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7月25日
星期五北京青年报
在学校是人见人爱的好学生,回到家就完全变了样,家长拿这样的孩子该怎么办?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丰台实验学校校长石磊表示,这种情况并不是个例,如果家长能够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通过沟通,了解孩子的真正想法,并引导孩子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尊老孝老的习惯,孩子就会逐渐转变。但如果不引起重视,不及时矫正,就极易造成孩子性格上出现两面性。
案例
家长刘先生:孩子在学校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既懂得尊重师长,又乐于帮助同学,但是一回到家后,完全变了一个人,处处和父母顶撞,特别任性无理,请问这种情况怎么办?
专家观点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丰台实验学校校长石磊:许多学生之所以有这样的表现,是与青春期心理特点密切相关的。青春期的学生已经开始有了存在价值意识,他们不希望自己在同学中是一个被忽视的人,希望自己是受同学关注的人,在同学中是有地位的人,因此他们更在乎同学对他的评价、对他的认可。
学校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是有明确要求的,而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就会得到教师的认可和学校的嘉奖,而这些是学生在同学中体现自身存在价值、获得认可的最有效的途径。所以大多数孩子都会选择这样的途径,去赢得同学的认可。因此在学校,多数学生就会约束自己做个好学生,回到家以后,情况却大不相同。
家长因为孩子的不良表现批评唠叨时,他自然就表现出叛逆的状态,是因为他心里很清楚,全家人都视同他为宝贝,无论他有什么样的表现,哪怕让他们极度生气,他们内心深处对他的爱也是不会改变的,所以他不必担心家中的表现会影响自己的“形象”。而问题就在这里,他没有认识到,作为一个优秀的人,如何对待长辈、在家如何表现同样反映着一个人的修养,久而久之形成的习惯,一定会反映在你的个人修养上,而这修养是你掩饰不了的,所以应该全面地优化自己。建议家长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些尝试。
第一:定期进行家校沟通,使家庭教育能与学校教育彼此配合、互相融通,特别是当孩子在家中表现有进步时,可借助班主任的力量,肯定和表扬孩子,让他得到同学的夸奖与认可。
第二:家长要多做一个倾听者,耐心听听孩子对家长的教育方式是否愿意接受,比如说唠叨、总看到不好、听不到夸奖等。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内心所想和他的真正需求。
第三:针对孩子的所需,召开家庭会议,达成教育孩子的共识,制定家庭约定。孩子也要参加家庭会议,所有的约定要得到孩子的认可。家庭约定要体现家庭成员间关系的平等,要求一定要明确具体,少而精,让孩子容易做到,比如如何与长辈沟通等。家庭约定还要做到奖惩分明。
第四:有了家庭约定,家庭成员就都要自觉遵守,孩子如果违反就要照章办事,而不能心软放过孩子,好习惯培养是需要时间的,所以要坚持。
(话题征集:在育儿的过程中,您有哪些困惑、迷茫?请您与我们联系ansu@ynet.com,也可在微信订阅号上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回复,并针对您的话题进行探讨。)
文/本报记者安苏
源地址:http://epaper.ynet.com/html/2014-07/25/content_75455.htm?div=-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