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旅行/见闻中东约旦杰拉什jerash北角山妖 |
分类: 纷繁复杂的中东 |
从安曼到杰拉什,48公里,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
从Garshu到Gerasa,再到Jerash,历史,却可以追溯几千年。
即使在约旦这个以‘Holy Land’多而著称的地方,杰拉什也是出类拔萃的。(沿着著名的‘王道’由北到南杰拉什、拉巴(安曼)、西拉(佩特拉)、尼波山、马代巴等圣地。如今这条王道,修建了King's Highway)
如果说,亚伦真的安葬在佩特拉的群山中,摩西真的曾经站在泥波山眺望‘流着奶和蜜的地方’,那么耶稣到过杰拉什,这是不是让这里更加‘高人一筹’呢?
新约《马可福音》5:1和《路加福音》5:26记中,两次提到耶稣在“格拉森人的地方”治好被妖魔附身的病人。有人说,耶稣只是到了“格拉森人的地方”,却未必进了‘格拉森城’。但,无论如何,在约旦,也只有杰拉什享有如此殊荣,足见杰拉什——格拉森,曾经的地位。
月神阿耳忒弥斯(Artemis)曾经是杰拉什的主神。所以,杰拉什的阿耳忒弥斯神庙甚至高于宙斯神庙。神庙不大,但神庙外的柯林斯石柱气势恢宏。它没有一点女性的阴柔,倒是充满男性的阳刚。神庙前的这12跟石柱,保留下来的还有11根,这11根石柱并不是修复时重新竖立的,而是一直矗立在这里,两千年!不知道它们是不是借了阿耳忒弥斯的庇护?
估计这是个保留节目。在图18 左边中间的石柱前,导游在柱基与柱体中的缝隙中放了一个长柄勺子,然后用力推动柱体,你看不到柱体晃动,但勺子却真的晃动起来。导游或许想说,历经两千年,这些石柱并不是岿然不动的,但却是屹立不倒的。不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被这样晃下去,他们还会再坚持两千年么?
在神庙前的台阶上,遇到了一对法国老夫妇。知道我们来自中国,拉住我嘘寒问暖,关心我们的四川地震。他们说,他们虽不是极端的基督徒,但每年都来中东,或者只是为了寻找心中的‘圣地’吧。他们可以理解不同的信仰,却不能理解没有信仰。人是需要信仰的,它会让人内心充实。
十字路口,遇到一位卖小东西的老人。通常做买卖的人总是面带笑容,他却带着墨镜且面无表情。老穆说,这个老人生活艰难,仅靠卖这些小东西生活。可从老人保养得很好的皮肤中,看不出生活的艰辛。买了一份他不知从那本书上复印下来的、杰拉什建筑复原图,回来后发现,说明全部是法文,根本看不懂。
所有的人都走过去之后,回望空无一人的柱街,骄阳下,竟然打了个冷颤
我又一次掉队了,这一次后果严重,我找不到吃饭的地方,只有在大巴里等。正是午间祷告的时间,我看到一个司机,在大巴边恭敬地铺上地毯,很快入境地祷告起来。我拿着相机,把整个过程拍了下来。今天看来,依然让我肃穆。
阿耳忒弥斯神庙前,荷枪实弹的保安面露笑容;
柱街的十字路口旁,卖小东西的老人面无表情。
血色的罂粟,骄阳下孤芳自赏;
忠实的信徒,喧闹中虔诚祈祷。
一位修复哈德良凯旋门的老人,正在叮叮当当地雕刻着那些没有生命的石头。
人类之于时光, 究竟谁雕刻谁?
图1, Jerash地图
图18,穿过教堂,就看到雄伟的阿耳忒弥斯神庙(15)
图19, 阿耳忒弥斯神庙的这面
图20,21 我断定这是一个好角度,恨不得躺到地下去拍这几根密集的冲天石柱
图22
图23 由地及天,恍惚中能看到罗马巨人的影子
老穆看到我举着相机的架势,拉着我走到石柱中间。‘你的单反相机不行不行,太大太高,角度不好!你有小相机么?’。我赶紧拿出卡片机。他接过相机,放到柱子中间位置的地下,‘你按下快门,然后赶紧走开’,于是,所有的人都在这里拍到类似的照片!可以清晰地看到漂亮的柱头。
图25,法国老人,看我拍照,还给我摆了pose。按照sofia的观点,我觉得他跟这里相当有缘分
图27,阿耳忒弥斯神庙的入口(14)
图28,始建于191年的水神庙(13)
常见于罗马建筑,常建于城市的焦点上,下层用大理石装饰,上层为石膏,上部是半圆顶
图29,水神庙前的鱼池,据说充满水的时候,小鱼就像活了一样会游起来
图30,空无一人的柱街,远处是杰拉什的北入口(19)
图31, 石柱下面的涂鸦
别以为这是游人的‘到此一游’, 这是当年有钱人捐的‘门槛’,说明这根柱子是上面这个人所捐
图32 神庙前年轻的卫兵,虽荷枪实弹,但表情轻松
图33 卖小商品的老人,面无表情
图34 孤芳自赏的野罂粟
图35 被我错过了的餐馆,后来司机给老穆电话,我还是找到了它
图36 正在祷告的司机
有信仰伊斯兰教或研究伊斯兰教的朋友么?麻烦给解释一下,这个过程,是无意还是有意?三次,每次结束的时候,他的手势都不同。第一次,深处一只手指,第二次右手摸右侧头脸,第三次左手摸左侧头脸
图37, 雕刻杰拉什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