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男孩危机的研究结果和不同解读

(2009-12-22 08:33:37)
标签:

男孩

应试教育

男生

孙云晓

美国

教育

分类: 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

梦里江河引言:

    关于这一现象,谁都有自己的解读。梦里江河也说一句:和平年代更能发挥女性的优势。

 

转贴之一:

         “男孩危机”引热议  老师称家长过度呵护导致低能 
                            《北京晚报》
 

    曾几何时,男孩成了“麻烦”的代名词:调皮捣蛋、胆小怕事、成绩不如女孩好,辍学率、犯罪率比女孩高……日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的一份关于“男孩危机”的调查报告再次证明了这种状况,(梦里江河注:孙专家是该报告的第二作者)调查提出了“今日男孩为什么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全面落后”的疑问,这无疑加剧了无数男生家长的焦虑,针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在网上网下进行得相当热烈。

 

老师:家长呵护过度导致男生低能

 

    对于“男孩危机”这一现象,记者采访的几位老师都表示,这种现象确实存在。在北京西城区一所普通高中任教的张老师告诉记者,在她的班上,无论是班干部还是学习尖子都是女生,而男生相比起来,就显得很弱势,他们主要的问题是做事胆小,没有男子汉的冲劲儿;很懒,无论是生活自理还是学习能力上都比较低能;没有责任感,遇事不敢担当;性格懦弱逃避,犯错后第一反应是辩解和推诿……总之,就是男孩没个男孩样子,倒是女生比男孩冲多了,所以,阴盛阳衰在所难免。张老师认为,这个和如今的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男孩养得太娇了!”张老师告诉记者,在她班上,男孩都十六七了,很多人什么家务活都不会做,一有问题立刻求助家长,不会自己解决。

 

    一位已经退休的老教师告诉记者:“以前这个现象并不突出,也许和当时的家庭环境有关,那时家里通常有好几个孩子,家长很忙,物质条件也不好,养孩子很‘粗放’,所以男孩子相对皮实,独立性强,大点的男孩在家里几乎顶半个家长,要负担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这对于现在的男孩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教育专家孙云晓也表示,独生子女问题确实比较严重,娇生惯养使男孩运动量严重不足,肥胖或瘦弱,缺少男孩阳刚气质。

 

家长:学校教育压抑男孩个性

 

    然而有趣的是,在家长方面,却有完全不同的说法。不少家长指出,男孩女孩心理和生理发育不同步,差别很大,学校无视这种客观规律,没有“因性施教”,那些千篇一律的“听话”、“守纪律”的要求严重压抑男孩个性,导致了孩子心理和生理的不良发展。

 

    在西城一所重点小学上二年级的男生天天学习成绩很好,几乎每次考试都是100分,但是却并未被归于“好学生”之列,原因是“纪律太差”,上课时他10分钟就听懂了,剩下时间就玩,甚至还影响别人,所以他被老师叫起来罚站是常事,时间长了,他也把自己归于“坏学生”了。“纪律”已成了困扰着很多男生家长的一个“通病”。

 

    孙云晓指出:“男孩爱冒险、爱挑战、爱争吵、爱跑动,这些行为倾向都与男孩体内更高水平的雄性激素分泌有关。”一味地限制只能让他们感到不满和受挫,最终被严重伤害。

 

男孩:为什么我的身边都是女的

 

    一位家长认为女性教育者通常都会对男孩的“危险行为”非常焦虑,而那些很有趣的冒险行为实际上应该爸爸带着男孩去做,然而在很多家庭中,爸爸在孩子的教育中是缺席的,学校里的男老师(尤其是幼儿园和小学)也相对较少,没有男性榜样,男孩向谁学习呢,他们憧憬的这些充满男子气的“出格”行为永远无人带他们实施,以至于有的男孩很烦恼:“为什么我的身边都是女的?”很多由妈妈带大的男孩都会表现出多愁善感的依恋,他们通常情感细腻、有爱心,但是也性格软弱、勇气不足。

 

焦点:应试制度是罪魁祸首

 

    “男孩危机”无疑是多种原因造成的,然而记者发现,最终大家的讨论焦点还是汇聚到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上——应试教育。

 

