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生活状态
(2024-07-12 14:46:24)分类: 觑尘事 |
不是无所事事,是不急不慌,是愿意停留就停留,愿意奔跑就奔跑,是喜欢什么做什么。首先是自由,再就是自在。
如果想吃一顿好的,就从上午十点开始花时间在厨房,水池边洗洗切切个把小时,在锅铲齐动火炙油烹,十二点就可以享受一顿大餐。雨下多了,辣椒一点不辣,凑到鼻子边闻都没什么感觉,以前辣的时候冲洗的时候就涕泗横流。做小炒牛肉和小河鱼的时候,不辣不行。空心菜杆和豆角,辣也才有味。今天买的二两辣椒,一样也不辣。只好把去年晒的小米辣拿出来——结果忘了戴手套,饭后洗了好多遍两手还是辣乎乎的。夏天适合卤猪脚。也要小米辣。清炒黄瓜,点缀几颗小红辣椒,好看也下饭。腌豆角抓一把炒了,也要辣才好吃。
今天没有去看老人,等会蒸好包子,明天再过去。蒸豆角包子,也要辣,老人吃的话,微微辣就行。上午买完菜,绕到超市对面的树林里,林子临河,河边种的柳树,还有几十颗樟树,绿荫如盖,凉风习习。林子一边是林家咀村,田里一个老人在劳动,抓着蛇皮袋,一手从袋子里抓出一把东西远远抛撒在泥土里,应该是饼肥。我到林子里,一是走走,二是处理一些过期的零食,小面包,奶糖,芝麻糖,都是过年时候买的,有的已经过期,有的绵了不好吃了。樟树下好多蚂蚁窝,看蚂蚁搬东西挺有意思的。地上长满了野草,有短柄草,长鬃蓼,铁苋菜、马兰,一年蓬,还有结着红色纽扣大果子的蛇莓。下过几场雨,好多土块上铺满金丝绒一般的青苔,青苔上参差着几株野草,像个微型园林盆景。小蚂蚁们就在这些“山石道”上川游不息。奶糖是个庞然大物,几乎惊吓了它们,个别扑在上面挪不开脚,多数惊慌地回去搬救兵,小面包最受欢迎,揉碎了,落在草叶上,青苔上,几乎同时间就被小蚂蚁接住了,面积小,质地轻,咬住了就走,谁不喜欢接这样的活呢?移动的面包屑在草丛里形成整齐的一列,向树下洞穴进发,像举着细碎花束的迎宾队伍。
回去的时候,那个先前干活的老人坐在树下的石头上,和另一个老人在聊天,身后的田里,玉米豆角辣椒正当节令,还有一块新垦的地敞开灰褐色的襟怀等待播种。这个村子是城中村,以前大片的稻田被开发了,现在这片沿河的田地,临近村民的门前屋后,在多次相持后被予以保留。隔着马路就是县城最大的超市。路边竖着巨大的广告牌,将这片田地和田边凌乱拥挤的自建房一并遮挡,也将大街上的车水马龙隔绝在村庄田野之外。在城市的版图上,田野的存在似乎是个疮口,必须将之遮蔽。老人都很健朗,脸上都带着笑容。据说村子里好多人家靠租房过活,十分殷实。笑容来自安稳的生活,也来自身后的一片菜园。
什么样的生活是美好的呢。几日前一文友离世,引发很多人感慨。患病有年,本来似乎好转,却猝然而逝。有人说个性原因,如果放下便不至此云云。如若如此,得道高僧便会长生不老了。脆弱的芦苇,无论含纳的是什么样的思想,积极入世的也好,逍遥世外的也好,终有折断的一日。在彭祖眼里,百岁的老叟和六十岁的老汉又有什么区别呢。思想有执着的,有淡然的,哪有好坏对错之分。然,一个有思想有灵魂的人,行走世间,总得有所为。种菜的种出好吃的菜,写字的写出非同一般的文,靠的都是一种韧劲和定力。如果放下,田里会荒芜,笔下也会长草。只要活着,都得用心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