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旅途,常常是一个人独自行走,也常会有寂寞同行,孤独相伴。一个人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应该做什么?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经得住孤独,恐怕是最好的答案。
1991年的春天,我是在内蒙古科尔沁草原一个哨所度过的。哨所在距离营房10多里路远的山坡上,再往上走就是高压电网,目光所到之处除了连绵的群山还是连绵的群山,再有就是荒凉的石头和枯草。尤其是电网外面,因为草被牛羊啃光了,碎石和羊屎牛粪直接暴露在山坡上面,便显得更加突兀,呼啸的寒风毫无阻挡地上下飞舞着,吹得人脸上火辣辣地疼。于是,战士们便把这种环境形象地成为“白天兵看兵,晚上看星星,风吹石头跑,夜晚伴狼声”。
哨所就俩人,除了我和一个辽宁铁岭的老兵之外,就是一条我们自己养的黑色的小狗。吃的喝的包括取暖也全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那时候还没有电视,收音机也没有信号,报纸一律是“晚报”(每周下山的时候顺便取一次),所以文化生活相当的匮乏。刚开始的时候,每天写写家信,看看书,读读报,劈柴做饭洗衣服,投投篮球打打羽毛球,感觉还挺好玩挺充实的,但时间一长,无聊和寂寞便一次又一次涌上心头,常常会坐在石头上望着电网外山下袅袅的炊烟发愣,想着家里人这时候都在做什么,妈妈是否想我了。但寂寞有寂寞的好处,也是在那样的岁月里,学会了“除了不会生孩子之外所有的生活本领”。
1994年的秋天是在重庆大学校园里度过的。有一天晚上月亮特别的圆,下了晚自习后,我和一同学到校门口花一块钱买了十斤橘子,坐在校园里一边大快朵颐一边唠嗑,唠着唠着,不知怎么就说到了生日的话题,于是突然之间也便恍悟,那天正是自己的生日,也算是无意识中犒劳了自己一把吧。
离开家乡第十个年头,在黑龙江一个名叫“亚沟”的山沟里,我再次迎来了自己的生日。由于生活艰苦,交通不便,各方面条件都有限,地里位置又太过于偏僻(监狱在外面三公里外,所在住地被称为第二监狱),难得出去一趟。生日那天正好轮到我可以请假外出,于是,出门之前一个屋的“难兄难弟”们便告诉我,一定要带只烧鸡回来给大家打牙祭。到了市里,买了烧鸡之后又买了些瓜子和水果(犒劳兄弟们也不能太抠是不是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17EN00SIGG.gif
也常常,以忙碌掩饰自己的孤独,把工作当事业干,让激情与梦想在青春的旗帜上飞扬;也常常,把浪漫与诗意寄语文字,渴望给未来留下一份充实一份回忆;也常常,会以“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方式”自嘲,当别人灯红酒绿的时候,当别人万家团圆的时候,当别人夜夜笙歌推杯换盏的时候,总是自己给自己以这样的安慰,一本书,一杯茶,陪我度过漫漫长夜。
今夜,又是这样一个独处的时候,这也是相同夜晚和白天的第N百个的重复,没有到月光下倘佯,没有去沙滩上漫步,而是独自一个人静静地坐着,在“烛光里的妈妈”陪伴下,静静地想一些心事,想一些熟悉的人和曾经的事。不觉地,也便突然想起数年前写的一首诗的其中两句:每当这样的时候,总是想走又想留,要走就走到天涯海角,要留就留到生命的尽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