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整机类产品技术综述:性能跃升 新兴产品涌现

标签:
整机笔记本平板电脑2010年度台式电脑一体电脑it |
导言: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目光转向价格低廉、便于携带的移动平台产品,再提“笔记本电脑替代台式电脑”的论调已经颇有老生常谈之嫌。2010年可以说是这场持续多年的主流之争的最终收官。然而,在整机领域,除了笔记本电脑之外,其他产品的生存状态也有了明显变化。
在这一年中,随着新技术、新平台的发布,使整机产品的整体性能有了大幅度的跃升。同时激烈的市场竞争也让众多厂商使尽浑身解数以谋求更大的发展,走转型路、打创意牌的屡见不鲜,这也让2010年的整机电脑市场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精彩的回忆。
笔记本电脑:“小”进步带来的大飞跃
2010年笔记本电脑的最大变化,来源于技术上的最“小”进步——从45nm到32nm,小到令人几乎无法感知的长度概念却让整个移动产业为之震动。32nm的英特尔Core i系列处理器,沿用了极为高效的Nehalem微架构,并依靠第二代HKMG制造和第四代SOI技术在拉升频率的同时合理地控制了处理器的整体功耗水平。超线程技术和Turbo Boost技术更令Core i系列处理器能够在多任务和单任务高性能需求等多种应用环境中均有上佳表现。最终,凭借堪称史无前例的性能功耗比,Core i系列处理器在发布不久后即掀起了升级换代大潮,令尚处于金融危机恢复期的移动市场呈现出了难得的繁荣局面。在英特尔身后,AMD同样努力维持着前进的步伐。2010年中发布的“Danube”和“Nile”两套平台,分别针对主流以及超轻薄市场。尽管在绝对性能上Danube还只能依靠“田忌赛马”的策略去争取局部的胜利,但在整体功耗方面,该平台中的4核P系列处理器已经足以和老对手分庭抗礼。
已经出现多年的显示核心切换功能伴随着英伟达Optimus技术的发布终于进入了实用环节。Optimus能够自动监控系统的图形负载,从而自动选择使用集成显示核心还是独立显示核心。尽管该技术需要用户频繁更新驱动以保证对新程序的兼容性,但其无需重启的操作过程迅速被众多厂商和用户所接受,也使英伟达在被AMD-ATI连续两代独立显示核心围追堵截的窘况下,终于拥有了反戈一击的机会。费尽多年心力才终于重回移动图形芯片市场老大宝座的AMD-ATI自然不敢懈怠,在Optimus技术发布不久之后也推出了自家的显示核心切换技术PowerXpress,尽管兼容性和易用性相比Optimus均不落下风,但由于仅限于AMD移动平台使用,所以影响力和认知度尚无法相提并论。
一向最寂静无声的存储系统,在2010年却焕发出令人兴奋的激情。首先是7200r/min的普及带来的性能显著提升,然而更令人印象深刻的则是混合硬盘概念的回归:希捷Momentus XT在2.5英寸硬盘上增加了一颗4GB容量的SLC NAND芯片以存储频繁读取的数据,从而提升系统或常用应用程序的启动速度。
技术领域的蓬勃发展给移动市场的整体格局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主流产品功耗水准的不断降低,给方兴未艾的超便携电脑市场带来了新的压力,尽管年初新一代Atom平台Pine Train凭借芯片内部整合显示核心的设计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但性能方面的进步缓慢还是令其难以在市场上重现往日的辉煌,市场的滑落也让厂商对上网本逐渐失去了信心。目前除了宏基与华硕两大传统上网本出货大厂还在延续庞大的产品线以外,更多的厂商已经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另一新生事物“平板电脑”上。正所谓此消彼长,英特尔开发的超便携平台因为性能不够“给力”而逐渐冷却的同时,竞争对手AMD却在这一领域寻找到了新的机会。发展了3代的超轻薄移动平台在整体性能表现上相比Atom平台无疑更为出色,而逐渐兴起的GPU加速应用更是将AMD在图形芯片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放大。
