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为主,本地为辅?
(2008-09-09 14:18:17)
标签:
在线办公杂谈 |
分类: IT评论 |
善用佳软
(刊发在08年08期杂志每月评话)
面对笔记管理软件户端,我又一次发出了“网络时代来临”的惊叹。可是,为什么说“又”呢?网络时代第N+1次来临,岂非否认了以前的N次来临?
网络时代的标志,在我看来,并不是说网络应用自身如何发达,而是它要超越本地应用,占据统治地位。换言之,网络时代就是“网络为主,本地为辅”的时代。
我,一个略显守旧的软件爱好者,是否做好了进入网络时代的准备呢?
先看硬件基础
我的办公室和会议室早就实现了有线或无线的随时联网;家中也于数月前改造为不限时ADSL+无线网关。也就是说,只要我的笔记本电脑处于开机状态,就随时能接入网络。似乎很方便。但为什么对一些信息,比如一个电话号码、一个地址,更倾向于记录在手机或纸条上,而不是笔记本电脑的硬盘或网上呢?想一下不难明白,笔记本电脑满足了PC时代的便携性,但远远达不到网络时代的“超便携性”。这不仅是体积和重量的问题,还有可否实现常开机状态,或瞬间开关机的要求。因此,PC/笔记本电脑只能是一个过渡性的硬件,手机或新型PDA才是网络时代的主角——它们之于PC,正如当年PC之于大型服务器。
再看应用
毫无疑问,浏览器成了使用(开启)时间最长的软件。它不仅成为大量资讯的浏览工具,而且还取代了很多本地软件应用。例如,我曾经是邮件客户端的重度使用者,但现在完全转向了Gmail:多个邮件账户渐渐转向一个Gmail账户;其他账户完全废除之前都用Gmail统一收取;邮件不再收取的本地硬盘,而是放在Google的“云”中。也就是说,我信任Gmail胜过了本地硬盘。尽管我也有MSN和Gtalk几个ID,但对IM并不太热衷,于是,Miranda IM或Pidgeon这样的集成软件也懒得下载安装,直接使用在线的第三方聊天服务:meebo、ebuddy。
资料管理方面
以前我曾经评测过多款软件,但并无明显的倾向。而现在,我试着转向了EverNote——最主要原因是它明确转向网络的姿态。它仍然提供传统的软件,但此外提供了web应用、Mac/Linux、智能手机/iPhone的客户端,并且把所有资料同步到在线存储器。如果你认为自己在未来会使用移动网络设备,则现在使用EverNote就是明智的转向。
为了能在不同计算机上保持相同的软件应用环境,我把最常用和最个性化的软件(Total Commander/Vim/极点五笔)上传网络。当然,上传网络还是选择U3,并无太大区别。或许网络时代的彻底解决方案是WebOS。这仿佛是回归到了昔日的“主机—终端”模式,唯一不同的是,以前的大型主机变成了现在的“云”架构。
选择文档格式
我更倾向于开放的简单格式,最好支持在线发布。这种情况下,html成了最佳选择。和他人共享文件,不再意味着把文件复本传送过去,而只需把发布后的url告知对方。除了html,google docs也是不错的选择。
从上面这些情况可以得出结论:我还没有进入网络为主的时代,但正为网络时代做着准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