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小学数学高阶思维的思考)
(2022-04-02 21:46:16)读书笔记
日期 |
2022年4月2日 |
读书内容 |
《小学数学教与学》(202111)(小学数学高阶思维的思考)p3-6 |
摘录 |
对高阶思维的界定,许多学者从揭示高阶思维的内涵、外延或特征的角度切入,1987年瑞士risnick首次提出的高阶思维概念,他认为高阶思维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非算法的、复杂的、有多重解,需要应用多种标准和学习者的自我调节,通常涉及不确定性。Stanley将高阶思维的本质看概括为3点,能使用抽象的结构进行思维,能将信息组织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应用合理的逻辑和判断准则。 学术界比较认可的、一致性倾向是将高阶思维与布鲁姆的认知目标分类建立对应关系,由此确定高阶思维的内涵,布鲁姆按照认知的复杂程度将思维过程具体化为6种水平,也是指学生在学习中6种行为表现由低到高,包括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记忆、理解和应用,通常被称为低阶思维。分析、综合、评价通常被称为高阶思维,高阶思维是建立在低阶思维的基础上的,后来有学者对此做了适当的改造,将分析、综合和评价三个阶段修订为分析、评价和创造。当代美国教育最注重培养的三大能力,是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梳理上面的观点。高阶思维的基本成分主要有逻辑推理、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结构不良问题,概括知识体系、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下面对高阶思维做进一步的分析。 首先高阶思维属于认知范畴,简单的说高阶思维就是高层次的思维形式,思维,当然属于认知范畴,因而把非认知因素混入高阶思维的因素中是不合适的,研究思维一般从两个方面切入,思维的质量和思维的水平。 |
||
感悟 |
高阶思维为不能脱离低阶思维而独立存在,涓涓小溪汇聚方能成大海江河,我们可以把高阶思维视为小溪,高阶思维视为江河大海,这大概是一种非常恰当的隐喻,无小溪之水何来江河之壮,低阶思维才是知识之沉淀,依托于低阶思维,这是一条事实性的逻辑链条,离开低阶思维的高阶思维,只是空中楼阁。如果学生连结构良好的问题都解决不了,那么怎么可能解决结构不良的问题呢?这个基本道理告诉我们不能脱离根基,而一味拔高,为追求所谓的高阶思维而放弃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培养,这些显然是海市蜃楼。 那么培育学生的高阶思维,显然问题情境的创设是非常必要的情境,认知理论有一个经典的观点认为思维不能脱离情境,离开了情境,人是不能思维的。情境,当然只包含着问题的情境,也就是说思维的发生,必然依附情境,情境的创设是思维发生的必要条件,当然也就是高阶思维发生的必要条件。但是有了情境不一定就有勾结思维的产生,事实上这就是情景中问题的设置等诸多因素有关,与问题本身的难度,或者对学习者来说问题的熟悉程度,问题的结构良好性程度问题,对学生的吸引力程度,问题的设计方式,教师诱导启发的策略等这些因素因素,都直接牵制着高阶思维的产生,换言之高阶思维的产生,依赖人高质量的问题情节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