与超便携市场的大起大落不同,2010年的主流移动产品依然在技术的推动下稳步地发展着,以往“轻薄化”、“简约化”的设计理念得以更好的发挥,涌现出了诸如联想扬天V360这样经典的产品。
强调个性化设计成为各家厂商的宣传点,炫丽的彩色外壳备受市场推崇,戴尔、索尼则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但色彩营销成功的背后恰恰反映出了整个笔记本电脑市场正在逐渐走向桎梏的大趋势,同质化、价格底线的问题正在逐渐显现出来。在没有性能优势,又无法依靠低价吸引眼球的时候,还有什么样的创意能去打动越来越理智和挑剔的消费者呢?今年华硕NX90的出现为波澜不惊的笔记本电脑市场注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与B&O联合设计的NX90并未走向堆叠超高硬件配置的老路,转而将以往并不为人所关注的笔记本电脑音效作为主打卖点,把冰冷的笔记本电脑演绎成为充满感性的私人音响,成为2010年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产品之一。
ThinkPad的变身无疑是2010初笔记本电脑最轰动的事件之一,包括ThinkPad X100e、Edge系列等多色彩产品的登场,因机身色彩而被众多追随者昵称为“小黑”的ThinkPad不再恪守传统,开始了向年轻化消费市场的进军。其实Edge系列的出现绝非偶然,商用产品的消费化倾向随着笔记本电脑在个人办公领域里的逐渐普及,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2009年惠普商用旗下的品牌Probook在消费市场取得的成功早已不是秘密。2010年,联想将商用品牌下的扬天同样推向个人市场。ThinkPad作为联想商用品牌的另一条主力战线,自然是不甘落后。
究其原因,消费者的使用习惯逐渐成熟是主要因素。毕竟商用产品在人性化设计、散热以及稳定性方面都有着传统消费级产品难以企及的优势,而日常应用对性能也并无过多需求。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在采购个人办公电脑时已经不再沿用传统的集中采购方式,使用者在决策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这也是商用产品消费化趋势的重要原因。
台式电脑:没落的王者
在笔记本电脑和新兴一体电脑的双重夹击下,曾经称霸市场多年的台式电脑走向落寞。
2010年消费级台式电脑的下降趋势变得更为明显。各家厂商均将注意力转移到了一体电脑领域,希望在新的起跑线上能够不输于人,因此增长乏力的台式电脑鲜有新品也就并不令人意外了。“升级”替代“推新”成为了2010年主流电脑市场的关键词汇,新的处理器以及图形芯片成为了仅存的推动台式电脑市场发展的源动力。但在盛行“性能过剩论”的主流市场,仅仅是性能的升级显然很难成为刺激消费的决定性因素。
当然也并非所有的厂商都对台式电脑丧失了信心,联想、惠普的放松却成为另一巨头开疆拓土的良机。宏基这个在中国市场一向以笔记本电脑主业生存的厂商,在2010年却抓紧机会全线冲击台式电脑市场,旗下品牌轮番上阵,迅速完成了对市场的全面覆盖。其新产品时尚的外形设计、绝佳的性价比都彰显出了宏基深厚的实力与争夺市场份额的坚定决心,也成为今年台式电脑市场中难得的亮点。
戴尔旗下的Alienware同样在台式电脑市场倾注了很大精力。作为进入中国市场不久的超高端电脑品牌,Alienware迅速引起了发烧级用户的高度关注,其经典机型Aurora、Area-51凭借极限级硬件配置、炫目的外观以及出众的结构和做工成为玩家关注的热点,只是超高的售价注定了其在台式电脑市场中曲高和寡的命运。
一体电脑:未来市场新热点
2010年,一体电脑走向舞台中央。这一年,一体电脑摆脱了以往的“花瓶”形象,成功地晋升为与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分庭抗礼的一种新兴电脑产品。这一年,一体电脑市场成为了众多PC厂商发力的重点,除了早已推出相关产品的惠普、联想,以海尔、方正为代表的主力厂商也大举进入,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热闹局面颇有重现2008年上网本热潮的态势。
