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参观南通博物苑

(2019-04-11 08:32:39)
标签:

南通博物苑

新馆

濠南别院

张謇

杂谈

分类: 游记参观
     参观南通博物苑
      南通博物苑位于南通城东南濠河之滨,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座博物馆,由我国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于1905年创办。2015年11月28日,中国博物馆110周年纪念大会在南通召开,中国文化部在纪念会主旨报告中说全国博物馆界的同志都应该到南通博物苑来朝圣。张謇,是中国博物馆的鼻祖,中国博物馆的开拓者。中国博物馆110周年,就是从张謇先生1905年创建南通博物苑开始纪年的。
       这个博物苑的苑字不是我们通常看到的学院的院,而是草字头的花苑的苑,而走进南通博物苑,也不是只见房屋建筑,这里有树木花坛药圃、假山亭台,既是博物馆,又是植物园,典型的古典园林当中镶嵌着中西合璧的建筑群。这种布局和设计,有别于通常的博物馆,正好体现了张謇独特的理念,张謇的初衷就是要让人们在一个优美的环境中,欣赏、学习历史文化
参观南通博物苑

                                                南通博物苑南大门

参观南通博物苑
         博物苑将中国古代园囿与近代博物馆于一体,将民族特色与科学内容相结合,是一座“园馆一体”的城市园林式综合性博物馆,在中国博物馆发展史上具有开风气之先的意义。南通博物苑交通便利,景色宜人,历史建筑别具特色,苑藏文物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是人们参观、学习、游览、休闲的理想场所。
参观南通博物苑
         南通博物苑
形成“四区一通道”基本格局(见上图)。以濠南别业故居和旧馆为主的中、北部的历史文化保护区;以西馆为中心的西部的库房封闭区;以现代化的展示大厅(新馆)为标志的南部的发展新区;还有东部沿河风景文化通道。目前,南通博物苑正在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根据规划建设,将充分体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方性综合博物馆,集文化、旅游、娱乐于一体的科普公园三重性质,重现博物第一馆的历史风貌。 

参观南通博物苑
      南通博物苑初建时,藏品分天产(即自然)、历史、美术、教育四部,1933年统计藏品总数为3605号。展馆有南馆、中馆、北馆三座主要建筑,室内展品有:古物、标本、艺术品、模型;室外展示有活体动植物、大型文物标本等。说明文字均使用中、日、西三国文字标明。三座主要展馆掩映在花木丛中,成一南北中轴线,此轴线之外散布有一些造型风格迥异的多功能景观建筑如:东馆、藤东水榭、相禽阁、迟虚亭、谦亭、花竹平安馆、风车、水塔、瀑布等,每处景观建筑均有张謇亲笔书写的题名、楹联或跋记。
        1938年,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南通,南通博物苑沦为日军的马厩,馆藏文物大部分被损毁和掠夺。到解放前夕,博物苑已是颓垣断壁、杂草丛生、满目荒凉.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南通博物苑重获新生。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南通博物苑初建时的大体格局被保留下来,并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珍视。1988年,南通博物苑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观南通博物苑
         南通博物苑现有藏品约5万余件,分历史文物、民俗品物和自然标本,其中以反映地方历史的文物最具特色。苑史文物是博物苑的特色收藏之一,张謇建苑时的部分藏品、文献史料,亦是中国博物馆史的珍贵史料。1973年出土的晚唐——五代时期南方越窑烧制的青瓷皮囊壶,为珍贵的秘色瓷,被视为镇馆之宝。1976年前后,位于南通地区北边的海安青墩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将南通的历史前推至五千多年。著名刺绣艺术家沈寿开创的“仿真绣”刺绣作品、反映南通地区近现代历史的革命文物史料也是博物苑的特色藏品。近年来,博物苑大力开展征集反映南通地方风土民情的民俗品物、百工器物
参观南通博物苑
     这是新展馆新展馆建于2005年,由两院院士、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领衔规划和设计,展陈面积6,330m2。新馆位于博物苑南侧,沿博物苑原址形成二条轴线铺开,将传统和现代完美结合在一起。
参观南通博物苑
           
