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旦】尼波山上——追忆摩西

标签:
旅游中东约旦尼波山mountnebo摩西基督教北角山妖 |
分类: 纷繁复杂的中东 |
摩西因为一次错误,‘悔恨终生’。他带领的那些以色列人,都可以进入‘流着奶和蜜的地方’,自己却只能站在尼波山上,远眺上帝应许的土地。
人生的悲剧,莫过于此了吧。上帝也够‘残忍’!
离开米底巴,开车10分钟,我们就到了尼波山下,摩西长眠的地方。
其实,尼波山的地位,是到2000年才被‘扶正’的。那一年,保罗二世光临这里,算是给了这里一个名分。之前,尼波山到底在哪儿,一直有争论。
沿着山路向上走,忽然听到沉闷的巨响,原来,崇山峻岭里,有部队在演习,这样的巨响,不知会否搅扰了先知摩西的‘清梦’?这本应安静平和的地方,却听到隆隆炮响,一定也是先知们所没有预料的吧,这多少有些意味深长……
图2,远处,看得到炮火的硝烟
关于摩西的死,老穆还给我们讲了一个大约源自伊斯兰教的传说。摩西到了尼波山,按照神的旨意,他要死在这里。但摩西不想死,他希望活着看到应许地。于是,死的事儿‘一拖再拖’,后来神想了办法。他要人按照摩西的身材定制了棺木,对摩西说‘我们为某人制了棺木,不知合适与否,那人身材与您相仿,您能帮我们试试么?’,摩西应允趟进了棺木,于是就永远回不到活着的人世了。
没有查到这个故事的出处,无论怎样该不会是老穆自己编排的吧?有知道的朋友也请赐教。
真与假,听了这个故事,就让人心里不是滋味儿。
图3 纪念碑, 纪念保罗二世在2000年的到来
图3这个纪念碑,与其说是为保罗,不如说是为尼波山所立,或者说是为了尼波山的名分所立。石碑前的大理石地面,是火焰形状,其用意不言而喻。很多名人为修复尼波山捐善款,老穆罗列了一下,我只记住了麦当娜。纪念碑前面,刻上了捐款者的名字,他们因此会名垂千古,不管他们是否虔诚。想起了杰拉什石柱上的名字,千年后麦当娜们就会跟石柱那些名字一样,被人铭记。
山顶基本上就是个大工地,正在紧锣密鼓地修复原有的教堂,纪念碑等,摩西教堂内就象工棚一样,里面原有的文物比如马赛克之类的,零散但完好地排放在各处。无所谓,反正我不是为了教堂博物馆来的,我只想站在先知曾经站过的地方,看一看对面那个‘应许之地’。
站在尼波山的最高处,极目远眺。但我却什么也没寻到。天气并不坏。相机的镜头拉到最近,依然看不到圣经里描述的景象,看不到死海,看不到伯利恒,看不到杰里科。倒是能清晰地看到‘摩西泉’的地方,看不到泉水,只看得到‘地方’。据说这里至少看得见死海的,或者是我的角度不对吧。
铜蛇雕塑,同样淹没在了工地之中,影响拍照,但绝不影响膜拜。蓝天下,铜蛇直刺青天,让人浮想联翩。视野开阔时,它一定更加壮观。这个雕塑,是1984年意大利人Gianni Fantoni所做。
曾经在庄子同学的博客上留言,说过关于它的象征意义。(发文时又去庄子那篇文章处查看,结果发现当初自己的留言已不见踪影,或者是我有什么不实之词被‘和谐’了吧?正好,反正当初自己的解释也不够全面)
关于摩西的杖和蛇,圣经里多次提及。但关于铜蛇,觉得还是民数记21:4-9中,描述得最详细。它象征着基督徒因罪而死,因义而活。(或者也预示着主将要被钉在十字架上?关于圣经,知道的实在太少,不敢乱言)
每次看到雕塑和小品,总是要偏执地猜想它的象征意义。这一定是中学语文的后遗症,老师总是让我们胡乱臆想作者的中心思想,其实后来自己写东西的时候发现,很多时候,根本就没有‘思想’,更不用说所谓的‘中心思想’了。
回去的路上,下意识地看了一下来时炮火响起的地方。什么时候,地下的先知,能再也听不到它们响起呢?
圣经,民数记21:4-9:
“摩西带着以色列人从何珥山起行,往红海那条路走,要绕过以东地。百姓因这路难行,心中甚是烦躁,就怨渎上帝和摩西说:‘你们为什么把我们从埃及领出来,使我们死在旷野呢?这里没有粮,没有水,我们的心厌恶这淡薄的食物。’于是耶和华使火蛇进入百姓中间,蛇就咬他们。以色列人中死了许多。百姓到摩西那里,说:‘我们怨渎耶和华和你,有罪了。求你祷告耶和华,叫这些蛇离开我们。’于是摩西为百姓祷告。耶和华对摩西说:‘你制造一条火蛇,挂在杆子上;凡被咬的,一望这蛇,就必得活。’摩西便制造一条铜蛇,挂在杆子;凡被蛇咬的,一望这铜蛇就活了。”
图6,明信片翻拍,不管铜蛇代表什么,站在高出的它,会否比我看的更清楚呢?
图7,郁郁葱葱的地方,就是摩西泉的‘地方’
图8. 告诉你,尼波山离‘圣地’的距离
图9, 摩西教堂前的巨石,是什么象征意义?(竟然忘记了)
图10 摩西教堂里的马赛克
图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