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写的是游览亭林公园的前半程,而园中景点真正的精华却在后半程。亭林公园除了秀丽的自然景色外,富有传奇的人文景观则以明清思想家顾炎武纪念馆和昆山一代宰相顾鼎臣祠堂为代表,公园更为有名的则是被誉为“玉峰三宝”的昆石、琼花、并蒂莲。
亭林公园内最值得的看处是顾炎武纪念馆。顾炎武,号亭林。公园原名马鞍山公园,后改名亭林公园。图为顾炎武纪念馆前东大草坪上的顾炎武花岗石雕像,昂首挺立,双目炯炯,衣襟飘曳,象征顾炎武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石像后黑花岗石贴面古式照壁上刻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石像东侧墙门,寓意顾炎武走出家门,投身社会调查研究,著书立说,体现他热爱祖国的博大胸怀。西侧为纪念顾炎武70
岁去世而雕刻的七只灯笼.
顾炎武,号亭林,昆山千灯镇人,为我国著名思想家、爱国学者。他早年反对明朝腐败政治,后又投身抗清武装斗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他爱国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他又是清代学术史上一位继往开来的大学问家,写有《肇域志》、《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等不朽著作.
民国 35 年(1936 年)初建时称亭林先生祠,1984
年更名顾炎武纪念馆。1989 年昆山县人民政府拨款于现址兴建,1990 年落成。2005
年对馆舍进行了重新布馆改造。该馆是昆山重点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正厅是馆的主建筑,青砖青瓦砖木结构,古式重檐,宏丽轩昂,古雅雄伟。门额“顾炎武纪念馆”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胡厥文手书.


千年古树环抱的绿茵深处,顾亭林纪念馆就坐落于此,走进纪念馆,崇敬的心情不觉油然而生。


<心同山河>出自《心同山河顾炎武传》,为《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之一。该丛书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持的国家级文化工程,丛书遴选出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120余位历史文化名人,丛书对形象地诠释和反映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重要意义。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学者。他青年时期即有报国之志,因明亡而一腔抱负落空,但他一生不与清廷合作,在坚持一段时间的秘密抗清最终无果之后,他走上了学术救国之路。他“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几乎整个后半生都在远离故乡的北中国漫游、旅居,所到之处,无论山水地理还是经济社会,都在他的考察范畴内,同时著书立说,通过有实证依据的“实学”,试图揭示明朝衰亡的深层原因并找到拯救道路、开出药方。顾炎武一生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以天下为己任,他的学术开启了一代学风,他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思想,更影响了后世无数志士。

展厅内陈列的实物,绘画、照片、图表、图片、模型、实景、雕塑等,主要介绍了顾炎武的生平、思想及对顾炎武的研究、评价与题词。
顾炎武是昆山千灯人,他的故居,墓地都在千灯,千灯自然还有规模不小的纪念馆。

顾炎武纪念馆,昆石馆,并蒂莲这一角,山水盎然。也很幽静。是不可多得的佳处。
这是亭林公园内昆石馆旁的并蒂莲花池,池中莲花开放时,出身不凡。据考证,这种特殊的荷花是元末当地名士顾阿瑛引种的天竺品种。顾阿瑛是那个时代有钱又有才的大名士,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六云:“吾昆山顾阿瑛,无锡倪云林,俱以猗卓之资,更挟才藻,风流豪赏,为东南之冠。”他在昆山正仪东亭修建了玉山草堂,号称“玉山佳处”,一时名士如杨维桢、柯九思、郑元祐、王冕、倪瓒与他常来常往,多有聚会,号称“玉山雅集”。

