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DW:如何找到人生的第二份工作

(2015-09-14 07:56:28)
标签:

教育

分类: 从人大附中到大学社会

梦里江河的话:

DW是人大附中2010届14班、北京大学2014届光华管理学院毕业生,先后在北京、上海工作,并在个人公众微信平台“DW月谈”持续发表文章。我以前转载过她几篇文章,以后还会转载。

 

如何找到人生的第二份工作

2015-09-08 DW月谈  微信号 DW_Journal

DW:如何找到人生的第二份工作
虽然我很早就想好了要去上海,但我并没有很早开始找工作。甚至当我提出辞职的时候,我还没有开始找工作。这个时间顺序安排的的确不甚合理,即将失业的我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有一天晚上,我在梦中梦到我因为没有工作,住不起北京的房子,于是只好搬到了咸阳,看守秦始皇陵。然后我就从梦中惊醒了,感到不能这样继续下去,要尽快找工作。


然而,当我告诉一些年纪较长的同事我还没有找到工作时,他们却大手一挥,露出了不屑一顾的表情。S大叔说:“找工作根本不是个问题。你先想想我们要去哪里吃告别饭,这才是重要的事。”


可是找工作真的这么容易吗?我对此表示深深的怀疑。因为我连校招都没有参加过,所以找工作对于我已经是一件非常遥远的事了。我打开自己的简历,发现最新版本还停留在大三,真是落满了时间的尘埃,也不知还能不能再擦亮了。而想到面试,我顿时想起我在面试中好像挂掉了很多人,前一段时间我还因为一个人不能口算等比数列求和而把他挂了,这真是太不好了。也不知道我自己能不能面试成功。


于是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踏上了求职的征程。然而,出乎我意料的是,征程还没怎么开始,就已经结束了。我在开始找工作的第二天,就遇到了我现在去的公司。加上这家公司,我总共面试了3家公司。总计历时不到一周,然后我就进入了离职前无事可做的阶段,只好每天在城里散步2-4小时,最后看了看我心爱的北京城。


但是通过这件事,我也深刻地理解了找人生的第二份工作和找第一份工作有什么不同。事实上,这完全是两件事。想来我的同学们大部分还在上学,即使有些同学已经工作了,绝大部分人还没进入换工作的阶段,我想也许应该讲讲这件事,也许等我的同学们想跳槽时,也可以看一看。


首先,校招和社招是基于完全不同的动机。校招本质上是基于供给的招聘。每年7-9月,无论世间万物如何变化,都会有一大批毕业的学生进入劳动力市场。即使企业在夏天并不缺人,他们也要从这庞大的劳动力供给中汲取一些新生力量,以便未来需要人的时候能用上。


而社招,则更多是基于需求的招聘。总体来说,社招招人的目的都是为了迅速填补某岗位的空缺,最好一分钟适应期都不要有,迅速填补业务发展或是有人离职的职位空缺。以我以前的经验来看,我 team 加大社招力度的原因,都是我等基层员工拉着老板苦苦恳求:“老板,活真的太多了,再不招人,我们都要累死了。”虽然这只是一句恐吓,但是人手不足的确会促进社招进程。


所以社招本身是一个劳资双方更加平等的活动,有的时候招聘单位会比求职者有更加迫切的需求。像我工作忙碌的时候就特别希望招人来。在这种情况之下,很多校园招聘需要的伪装就不用了,比如辞藻华丽的简历已经不再重要,因为你做过的事情才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明。又比如说,当一家公司在社招中反应不积极,那也不用积极求索了。也许这家公司不适合你,也许这家公司正在裁员,你想去的那个部门正在被整个裁掉呢。如果有公司真的希望你去,他们是会积极联系你的。总体来说,不要枉费心思,追求那些不喜欢也不适合你的事。


在我开始工作后,我经常见到一些狂热的本科求职者。尽管他们申请的工作有时并不适合他们,狂热求职者们都展现出了一定要“拿到offer”的渴望。当然,我当年也同样是狂热求职者,在找实习时对于所有的实习都不放过,然而时至今日,我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做了自己不适合的工作,下场会非常惨烈。举个例子来说,高考后去了高分院系的同学,现在都安好吗?所以到了现在,我已经度过了盲目狂热的阶段,在社招中只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了。


其次,社招的重点也不是面试,而是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也许是因为上学时面试的各种悲剧,我在社招中面对面试依然严阵以待,然而却发现时代已经变了。社招的面试与其说是面试,更不如说是一个双方互相了解沟通的过程。沟通中,公司既想了解你,你也要了解公司,只有在双方都觉得合适的情况下,才会继续之后的流程,简直和相亲一样。