    孙云晓总结说:“现行教育模式限制了男孩的成长需要,这使得男孩们认为学校是一个和他们作对的场所,他们擅长的方面——运动技能、视觉和空间技能以及他们的勃勃生机,在学校中未能得到很好的承认。学习不占优势,特长得不到发挥,性格发展得不到引导,男孩长期在学校得不到正面的反馈,最终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当然,应试教育对男孩和女孩都不利,但与女孩相比,男孩更容易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但还有不少网友并不同意“男孩危机”这一观点,他们认为这是应试教育下的评价体系对男孩的误读,“为什么说男孩差,主要不就是分数考不过女生吗?不就是高考状元被女生抢了吗?但这又能说明什么呢?分数本来就是不公平也不科学的评价体系,为什么还要用这个衡量男孩的成败呢?………”

 

    如何改变这种危机?孙云晓发出了对“教育公平”的呼吁:“教育公平是要让每一个孩子的天性都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教育只有尊重天性,因‘性’施教,才能够真正实现男孩与女孩的公平、和谐发展。”

 

 

转贴之二: 

“男孩危机”:一个亟须关注的教育现象
李文道 孙云晓  刊发时间:2009-12-09 08:03:35 光明日报

 

学业落后:从中小学向大学蔓延

 

  男生在各级各类教育中的学习成绩正在渐渐落后于女生。人们早已注意到,中小学男生的学习成绩一直落后于女生,中小学的班干部、三好学生也以女生居多。人们一般认为,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由于女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早于男生,女生成绩优异、伶牙俐齿、擅长组织活动,是学校里的佼佼者,通常到了中等教育后期,男生往往就能追赶上甚至超越女生。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女生的学业优势不断扩展和延伸,几乎在所有学科领域、在各级教育水平上女生的学业表现都赶上或者超过了男生。

 

  有研究者对2002年重庆市6000多名高中生的会考成绩进行统计发现:女生的学习成绩总分显著高于男生,在学习最好的学生中,女生的比例高于男生;女生除了在传统的文科(语文、英语、政治、历史)上的成绩显著高于男生以外,在数学和生物这两门男生的传统强项上,女生得分也显著高于男生;男生占优势的科目只剩下物理、化学和地理。笔者对高考状元的统计发现:1999-2008年间,高考状元中男生的比例由66.2%下降至39.7%,其中,文科状元的男生比例由47.1%降至17.9%,理科状元的男生比例由86.1%下降至60.0%。“状元郎”已成过去式,“状元花”则更为贴切。

 

  更值得注意的是,男生的学业落后现在已经延伸到高等教育领域,男生的学业成就远远落后于女生。笔者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06-2007、2007-2008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奖者名单和当时高校男女生比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2006-2007年度,在50000名获奖者中,男女生获奖的“实际比例”为1:2.01。2007-2008年度,这一数据则为为1:1.95。连续两年,男女获奖比例如此悬殊,发人深思。笔者的统计还表明,2007-2008年度,在教育部颁发国家奖学金的所有2,287所高校中,有1,785所高校中男生获奖人数少于女生,大学男生学业落后的范围是全国性的。

 

  不难得出结论:男孩危机是全线性的危机,从中小学到大学,男孩危机日趋严重。男生学业落后乃至失败对个体和社会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男孩危机并非中国独有,它已成为一种国际性的现象。在英国,近些年的考试结果表明,女生几乎在所有的科目上都比男生表现优异。在澳大利亚,男孩不仅在读写能力、学校投入和喜欢学校、教育成就等方面与女孩存在差距,在出现纪律问题和被学校开除的学生中,男孩几乎占了绝大多数。在美国,男生比女生更早脱离正式的教育制度离开学校,人数比女生多,年龄也比女生小。年轻女性要比年轻男性更愿意上大学,更可能读到毕业,而且更有可能去攻读一个硕士学位,2000年拿到硕士学位的女性是男性的1.38倍。美国的《商业周刊》曾这样断言:“在美国各地,女生在学习方面似乎建立了一个罗马帝国,而男生则像古希腊一样日趋衰败。”

 

危机的不仅仅是学业

 

  更糟糕的是,男孩问题并不仅仅限于学业,男孩在体质、心理及社会适应的各个方面都面临更多的“麻烦”。

 

  男孩的体质危机令人忧心忡忡。1985年开始的全国性儿童青少年体质监测工作表明,20多年来,中国男孩的体质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他们比以前更高了,更重了,但在肺活量、速度和力量,以及视力指标上连连下降。男孩的体质危机不仅给自己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给未来的国民素质埋下了隐患,而且直接危及到国家安全和未来竞争力。近年来,征兵工作面临热情高、体质差、合格率低的尴尬现状就是男孩体质危机的具体表现。