玉山佳处后来荒芜凋敝,但并蒂莲却被留传下来,并在民国23年,被叶恭绰重新发现,名噪一时。当日,任国民政府交通部长的叶恭绰偶得一方古砚,背后刻有“并蒂莲”诗且又注明莲出自正仪东亭,叶当即来昆山访莲,随即发起成立“顾园遗址保存委员会”,整治园林,将东亭荷池重新修葺,池旁建大方亭一座,名君子亭。叶恭绰还专门写了《五彩同心结》曲记其事。曲云:“前身金粟俊赏,琼英东亭,恨堕风涡。六百年来事,灵根在,浑似记萝春婆。濠梁王气都消歇,空回首,金谷笙歌。无人际,红香泣露,可增愁,损青娥。栖迟野塘荒溆,甚情移洛浦,影悟恒河。追忆龙华会,招花笑,禅意待证芬陀。五云深处眠鸥稳,任天外尘劫空过。好折供维摩方丈,伴他一树桫椤。”可惜的是,文革时期,发神经,竟然把正仪东亭的荷花池给填了,使一处地方名胜从此消失在历史中。幸亏1949年后,亭林公园移种并蒂莲一池,才使昆山还能延续这六百年的灵根。后来,其他地方也陆续有引种的,但据说都长得不很好。
亭林公园内的并蒂莲是稀罕的宝物,每年在7、8月间盛开。我们去时乃是初春,莲池内还见不到什么,故把网上照片翻拍贴几张在这里,也似盛开季节亲临莲池见一眼什么是并蒂莲。
昆山,“人杰地灵”;玉峰,“百里平畴,一峰独秀”。玉峰“三宝”中昆石为“三宝”之首。由于山中出产洁白如玉的玲珑石,故马鞍山雅称玉峰,因为有玉峰,故所在镇称玉山镇,因有玉山和昆仑山产玉一样,所以县名称“昆山”,寄“玉出昆岗”之意。
历史上号称“四大名石”之一的昆石馆,“昆石馆”
三个大字,是曲昆山著名书法家陆家衡先生所书。馆的前身是一千五百多年前“慧聚寺”之“东斋”。座落在山之东麓,馆前并蒂莲池,馆后琼花林,中间占地二亩多,展馆336平方米,建筑面积900平方米,展出昆石精品四十九块。

走过这二十米的石板路,迎面可以看到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苍健的金灿灿的手迹“昆山有玉,玉在其人”,包涵着老人对昆山的赞美,对昆山的讴歌!其两侧有一副抱柱长对,上联是“三山五岗产奇石,昆岗蕴玉”,下联是“百洞千壑藏良壁,鹿苑精灵”。把昆山蕴玉,玉峰藏壁的典故,巧妙的表述了出来。
上品昆石遍体雪白晶莹,窍孔遍布,玲珑剔透,坚硬如玉,具有“伛”、“醉”、“瘦”的形态。即石身上部稍呈前俯,似有笑容可掬之态为“伛”,造型有势,左右顾盼,婀娜多姿为“醉”,
“瘦”则是石身需薄,蜂孔剔透,似断非断富有层次。

昆山所产之石与众不同,举世独夺,所以称为巧石,又名玲珑石。昆石天然多窍,色泽白如雪、黄似玉,晶莹剔透,形状无一相同。宋代以来屡有玉石爱好者邮书乞取昆石的记载。亭林公园东侧两个方亭内陈列着的是目前最大的两座昆石,东亭内的名曰“春云出岫”,西亭内的名曰“秋水横波”,嶙峋冰清,体态飘逸。

灵璧石、太湖石、昆石、英石被古今藏石界列为观赏石的“四大名石”。是最古老的品牌,是最有名的品牌。无论称“四大古石”,还是称“四大名石”,还是称“中国古代四大名石”,实际上指的都是这四种古今奇石.