所以在社招的面试中,坦诚相待,发现自己是不是适合这份工作才是最重要的事。我在大学时参与并围观了很多的 mock interview (模拟面试),看着大家准备了各种各样的答题模板,一遍遍地练习回答“我最大的优点是注重细节”、“我喜欢超长时间的工作”、“我的主要缺点是无法拒绝别人的要求”。这些练习看起来真是非常努力,但是却无法帮助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对于校招来说,同学们大多数是否不知道工作是什么样的,所以伪装一下,努力找到更好的工作,也许是有帮助的。但工作之后,如果体验了这么多工作,还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事情,想过什么样的生活,那就太遗憾了。所以社招的重点是发现更加贴合理想的工作,在理想工作出现时快速抓住机会,而不是准备一些不属于自己的优点。


最后,社招找工作的最重要一件事是认识对的朋友,没有之一。


在社招中,找熟人内推几乎是唯一可行而高效的方法。海投简历真是非常缺乏意义和效率,因为HR不太会重视邮件里浩如烟海的简历,而你在投简历时也无法对公司进行有效的评估,双方都是盲评,效率真是太低下了。当然,我想 LinkedIn 还是有用的,虽然我没有用到,但听说我的老板们互相是在 LinkedIn 上认识的,着实说明职业社交网络有其威力。


所以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所有给我介绍工作的朋友们。我一直觉得给人介绍工作是莫大的信任,因为如果推荐的人不给力,推荐人也会声誉受损,简直是连坐。所以还有这么多人给我推荐工作,着实是非常感激。当然特别要感谢肖师兄,因为他推荐了我后来找到的这份工作,使我的找工作征程只持续了不到一周。


7月的时候我和几个大学同学吃饭,同学听说我要换工作了,激动的对我说:“等你找到了工作,一定要写写你怎么找工作的,这样我也可以学习一下经验,看看到底怎么再找一份工作。”在我短暂的工作经历中,我见到过工作中各种各样的艰难,比如竭力迎合遥不可及的目标、寄予厚望的项目惨遭失败、苦苦做出的产品突然被关闭。然而没有一种痛苦比得上没有工作的痛苦。说来说去,工作中的艰难都建立在“有工作”的基础上。没有工作,才是真正的灭顶之灾。所以还要再次感谢帮助我找工作的各位,正因为有了你们的帮助,我现在才能每天吃肉,过好生活。

 


最后讲一个找工作中的有趣故事。


在友人的介绍下,我也向某大公司投了简历,然而没有收到任何回音。作为心态平和的求职者,我对于简历没有回应的情况一律归咎为“适合我的部门没有 headcount”或是“这公司已经不行了”。然而,某大公司看起来并不是这两种情况。于是我困惑了一下,但没有深究这个问题。


在我开始工作几周后的一天,我突然收到了大公司HR的电话,邀请我去面试。我有些震惊,告诉她不好意思我已经开始上班了,所以可能不用面试了,非常感谢。


HR听上去也很震惊,于是问:“我看你的简历才投过来一个多月,你一个月就找到工作了?”


这是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我陷入了沉思。是啊,我怎么一个月就找到工作了呢?但是事实上我的确开始上班了,于是我感谢了HR的好意,并在她的邀请下成为了QQ好友,显得十分有礼貌。


这件事告诉我们,如果给大公司投简历没有回应,那可能仅仅是他们需要一点时间。只有有耐心的求职者,才能叩开大公司的大门。


 

 

 

 

 

成果斐然的二个月 by DW

2015-09-08 DW DW月谈
DW_Journal

 

 

今日我打开2个月没见的公众号,发现粉丝数量竟然没有变化,你们真是好心人。作为消失了两个月的作者,我也应该和朋友们分享一下这两个月的进展。说实话,这可真是成果斐然的两个月。


在过去的两个月中,我完成了辞职、找工作、进行二战欧洲主要参战国巡礼旅行活动,搬家到上海,订婚,等等多项重大活动。中间还不乏一天之内自驾到上海等冒险活动,但也的确收获了令人惊喜的经历。


当然,这两个月的一切活动,除了自己旅游这件事之外,都是为了实现订婚的终极目标。因此也感谢所有的祝福和支持。祝各位也能获得幸福。

 

 

如果你想以后看到我的文章,请关注DW_Journal,或点击本文标题下方的“DW月谈”关注本公众号。如果你想看到往期文章,请点击文章下方的“阅读原文”,即可查看过往文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