 

  许多男孩身陷心理危机,在各种成长热线、咨询机构、网瘾戒除机构中,需要帮助的男孩往往多于女孩。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008年发布的数据表明,男性青少年比女性青少年更易于沉溺于网络。众多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多动症、学习障碍、智力障碍、自闭症等儿童青少年阶段常见的心理疾病上,男孩的发病率远远高于女孩。

 

  男孩的社会适应也不容乐观,毋庸讳言,男孩是一个更容易卷入暴力和犯罪的群体。在工读学校、未成年犯管教所中,男孩的数量要远远多于女孩。2007年,全国工读学校在校生中,男生比例高达86.30%,是女生的六倍多。对此,著名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认为:“威胁社会秩序的不是暴力和犯罪,而是男人。”

 

  在未来社会,男性将面临更多的挑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转型,劳动力市场正逐渐向知识型和服务型社会转变,需要体力劳动的工作将越来越少,其重要性也将日趋下降。男性在就业市场上的先天优势已经变得越来越不重要,正如学者所言:“随着以服务和理念为主要内容的网络经济不断崛起,人际关系和完成多重任务的能力成为职场必备,而这些都是女性的专长。”

 

“男孩危机”凸显教育危机

 

  男孩的学业成就、体质、心理以及社会适应所面临的重重危机都与现行教育模式有密切的关系。简言之,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是男孩危机中最为凶猛的杀手,并因此加剧了所有危机对于男孩的伤害。

 

  首先,现行教育模式忽视了男孩与女孩不同的学习方式。与女孩不同,男孩更倾向于以运动、实验操作、使用计算机、参与体验的方式学习。性别教育专家迈克尔·古里安认为,男孩的大脑与女孩大脑相比,更多地依赖动作,更多地依赖空间机械刺激。男孩天生更容易接受图表、图像和运动物体的刺激,而不易接受单调的语言刺激。同样面对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男孩的大脑就要比女孩更有可能感到厌烦、分心,他们也更容易表现出瞌睡或坐立不安的行为。

 

  其次,现行教育模式限制了男孩的成长需要。男孩爱冒险、爱挑战、爱争吵、爱跑动,这些行为倾向都与男孩体内更高水平的雄性激素分泌有关。当男孩体内的每一根神经都催促他去跑去跳时,他却被要求必须坐得端端正正,把手背在后面,听上几个小时的课。从生物学角度来说,男孩一天至少需要4次较为充足的课外活动,但事实上能得到一次就算不错了,因为有些学校出于安全和安静的考虑,常常禁止学生课间奔跑,甚至拆掉了单杠、双杠等运动器械,春游、秋游或远足之类的野外活动更不敢组织,社会实践也是少而又少。这使得男孩们认为学校是一个和他们作对的场所,他们擅长的方面——运动技能、视觉和空间技能,以及他们的勃勃生机,在学校中未能得到很好的承认。学习不占优势,特长得不到发挥,性格发展得不到引导。男孩长期在学校得不到正面的反馈,最终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当然,应试教育对男孩和女孩都不利,但与女孩相比,男孩更容易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最后,现行教育模式没有注意到男孩发育落后于女孩的事实。研究证实,从胎儿起,男孩在生理和心理发育上都落后于女孩,直到青少年晚期,男孩才能真正追赶上女孩。在动作发展上,女孩的精细运动技能走在男孩前面。在身体发育上,女孩达到成年身高的一半、进入青春期及停止发育的时间都比男孩早。在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上,男孩的大脑要花更长的时间才能够走向成熟,有研究指出5岁男孩的大脑语言区域发育水平只能达到3岁半女孩的水平。在心理发育方面,英国学者GeoffHarman的量化研究指出,在11岁时,男生口语能力、读写能力和计算能力的发育水平分别比女生晚11、12和6个月。研究还表明,在自制力和言语发展上,男孩的落后尤为突出。

 

  教育公平是要让每一个孩子的天性都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促进男孩发展并不意味着削弱女孩发展,两者并非此消彼长的“零和”关系,而是相互促进的“共赢”关系。教育只有尊重天性,因“性”施教,才能够真正实现男孩与女孩的公平、和谐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