靠近亭林公园正门,昆山市文物保护单位“顾文康公崇功专祠”就在路左的绿荫丛中。谁是顾文康,可能有人不太清楚,如果说顾大麻子顾鼎臣,那知道的人就多了,何况还有评弹名家张鉴庭张鉴国说的书目“顾鼎臣”,江浙沪一带更是脍炙人口了。

踏进顾鼎臣祠堂,醒目的“顾文康公崇功祠”匾额高悬堂前。说起这个祠堂名也来头不小。古时大官名人去世,如功绩感动皇室,都会赐予雅号。无疑,顾鼎臣一生的贡献有目共睹,于是嘉靖皇帝为顾鼎臣加封“文康”,可能褒扬他具有“文采康亮”的品质。至于“崇功”,就是歌功颂德啦!

祠堂小巧,建筑面积只有120平方米,但位置醒目,走进亭林园大门的左侧,就能看到一代清官顾鼎臣的英名碑石。碑文记有:顾鼎臣,明弘治十八年状元,“代朝三月”云云。院内金桂树飘香,玉兰花绽放,昭示顾鼎臣的事迹飘香千年,流芳百世。祠堂虽然历经风雨,但始终得到了昆山百姓的呵护。清光绪年间重建,解放后又分别进行了多次维修。1991年公布为昆山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永远的纪念圣地。

大学士赵贞吉撰《太子太保文康顾公崇功祠碑记》碑。

顾鼎臣崇功祠简介

昆山人对顾鼎臣的好感主要得益于他为家乡人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贡献一:减免税赋。东南一带历来比较富庶,因此税赋较多,这是人之常情。但超出了承受能力,就有“鞭打快牛”的不公。昆山当然属于高额奉献的地区,百姓怨声载道,民愤极大,都盼望皇室能高抬贵手,减轻负担。顾鼎臣熟悉家乡的民情,及时仗义谏言,提议重新丈量全国田亩,以此为切入改革赋役制度。如果小田交了大税,自然入不敷出难有公理,通过量田纠错,免去了许多不该交的“冤枉税”。而且,还发现较多权贵强占民田,都归还原主,让“耕者有其田”。这样,种多收多,自然有能力交税了。另外,顾鼎臣经常深入察访,发现江南常有水患虫灾的歉收荒年,顾鼎臣能如实上疏,并提出免税减税的建议。每每采纳实施,就会减轻赋税负担。当然,昆山人民也得到了实惠,自然对顾鼎臣感恩不尽。
贡献二:筑城抗寇。昆山县城最早是“列竹为栅”,至宋代还是因陋就简的土城筑围,怎能抵挡外敌入侵?明嘉靖年间,昆山由于物产丰富,又濒临东海,屡遭倭寇抢盗,城里百姓常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的顾鼎臣已入阁为相,利用进谏的机会,勇敢地为家乡人说话。他亲自撰写“昆山修筑砖石城墙”的奏折,经过他据理力争的诉求,终于获准建造。为了表达他对故土的拳拳爱心,带头捐出了皇帝赐金,以此为作为倡导,动员百姓纷纷出钱出力。经过昆山官民的共同努力,经两年时间,终于在元朝土城的基础上,扩充、加固成具有“六城门”之巨的砖石城墙。当时的宾曦门、迎薰门、朝阳门、丽泽门、留晖门、拱辰门,就是现称的东门、东南门、南门、小西门、大西门、北门。此后,昆山人民凭据这坚固的城墙,多次击退倭寇的侵犯,昆山城得以“固若金汤”,从心中感谢顾鼎臣的筑城壮举。
贡献三:仗义公断。顾鼎臣“告老还乡”后,继续仗义纳言,为民请命。乡民都知他清正廉洁,而常向他诉说冤情,请求帮助公断。这方面的民间故事,戏剧传奇不胜枚举。昆山的“锦溪宣卷”就有一部《顾鼎臣》的唱本,说的是顾鼎臣退居家园后,某日春游避雨,巧遇林子文妻陆素贞仪态端庄,酷似其亡女,允收为义女。当地兵部尚书之子见陆姿色,顿生霸占恶念,就授意家奴杀死老账房,并移尸林子文家门口,嫁祸于人收监治罪。陆素贞当即求援于义父顾鼎臣秉公申冤。但此时顾已无官在身,只得具文向皇帝伸冤。当林子文行刑时,顾鼎臣亲赴法场营救,高呼刀下留人。正在千钧一发之际,皇命宣告林子文无罪,当即获释,夫妻团圆。陆素贞感激涕零,没有条件回报,只能用“红嘴绿鸯哥”(菠菜)的家常便饭感谢救星,成为清官顾鼎臣廉洁拒贿的又一个美谈。
|
|
|

