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昆山亭林公园(一)

(2016-09-17 13:33:10)
标签:

亭林公园

昆曲博物馆

玉峰山

盆景园

分类: 景点留影
        亭林公园位于江南水乡昆山城内西北隅,园中玉峰山形似马鞍。从苏州城东到上海之间,百里平畴,只此一峰独秀。因此公园地理位置非常好认。玉峰山所属 1906年始辟地为马鞍山公园,1936年为纪念顾炎武改名亭林公园。占地850余亩。
亭林公园绿水青山,景物天成,四周曲水环绕,山川相映,素有“江东之山良秀绝”之誉。园林专家陈从周评价为“江南园林甲天下,二分春色在玉峰”。
园内古树名木繁多,四周曲水环抱,山中奇峰怪石林立,名胜古迹遍布,人文景观比比皆是,古有七十二景之说,历为游览胜地。。
       从苏州到昆山可以乘坐长途客车或公交车。近年来城际公交的发展大大方便了旅客,我们乘坐地铁一号线到终点钟南街换乘昆山公交C1线到登云学院,再换乘昆山118公交就直接到亭林公园了。

昆山亭林公园(一)
        这是亭林公园的西门,西门也很气派,劈对玉山高峰,四周绿茵,我们的游览路线是从西门进,从西向东游园,游毕从东边的公园正门出。

昆山亭林公园(一)
         亭林公园的导游图,园子很大,景象丰富多彩,体力差的可先乘坐游览车转一圈20分钟,然后选择喜欢的景点细细游览。
昆山亭林公园(一)
     玉峰山处于亭林公园中心,高80.2米,方圆百里,再无第二个山丘,望上去满山苍翠,而且山石洁白似玉,世称玲珑石,因而此山有“真山似假山”之誉。玉峰山分东、西两峰,东为擘云峰,西为紫云岩。擘云峰的半山之际有亭,为清道光年间两江总督陶澍所建。山之东麓有刘过墓。刘为南宋著名豪放派爱国词人,号龙洲道人,与辛弃疾和陆游友善,著有《龙洲词》等。旁侧有洞,清泉涓涓自洞顶流下,洞额篆书:水帘洞;其上有数丈巨石壁立,镌刻:孽云峰。紫云岩为山之主峰,多危岩怪石,自然景色胜于东峰,有翠微阁、玉峰亭、文皂峰诸景。
昆山亭林公园(一)

       公园西部为休闲区,山上奇峰怪石,山下绿茵,碧池,凉亭,靠椅等适合游人休息,散步,读书,谈心,和垂钓等活动。
昆山亭林公园(一)
      依山而建的一排黄墙寺庙,比较破落,大体是一些土地庙。
昆山亭林公园(一)
                                    沿墙一路东行
昆山亭林公园(一)
 
      继续向前走,见到一个祖冲之像,祖冲之(429年一500年)字文远,刘宋时代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的主要成绩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个领域。此外,刘宋记载,祖冲之精通音律。擅长下棋,还写有小说《述异记》,祖冲之著述很多,但大都已失传。祖冲之的儿子祖暅之也是数学家。这里怎么会有祖冲之的像?。原来464年(南朝宋大明六年),祖冲之曾被调到娄县(今昆山东北)作县令。也算和昆山有点关系吧。为了纪念这位中国古代伟大科学家,作为在昆山工作过的圆周率之父,在圆周率之日忆先贤,在这一天举行了祖冲之纪念活动,,同时,全国第一座农村天文台一一昆山蓬朗中心小学天文台正式命名为祖冲之天文台。
昆山亭林公园(一)
         
                    落星潭,传说中的天外来客流星雨中的一块陨石降落于此。

昆山亭林公园(一)
     一路走去,还赏到为纪念当年消灭了血吸虫而造的纪念亭,毛主席挥笔书写的送瘟神诗篇,

昆山亭林公园(一)

昆山亭林公园(一)

      盆景园是亭林公园的一大景点,规模不小,可与苏州虎丘万景山庄的盆景园相媲美。进入盆景园即可看到一座照壁,造型也是一个大盆景,两边是花瓶门。

昆山亭林公园(一)
                             花瓶门内望进去是陈列的树桩盆景。


昆山亭林公园(一)

