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电影与低端论证
(2008-07-11 15:49:09)
标签:
娱乐 |
当我们谈论韩国电影快速复兴,仅用不到十年时间就成为全球第七大市场,年票房已达100亿(人民币)时,我们特别关注到,青年导演担当了韩国电影快速复兴的主力军!
当我们回顾中国第五代导演的成长历程,从他们走出学院大门,到拍出《黄土地》、《红高粱》、《一个和八个》、《喋血黑谷》、《霸王别姬》等经典作品,他们只用了十年时间。
当我们盘点中国新生代导演的成功作品,尽管偶有亮点,偶有奖项,然而我们遗憾地发现,十年后,他们仍然徘徊在主流市场的边缘。
江山代有人才出。而我们的青年导演为何步履蹒跚?当我们的第四代导演还处于创作巅峰之时,第五代导演就已锋芒毕露,创作出一大批里程碑式的电影作品;而今天的第五代导演已年近六旬,新生代导演们却依然无法自然接班,谁人之过?
我们不能归咎于传统的电影教育,中国的教育体系中科举成因决定了所有学科,学与用之间多有落差。而且,在电影的教育中,艺术的成分远高于商业的成分,这直接导致新生代导演学习与实践过程的不适应。
我们不应该责怪最广大的电影观众,在电影的两大价值类型“认识价值”和“娱乐价值”的消费选择上,后者明显受众面更广泛。确切地说,“认识”属于求知,而“娱乐”属于消费。
我们不可以迁怒于影院,获取利益是任何经营单位的本质追求,商业性强、可看度高、上座率高、单场收入高的影片会占据更多放映空间是必然的。理由很简单:影院要生存,要赚钱。
当你不能改变世界时,你能否改变自己呢?寓言里,有位国王巡视领地时发现道路硌脚,就下令将全国道路铺满牛皮,有大臣建议:陛下何不在自己靴底钉上牛皮呢?试验效果后,国王感慨:原来改变世界的最好办法是改变自己。这则寓言对于青年导演们颇有启示。
盛世华锐青年导演联盟在成立之初,就为所签约的二十多位青年导演确立了一条市场准则——低端论证。
何为“低端论证”?简言之,就是每位青年导演即将拍摄的电影,必须经过院线排映者、影院经理、售票员、特别是观众代表的认可,而不是找专家、学者、领导官员去论证,道理很简单:后者不是消费群体。
“低端论证”是一种市场诚意,每个准备进入市场的青年导演一定怀有这种诚意,而不是“市场挂在嘴边,自恋藏于内心”,如盛世华锐青年导演联盟的第一部青年电影《欠我十万零伍仟》整整被“低端论证”横挑鼻子竖挑眼地论证了六次,最终七稿才得以过关。该片导演姬雨是宁浩山西电影学校和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的校友,有过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十年的摄影和编导生涯。他说论证的过程就是一个蝉蜕的过程,最终教会他只有两个字:市场!
盛世华锐青年导演联盟虽然也投资商业电影,比如《画皮》、《一代宗师叶问》、《功夫厨神》,但依然主攻青年导演的作品,鼓励青年导演不墨守成规,大胆创新。支持青年导演不屈从权威、勇于挑战前辈。褒掖青年导演贴近市场、赢得观众。鞭策他们在票房表现上不是被动接班,而是主动抢班。
为什么取名叫“盛世华锐”呢,我的解释是,“华语电影、新锐力量”。

加载中…