能在电话里听到她开心地叫“爸爸妈妈”。)。
感谢那位朋友,是她唤醒了让我相信孩子;我也感谢我的学生,是他们让我总结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技巧;我还要感谢所有关心添添成长的人,是他们让添添感到了幸福与温暖!
(我是“小运动员”,大家准备好了吗?我马上吹口哨,咱们一起跑步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