                          盆景摆放有序,品种繁多,造型各异。

昆山亭林公园(一)
                 这儿游客较少空气分外清新,古树与盆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昆山亭林公园(一)
                                     树木茂密之处的硕大盆景。
昆山亭林公园(一)
                   盆景园的另一出口 。据介绍根据公园规划将 拆除这一带的动物园、游乐场、盆景园并进行改造(盆景园地块将改造为箓竹居)  。下次再来就不是这样了。             
昆山亭林公园(一)

    亭林公园的山道旁、池塘畔遍布着一座座轻盈秀气的雅亭。亭林公园中的各种亭子不下有二十来处,有明清的、民国时期的、解放后建的;有方形的、六角形的、梅花形的;有敞开的、楼阁式的,千姿百态,各逞其美。还有亭子中的柱联、横匾,又是人们对文化艺术的享受和对历史知识的累积。图为观龙亭位于荷花池北,程振旅题写亭匾。

昆山亭林公园(一)

      绿池对面可望见“玉峰”石牌坊和龙亭桥。龙亭桥东西向横跨于从玉峰山直泻而下的龙泉涧上,花岗石单孔拱桥,但拱圈为青石,纵联分节并列筑砌。始建于元至正初(1341)年,由僧希颜建。此桥原建在甲子弄河上,1992年甲子弄河填没,桥被移建于此。
昆山亭林公园(一)

                             继续往东行,道路右侧是建筑,左侧是绿池和登山道。

昆山亭林公园(一)

  过盆
景园往东玉峰山下有 一登山道,首映入眼的是额有太仓著名书画家朱屺瞻题字“玉峰”两字的四柱花岗岩石牌坊。两侧分别是经幢一座和一棵千年古银杏树。由此可登上玉峰山。
昆山亭林公园(一)

   一座经幢式灵塔,六角形,上下三层,上二层安置灵骨,下层供焚烧香火。南、西两面有字。南面的字为:“十方比丘尼及优婆夷囗塔”西面的文字是:“乾隆戊申住持沙门伟明囗”。和尚尼姑同葬一塔,倒也少见。
昆山亭林公园(一)

    在玉峰山腰,龙亭桥因东西向横跨龙泉涧而名。是亭林公园内建在玉峰山上的唯一桥梁。花岗石单孔小型梁桥,无桥墩,两端石梁直接搁在山涧两侧的山石上。桥上山荫浓翠,桥下涧壑深邃,景色特险尤幽


昆山亭林公园(一)

    在牌坊前东侧墙下,竖有一“三贞碑”,立于明嘉靖十一年(1532),为纪念本地李氏、薛氏、黄氏三位贞烈女子所立,距今已有480余年。全碑为石幢形制,呈正方形,顶端略有损。碑残高约1.3,每面宽0.8米,碑除北面无字外,其余三侧,分别用篆、楷、行书三种字体刻录了碑文,东面刻方鹏楷书“三贞祠铭”、南面刻周伦行书“三贞祠颂、”西面刻王纶篆书“三贞祠赞”。记述了李氏、薛氏、黄氏三位女性的贞、孝、节、烈的事迹。“三贞祠铭”写道:“吾邑多贞妇,然李之节、薛之烈、黄之孝尤显……。”具有较高艺术价值。

昆山亭林公园(一)
      图为三贞祠碑 昆山市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碑。
昆山亭林公园(一)
                                                                          千年古银杏  

昆山亭林公园(一)
        
          山路两侧,有“云根”,“龙泉”等摩崖石刻。

昆山亭林公园(一)
                           再往上就登山了!
昆山亭林公园(一)

                                                      回到池边昆山亭林公园(一)
      去昆山,自然想到她是昆曲的发源地。巧的很,在亭林公园就有昆曲博物馆。昆曲博物馆是一座三进进深的院落。大门朝北,面对玉峰,在砖雕的门楣镶嵌着“昆曲博物馆”的五个字。门前有一对石狮,相对而视,

昆山亭林公园(一)

   博物馆占地不大,进门就是一个精致的江南小园,图为陈列馆参观序言。在陈列馆里,你既可以了解昆曲的源流,又可以看到对昆曲发展有贡献的魏良辅、顾坚这些文学史上不会遗漏的名字。你会看到墙上雕塑的四大名剧:昆曲发展鼎盛时期明代梁辰鱼的《浣纱记》,汤显祖的《牡丹亭》,在杂剧传奇总体成绩逊於元、明的清代,却使当日的戏剧界放射出异样光辉的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你还会看到昆山多个知名戏班的发展传承轨迹和活动范围。作为外地人也许你不熟悉这一串串的地名,如果不是戏剧工作者你也许不了解这一个个昆曲演员的名字。但是,你不得不佩服昆山人传承历史、保护文化遗产的敬业精神。不得不佩服他们将昆曲这一中国文化瑰宝发扬光大的可贵精神

