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补充剂的迷思1

(2014-12-01 15:30:45)
标签:

杂谈

经常会被问到下面这些问题,不是警官回答得不耐烦,而是发现大家依然对这一类产品有很深的误解,写了很多的偏专业风格的科普收效甚微,于是有了这么一篇吐槽模式火力全开的文章,作风不够严谨但是目的就是让所有人都看得懂,相信你们的钱包会感谢我的。

警官乐于分享知识,但不是问一句答一句的SIRI,况且警官这个SIRI可不是实时回复,要不被淹没要不就是几天后才看见后回答,多用微博内搜索,找寻相关的产品,真的,每天各位同学问的产品和成分,90%以上都写过分析和长文。

尤其是什么酵素,青汁这些,搜一搜。



保健品?
其实非常讨厌这个词,听起来似乎就是“健康的保证”,其实supplements的直译是什么?补充剂,不是“大补”的那个补,而是补充的补,所以我也不喜欢说补剂。
所以,它们就是食物界的“二奶”,健康界的“备胎”,你要跳过正室直接娶二奶么?然而很多人就是这么做的。

补充剂不是药物
每天都有人来问警官,爸爸妈妈有高血压糖尿病这些药吃什么补充剂呀?
警官理解各位的孝心,也能理解老一辈许多人迷信这些产品,与其被不法分子传销组织忽悠买一堆垃圾回去,还不如买正规的产品,确实没错。但是药物都做不到或者做不好的事情,补充剂更加做不到,请永远记住这句话,补充剂是健康饮食的锦上添花,而不是随意生活的保护神,更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真正到了下疾病诊断的时候,就应该在调整生活习惯的基础上药物治疗,确实有很多出现在补充剂的成分,出现某些慢性疾病的二三线药物名单中,但是一般都是“二三线”,不是一线药物,它们的治疗有效率都不高,不要耽误治疗时机!!!

如果能做到调整生活习惯,加上药物控制,那么有一些成分确实能够减少这些疾病导致的并发症,例如硫辛酸,辅酶Q10,鱼油这几位,它们也被研究得很透彻,如果真的想尽孝心,尽量从这几个成分中挑选吧,不过需要提醒一下这些成分的使用并不是没有禁忌的,一定要认真做功课。

怎样做补充剂的功课?
很多人叫着嚷着要买这个吃买哪个吃,其实对这方面一窍不通,警官只能奉劝一句,没有做够功课就不要买。
什么?看不懂英文?不好意思那你就等着被百度百科和各种广告骗吧。
什么?不懂医学原理,人体知识?学点医学常识是非常有用的,非常非常非常有用,如果说什么方面的知识能够最短的时间内提高你的生活质量,那么不用考虑了,一定是人体科学,不需要学得很透彻,日常生活中防骗防身,关键时刻可以救命。
什么?这些化学成分记不住?网络这么发达,不需要你全部装在脑袋里面,但是关键的关键在于,你去哪里找最为正确客观的知识,而不是找到一堆广告词。

推荐一个网址,webmd的补充剂查询,他家做得非常客观且通俗易懂,如果结合wiki的话,基本上某个成分你就会有一个大概的认识。
http://www.webmd.com/vitamins-supplements/

这个牌子是不是靠谱?
警官有一套非常粗暴,但对小白行之有效的方式,判断一个牌子是不是靠谱。
不是让大家去查备案什么的,记住下面几条可以让你少浪费钱,不想解释是因为不想引来口水仗,大家自行体会就好。
1.选国外产品。

2.选美国或者是澳洲,英国,北欧这些地区的产品。

3.在这些地区的大型补充剂网站上面搜索,例如bodybuilding,vitacost,iherb,vitamin shoppe,如果能找到基本上就不是三无野鸡或者假进口牌。当然,那些耳熟能详的品牌一般都是自己做网络行销,例如GNC,halland,puritan之流,那么你只需要去官网买正品就好。

4.如果在大型网站上找不到这个产品,那么我们进入下一步,将其中一到两个主要成分,在这些补充剂网站上搜索,看看有没有出来类似的产品,如果有很多,那么比较一下这些产品的区别,看看含量和定价会不会差很远。多搜多比较,其实你就心里有数了,如果没有或者只有一两个,Hoho,你愿意做这个特殊冷门成分的小白鼠吗?

5.冷门成分真的不要去试了,除非你对自己的钱包,学识和身体素质很有信心,真的,保健品厂商要么就是踏踏实实做基础成分,薄利多销赚个与食品类似的利润,要么就是靠包装和广告来卖个高价,努力投向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大陆期望能骗一个是一个,真正有实力的是凤毛麟角,大部分都是用原料商的实验数据,自己东拼西凑捏个产品出来,真的有那么石破天惊的研究发现,科学奇迹的产品,辉瑞罗氏这些每年烧掉几亿美金还只做出一两种重磅药的厂商老板还不赶快找块豆腐撞死?

6.化妆品厂商的保健品,大家都追求beauty inside out,所以这些厂商也乐得推出这一系列产品,请放心它们是不会专门招募一堆医生和营养专家来开发个几年做实验的,交给别人代工就足够,包装和宣传是它们的强项,高利润是它们追求的唯一目标,不过它们一般走稳妥保守风,吃不出什么大问题,有钱任性可以买回来装点梳妆台。某日本牌和某美国牌粉丝很多,不想点名,但是只要认真分析一下他们的产品制定策略你们就能恍然大悟了,那就是,它会把同一诉求(或者说差不多的诉求),拆分成几种产品,其实按照它使用的活性成分,总共加起来也就几百个毫克,但是拆分成无数个药丸,装在不同的瓶子里面分开销售,这说明了什么?无非就是想多卖一瓶,而且如果你只买其中一种觉得没有效果,他们也可以堂而皇之告诉你,这是需要搭配他家其他产品一起吃才会有效果的,随后ABCDEFG全部买齐了以后,你或许也不会在乎他们能有什么效果了。

7.药厂的美容类保健品,一般这样的厂商都还算负责,最终出来的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也有保证,它们会做正规的实验,也会在正规的专业期刊上面发表论文,因为药厂想要做人体实验就是轻车熟路的事情,虽然样本数量不多,但是也足够保证短期内,记住,是“短期”内的效果和安全性,这个期限是多长,请找它发表的文献。


最后放送你们爱问的美白丸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调查,目前只有两种类型的产品觉得比较靠谱。

首先就是氨甲环酸,也就是止血环酸或者是传明酸,第一三共在这个方面做得不错,但是,它只适合黄褐斑,想整体美白的就不要指望了,是的,黄!褐!斑!千万不要搞错!!千万不要引申到雀斑和晒斑!!!!!它有一定的副作用,但是也没有想象中血栓那么可怕,因为治疗出血疾病使用的量是治疗黄褐斑剂量的两三倍。

另外就是内防晒的一大类成分,其中效果最确切的就是PL精华,Polypodium leucotomos,这个成分警官写过很多次,请在微博内搜索。

而日系很爱用的半胱氨酸,维生素,谷胱甘肽这些,个人抱观望态度,有些能够减少紫外线损伤,有些是干扰黑色素产生,效果不是很明确,不过确实有很多人说有效,这一类产品,从安全性上来说并没有问题,许多蛋白质里面就有这些氨基酸。

美白还是尽量从皮肤外涂入手吧,黑色素的前体也就是酪氨酸,多巴,多巴醌这些代谢产品,它们在体内还是参与了很多很多生理效应的,胡乱干扰会不会造成别的方面的问题,真的很难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