顾鼎臣在世67年,不但为民排忧解难,功德无量,而且在其他领域也卓有建树。如文学上著有22卷《未斋集》,并见《四库总目》。医学上著有《医眼方论》,为民解除病痛
昆山市文物保护单位《戒石碑》标志碑
标志石旁边的两块“公生明 廉生威”的石碑就是有名的戒石,将顾鼎臣的清官形象标榜得淋漓尽致。意思是“只有公正才能使人明辨是非,只有廉洁才能使权力生威”!这是明人曹端在《官箴》中撰写的警句,用在这里再恰当不过。顾鼎臣就是“公生明,廉生威”的一位清官典型。其告诫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昆山东亭旧有“玉山佳处”,此处是进亭林公园正门后的一块壁照,题词“玉峰佳处”,两者乃有异曲同工之妙。

琼花为昆山市市花,是“玉峰三宝”之一,名扬海内外。琼花,属忍冬科,系半常绿落叶灌木。外形由八朵白色雄性小花组合而成,因而又称“聚八仙”。花呈扁平,形似花环,而每朵小花又由五朵花瓣组成。其花后结实,绿如翡翠,待秋后籽熟,又转为赤红,犹如粒粒红宝石,悬于树梢。古代诗人盛赞她为“天下无双独此花”。

亭林园中最大的一棵琼花,树龄已有300多年了,树冠周整,玉花繁盛,堪称今世“琼花之最”。为保护古老名花,亭林园专门建设琼花景观,于1990年在“昆石馆”北侧,辟地460平方米,建“琼花园”,栽种琼花树30株;2000年,在西山风景区,凌风阁以北,辟地2100平方米,再建一琼花园,命名为“丹实琼芳”。
琼花是我国独有的古老珍稀花卉,亭林公园中最大的一棵花树,连理交枝,树冠周整,玉花繁盛,堪称今世“琼花之最”。每年花开盛期,天天吸引上万的中外游客前来观赏。昆山琼花在布局上更是别具一格,标新立异。当时栽培它的人有意识地将琼花与广玉兰种在一起,依了古人“
玉环飞燕原相敌”的诗句,将飞燕迎春式的玉兰花比作我国汉代美女赵飞燕,而将八朵一环,环环相连的琼花比作唐代美女杨玉坏。两种花几乎同时开放,这样一来,既能欣赏名花风采,又能追想美人丰姿,那可真是匠心独运、绝妙无双!
我们游览此园时不是琼花的开放季节,特搜录以上两张琼花盛开时的图片,以作对照。


琼花的说明石碑

游览结束后我们从公园的正门(东门)出来,乘109路公交到甪直转车返苏。回首看一下亭林公园的大门很有气派,整天的游览也很满意。

大门前的照壁上面是赵朴初先生题写的”亭林园“三字。
大门前的石牌坊。上方正中“玉出昆冈”四个大字十分显目。牌坊的两根花岗岩大柱上,南北两侧镌有原上海新民晚报副主编、邑人冯英子撰楹联两幅,柱阳的一幅,上联为“归奇古怪峰高文笔毓千秀”,下联是“玉润石灵山名马鞍传万方。”1992年由著名书法家周慧珺书。柱阴的一幅,上联为“亭亭秀秀此间洞幽桃源阁胜翠微”,下联是“林林总总是处莲开并蒂华结琼瑶”。1992年冬由著名书法家张森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