新馆外墙上就嵌有张謇《营博物苑》诗壁 诗云:濠南苑囿郁璘彬,风物骈骈与岁新。证史匪今三代古,尊华是重五洲宾。能容草木差池味,亦注虫鱼磊落人。但得诸生勤讨论,征收莫惜老夫频
        新展馆周边水池,风景优美,直通濠河。
参观南通博物苑
           新展馆展室之一《江海古韵——南通古代文明陈列》。以南通地区保存下来的文物为主,展示了南通历史、文化、生活的发展脉络及风土人情。
参观南通博物苑
         新展馆展示的《馆珍遗韵——南通博物苑精品文物展》。从馆藏文物中遴选出包括玉器、珐琅器、陶器等在内的132件珍品进行展示.
参观南通博物苑
      自然厅展示的《巨鲸天韵——江海鲸类生物资源专题陈列》主要展示鲸类标本,介绍了中国鲸的种类、特征和习性以及博物苑对鲸类动物的关注和研究。此外,还通过300余件自然标本展示了江海南通的海洋多样性生态。
参观南通博物苑
       除了新馆集中在南门正面外,园内的一些旧馆散落在花园内,这些旧馆的建筑各有特色。这是博物苑中馆建于1906年。始称测候所,用以测报天气,是中国最早的气象观测机构所在地。1914年,测候所迁至农校,中馆改建后,作为金石碑帖陈列室。张謇先生亲笔题写了中馆匾额。
参观南通博物苑
参观南通博物苑
      中馆展出的《致敬苑丁——孙钺生平事迹展》。张謇对博物馆人的任职有独特的见解,认为必须“关乎学识”,并且“非博物好古、丹青不渝之君子,又能富有美术之兴趣者,莫克当此”。他挑选了当时还在通州师范就读的学生孙钺委其为苑主任,主管全苑事务。孙钺不负所望,从创苑的基建规划,到藏品的征集制作,以及品物的考订登记乃至陈列展示,他事必躬亲,倾其全副心力,做出了突出贡献。     孙钺是一位管理者,同时也是一位学者,他通晓日文,钻研农学,本次展览展出了他的工作用具、生活用品及其出版的相关著作。本次展览得到孙钺后人的大力支持,其中部分展品来源于他们的捐赠。

参观南通博物苑
                                   位于中馆以北的荷花池。
参观南通博物苑
      南馆:建于1906年。初名“动矿物陈列室楼”,后称“博物馆”,是博物苑主要的陈列室,当年陈列天产、历史、美术、教育四部。楼上陈列历史文物,楼下陈列动、植、矿物标本。在二楼半圆型的月台上,悬挂着张謇手书的一副著名的对联:“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道出了张謇创办博物苑的宗旨,就是辅助学校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南馆朝北大门两旁各有一座亭子,陈列古玄妙观的三清塑像。
参观南通博物苑
  参观南通博物苑
       张謇时期的老建筑南馆展出的《博物情怀——南通博物苑史迹暨早期藏品展》。张謇先生开个人收藏为国家收藏之先河,多次将个人的收藏捐献南通博物苑,张謇孙辈秉承先人遗志,在博物苑建苑90周年之际,向博物苑捐赠书画127件。1983年,中国“向阳红十号”南极科学考察船队赠送了来自南极的一只企鹅和地衣标本,成为我苑的珍贵自然藏品。百年来,向博物苑捐赠藏品的人数累计近千人。
参观南通博物苑
    南馆外的国秀坛
建于1908年,初为一封闭式的亭室,用以陈列竹石标本,后改建成现在的样子。
参观南通博物苑


参观南通博物苑
      谦亭。博物苑名建筑之一,原是学校教员修养之处。1917年,南通执教的刺绣艺术家沈寿(号雪宦)在此养病,其去世后,张謇特将中室命名为“味雪斋”,用以纪念。1936年,日军占南通后谦亭被毁,2005年依原貌复建。现为南通华侨博物馆
参观南通博物苑