昆山亭林公园(一)

         进了院子,就可看到伫立在院子中的太湖石,
昆山亭林公园(一)

穿过了第二进的陈列昆曲形成与发展的展览,再向里,就走到了第三进——戏台的前面。四面两层楼的建筑环绕着中间一块空地,南面是舞台,对面和两侧就像观众的包厢、看台。就是活脱脱的一个大型昆剧院

昆山亭林公园(一)

戏台两侧的建筑,它们是观戏的两层楼长廊,二层的长廊上放置了一些桌椅,供观众坐着看戏,它们基本上是和戏台连为一体的,只是西侧的长廊要比东侧长廊宽些。


昆山亭林公园(一)

戏台坐南朝北,为单檐的歇山顶。双檐略略起翘,有灵动轻逸之意;额枋为金黄色,有富贵华丽之态;前面台口的两根柱子呈红色,有喜庆纳福之感。

昆山亭林公园(一)


戏台的基座从地面到台口约 2.5,台宽约7.5,台深约7。台口前一0.3的木栅栏,东西两侧以靠作为栏杆,台后的出将入相两小门留着,东侧为出将是演员出场时走的小门,西侧为入相是演员入场走的小门。演员是不会从我走上戏台的梯子来进入戏台进行演出的,昆山亭林公园(一)

不论东侧还是西侧,在两小门的中间为拱形木框架,在它的上方有一卷起的帘子。没有演出时卷起,可给人感觉到戏台的空间增大了。如有演出时将帘子放下,那就成了一道分割前后台的屏风,我惊讶地发现这些小地方处理的颇具匠心!在藻井的边缘处,安置着演出时用的舞台灯,并预留着多盏舞台灯安置的空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安置。只是,我没有发现戏台上有显示屏,显示屏上打上字幕,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听懂唱词、理解唱词。


昆山亭林公园(一)
在两侧的建筑与戏台以及戏台北面的建筑之间,形成了一个广场,此广场约有300多平米,可以容纳百八十观戏。沿着底楼的外墙与广场之间建造了水池,想来是想模仿有些水中戏台的意境。

昆山亭林公园(一)

      展馆由上海同济大学专家精心设计,它以昆曲水磨腔为构思,把溪水引入馆内,运用传统的古建筑园艺,以戏台、观演楼为主体建筑,轩、阁、楼、台、回廊,古色古香,绿树粉墙,相映交辉。2005年,昆山市人民政府对馆舍和内部进行了全面修茸,部分改建和内部重新布馆,总投资约400多万元。馆内设昆曲展厅7个,馆藏昆曲资料等,内容丰富。
昆山亭林公园(一)

       展示的是昔日昆山城隍庙戏台举办“玉峰曲会”的盛大场面,以坐唱形式演出的民间职业组织“昆曲堂名”,和昆曲所使用的服饰、乐器等。
昆山亭林公园(一)

                                                     戏服展出,应该是牡丹亭的戏服。
昆山亭林公园(一)

           “昆冈幽兰”,用硅胶材料制作的蜡像,高仿真地将昆曲创始人表现得栩栩如生。图为作《浣纱记》的梁辰鱼蜡像。
昆山亭林公园(一)
  东侧的外墙上雕刻了清代洪昇的《长生殿》中“定情”、“絮阁”、“惊变”、“埋玉”的四折;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中的“访翠”、“守楼”、“寄扇”、“题画”的四折;西侧的外墙上雕刻了明代梁辰鱼的《浣纱记》中“前访”、“打围”、“分纱”、“泛湖”的四折;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中的“惊梦”、“写真”、“拾画”、“回生”的四折。这四出戏可谓昆曲历史上传世经典,而现在还在舞台演出的昆曲,也就是包括这四出戏在内不多的昆曲。演出其他的昆曲,也是为数不多的折子戏而已。
 
昆山亭林公园(一)

    走出昆曲博物馆,前面快到顾炎武纪念馆了(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