推动一体电脑发展的客观因素不少,首先是LCD屏幕的技术与价格和数年前不可同日而语,而CPU和GPU技术的发展使得小体积的电脑配件在性能上足以应付绝大多数应用需求,于是多年来困惑一体电脑的性能和成本问题不复存在。新一代的一体电脑继承了台式电脑的零部件及性能,却不再受笔记本电脑屏幕尺寸的限制,如LCD显示器一样纤薄的机身不仅时尚美观,而且使其具备了一定移动性。如此多的优势,让卷土重来的一体机能在短时间内成为新的市场宠儿。
一体机的快速发展也给厂商提供了一个充满机遇的竞技场。相比于传统的台式电脑,一体电脑在配置的选择上更具多样性和灵活性,注重高性能或成本平衡的产品可以选择全套桌面平台配置,而主打轻薄小巧卖点的型号则可以沿用移动平台的解决方案,在一定程度上给厂商提供了更大的差异化设计空间。
凭借对市场的敏锐把握以及精准的产品定位,联想成为今年一体电脑市场最大的赢家,市场份额远超了竞争对手。在消费级市场取得成功之后,联想又成为开拓商用一体电脑的排头兵,今年包括扬天、启天、ThinkPad在内的全线商用PC品牌都已经推出相应产品,并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惠普作为比联想更早发力于一体电脑市场的厂商,其经典的TouchSmart系列作为首款配备多点触摸屏幕的产品曾经红极一时,但产品模具开发的滞后,令其未能赶超对手前进的步伐。显然这也影响了惠普进军商用市场的决心,其产品不仅上市较晚,而且模具配置基本沿用消费级产品,缺乏针对商用环境的特殊设计,想要获得市场成功,难度不言而喻。
一体电脑市场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在悄然进行着洗牌。Atom平台产品因性能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正逐渐走向末路,而那些依靠Atom平台进入一体电脑市场打拼天下的诸多“外来者”品牌如今大多已经回归平静,仅剩下MSI、AOC等少数几家凭借强大的制造实力走入了与传统台式电脑厂商竞争的行列。
平板电脑:重新上路前途未卜
今年iPad凭借其独特的“玩乐”定位与接近智能手机的架构重塑了用户对平板电脑的固有概念,iPad的持续热卖提升了大家对平板电脑市场的信心,加之平板电脑本身结构相对简单,所采用的技术也较为成熟,因此各家厂商也都加快了在平板电脑领域的动作。而令人眼花缭乱的背后,却是其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
今年我们看到了大量的平板电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传统PC制造巨头自然不会缺席这场平板盛宴,惠普的HP Slate、华硕的Eee Pad以及联想的LePad均已经正式发布或拿出了展示样品。不过由于制造门槛相对较低,使得更多厂商迅速涌入,鱼龙混杂的市场状况成为平板电脑遇到的第一个难题,一些低价低质产品有可能令初次接触平板电脑产品的消费者彻底丧失对此类产品的好感与信心。同时,介于手机与传统电脑之间的操作和应用模式是平板电脑的优势之一却也是无法忽视的隐患——手机的智能化和屏幕扩大化以及传统笔记本电脑的轻薄化,都可能随时打破平板电脑的应用壁垒。事实也正如此,手机的应用范围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扩张,而笔记本电脑也正变得越来越小巧。
芯片厂商之间的竞争同样加重了平板电脑发展道路上的不确定性。传统市场的日趋饱和,使在手机领域称王称霸的ARM与PC产业的带头大哥英特尔双双杀入这一市场。前者曾想依靠上网本突破X86领域的封锁但最终未能如愿,后者在Xscale处理器上遭遇的滑铁卢也同样令人记忆犹新。平板电脑这一中间态产品的出现恰好给了两大厂商正面交锋的机会,于是产品的针锋相对和市场上的挖苦讽刺轮番上演。总之,ARM架构和X86架构并存的态势对平板电脑的发展显然是弊大于利,而且由此带来的软硬件兼容性以及数据分享的问题将会成为困扰用户的达摩克里斯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