参观南通博物苑
        北馆:建于1911年。北馆当初本是作为金石书画陈列,张謇为北馆作铭辞为:“将究四类,其广海会。金概所藏,州厅县界。力所弗堪,举例犹派。事固无小,道奚病隘。”北馆建设中,为了陈列当时从吕四海滨出土的长达十多米的鲸骨架,张謇将其改建,楼下陈列除鲸骨架外,还陈列了苑中所藏许多其它动物的骨骼标本和化石(其中部分已移至新馆),楼上用特制的格屏,陈列通、如、泰、海名家书画,东西两间可以展阅一幅清代南通画家钱恕所作长达10米以上的山水长卷。
北馆和南馆、中馆成一中轴线,为南通博物苑早期建筑的重心。
 
参观南通博物苑

东馆:建于1914年,又称苑事室,是当年博物苑的办公室和接待室。南面原有东西向的苑门,向东有长堤通往我国最早的师范学校——通州师范。现长堤北移并改建五孔怡桥
参观南通博物苑
                                                   博物苑表门
参观南通博物苑

参观南通博物苑
         
西馆。原大生纱厂旧址,图为门前展出的土炮,楼内现为库房。
参观南通博物苑
          濠南别业是张謇的故居,也是博物苑的一部分,现在这处寓所是张謇实业救国毕生经历的展厅。
参观南通博物苑
    濠南别业建于民国3年(1914),是张謇在南通城区最早的一座私人住宅。濠南别业为英式建筑,总面积2438平米,是近代优秀建筑物之一。共4层。第一层为地下室,第四层为隔热层,第二、三层为卧室、起居室、琴书室等生活用房和办公室、书记室、记事室、会客室以及祭祖用的先像室等。
参观南通博物苑
      濠南别业是一座气宇轩昂的四层英式楼房,红色铁皮屋顶,设有气窗;青砖墙面,白色灰缝均匀而又美观;朱漆门窗宽阔敞亮,窗框上以红砖砌成拱形装饰;在二、三楼东、南、西三面有回廊,向南有突出的阳台,东西两侧回廊上的红柱颇为别致。作为近代中国吸收西方建筑艺术,运用新型建筑材料的成功范例,濠南别业已被载入了中国建筑史
参观南通博物苑
                        濠南别业北面正中三联拱门柱,爱奥尼式柱头。
参观南通博物苑
      
                           楼内陈设
参观南通博物苑
               张謇故居濠南别业展出的《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张謇》反映了张謇在南通经营的各项事业。

参观南通博物苑


参观南通博物苑
         南通范氏诗文陈列馆临水而立.为保存乡邦文献、传承前代文脉,范氏诗文世家的当代传人,也即当代著名学者、诗人、书画家范曾先生捐资在其家乡南通博物苑建设了《南通范氏诗文世家陈列馆》,该馆经过两年多紧张的筹备,于2008年4月16日在南通博物苑正式开馆.   
   
参观南通博物苑
             苑内大草坪,每日清晨,可见不少游人在此锻炼身体和散步。
参观南通博物苑

参观南通博物苑
     早期博物苑内共有四座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池塘,分别是位于苑北部的荷花池、国秀坛西北角的三角池、苑东部的水禽罧和西部的葫芦池。今天游人所能见到的仅剩荷花池和水禽罧。
    水禽罧最初因其形状而被称为椭圆池。1910年8月建,在椭圆池周围以石驳成,用以饲养鸟和鱼。池中间以石头砌成小岛,一边连接以曲折的石道,一边则贯以石桥。所有石材都采自南郊的五山。到1912年10月,在椭圆池里架设护栏以饲养鸳鸯等水禽,故又名为“水禽罧”。
参观南通博物苑
    藤东水榭。建成于1913年,以其西枕藤萝,东临濠河而得名,用作游客休憩和嘉宾雅集之所。1950年代重修,结构稍有改变。
参观南通博物苑

参观南通博物苑

参观南通博物苑
         河心亭。匾额:范氏多文人硕学,通州蔚碧水丹霞。横额:后乐。后门临湖的建筑即范氏诗文陈列馆。
参观南通博物苑
       苑内东侧的水域,魁星亭,启秀桥和濠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南通啬园
后一篇:春游耦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